果树种植的技巧
果树栽培技术
1、选址
果树栽植地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环境、温度、土壤质量、天气变化等多种因素。另外,要结合果树对生长环境的需求来合理选择种植地,如山楂树应种植在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中。
2、温度控制
果树的生长发育对温度有较高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为有效控制温度,可采取设施栽培方式。该方式可以对室内温度进行合理控制,使得果树的结果率和果品质量均比正常情况下要高。而且利用设施栽培可以促进果树成熟,从而对抢占市场有一定的帮助,提前上市的水果一般价格更高,也可以增加果农的经济收益。
冬季果树内部脱落酸分泌较多,果树的生长发育一般会停止。针对此,可以采用低温技术不让果树自然休眠,再通过调试温度来栽培果树,以利于果树健康生长,并有效控制果树的坐果时间及坐果率。需要注意的是,温度调控应适宜,不宜温差过大。
3、肥水管理
3.1、施肥管理。肥料能够为果树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在果树的生长过程中,要根据每个阶段的生长情况,科学合理地施肥。施肥量需要根据果树的大小来决定,如果施肥量过大,很容易造成烧苗,最终导致植物死亡。同时要适时追肥,保证满足果树生长发育和花芽分化的营养需求。追肥建议采用少量多施的方式,使所施的肥料能够被充分吸收而不造成浪费。追肥的肥料有多种选择,如果树专用复合肥、草木灰等。
3.2、排灌管理。施肥过后,需要及时进行浇水。
灌溉水的碱性不能过高,当然也不能过酸。在降雨量较大的季节,需要注意果园的排水工作,避免积水过多而影响根茎呼吸。
4、修剪
为保证每棵果树均能够正常通风和采光,需要对果树的枝干进行修剪,避免果树的枝干之间相互遮掩而导致受光不均匀。落叶果树在落叶后至萌芽前的休眠期间进行修剪,寒冷地区以萌芽前为宜,暖地宜在落叶后进行。常绿果树以采果后或春季萌发新梢前修剪为宜。修剪方法有短截、摘心、疏剪、缓放以及刻伤、环割(环剥)、扭梢或拿枝软化等,要因树、因地制宜地选择修剪方法。一般对于骨干枝应保持其健壮长势;辅养枝应及时缓和生长势,使其转化为结果枝;老弱枝组需及时短截更新。
5、病虫害防治
如今人们提倡的是绿色、健康生活,无论是在出行方式还是生活方式上,都喜欢更绿色的方式。因此,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保护生态环境,在果树种植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农药,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应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措施为主。
甘蔗,甘蔗属,多年生高大实心草本。根状茎粗壮发达。秆高3-5(-6)米。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南方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甘蔗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
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炼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出产甘蔗,最大的甘蔗生产国是巴西、印度和中国。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表皮一般为紫色和绿色两种常见颜色,也有红色和褐色,但比较少见。
一、整地:
整地是为甘蔗生长提供一个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条件,以充分满足其根系生长的需要,从而使根系更好地发挥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同时,整地还可减少蔗田的病、虫和杂草。
深耕是增产的基础。甘蔗根系发达,深耕有利于根系的发育,使地上部分生长快,产量高。深耕是一个总的原则和要求。具体深耕程度必须因地制宜,视原耕作层的深浅,土壤性状而定,一般30厘米左右。深耕不宜破坏原来土壤层次,并应结合增施肥料为宜。早耕能使土壤风化,提高肥力。所以,蔗田应在前茬作物收获以后,及时翻耕。早耕对于稻后种蔗的田块更为重要。
二、开好植蔗沟
按行距水旱田为110~120厘米、山坡地为90~100厘米开好植蔗沟,山坡地、平旱地沟深为35~40厘米以上,沟底宽20~25厘米,沟底平整并有细碎松土。水田采用“高畦式”种植方法。
三、施足基肥
1.肥料用量:亩施用16%生物肥基肥150公斤、钙镁磷肥50公斤,尿素10公斤、钾肥10公斤、农药5公斤。
2.施肥方法:先将生物肥均匀撒施于植蔗沟,把肥料与沟底土壤拌匀后摆种,盖土,后施农药(注意农药与碎泥混匀),然后盖地膜。
四、下种、摆种
下种摆种要注意方法,做到合理密植。推广双行品字形摆放方式下种,种茎要与土壤贴紧,芽向两侧。每亩3000~4000双芽段为宜(每米下种芽数量在12~14个),冬植蔗下种量要较春植蔗适当增加。用种限量0.6~0.7吨/亩,因粤糖93/159、粤糖00/236品种分蘖较强,可单行摆种(约2500~3000个双芽段),亩用量0.5~0.6吨即可。
五、盖土、打除草剂封闭
1.盖土。盖土厚度视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是3~5厘米左右,遇低温干旱天气时间较长时适当加厚。
2.打除草剂封闭。为防治蔗地草害,在甘蔗下种覆土后、苗未出土前,亩用莠去津350毫升加乙草胺300毫升兑水100公斤(约7桶水)喷洒蔗地表面,实施芽前封闭除草。
3.种植冬植或早春植的甘蔗,有条件的要进行地膜覆盖,可抗旱、保水保肥、促进发芽。
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
保证全苗是获得高产的条件之一。但是往往由于种苗的选择或处理不当,下种期不适,下种技术粗放,气候失调或病虫危害等等原因都会造成缺苗。所以,必须做好查苗补苗工作。补苗时期:在萌芽基本结束,蔗苗长出3-5片真叶时,发现缺株断行达50厘米以上的就要及时补苗。
2、间苗定苗
目的:拔除过多分蘖,减少养分消耗,使蔗株分布合理,生长健壮。
除蘖原则:可归纳为“五去五留”,即:去弱留强,去密留稀,去迟留早,去病留健,去浅留深。在操作上需要“稳”、“狠”相结合。“稳”就是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留有余地。即根据甘蔗生长状况和水肥管理水平,确定每亩有效茎数。在这个基础上多留10-15%的苗,同时大体上计算出每1米行长应留的苗数。狠”就是在确定了应留的苗数后,应坚决间掉多余的分蘖,以免白白消耗养分,影响生长。
间苗时间:一般在分蘖末期到伸长初期结合大培土进行。
4、灌溉和排水
甘蔗的需水规律:甘蔗一生需水量大但不耐涝,总的需水趋势是“两头少,中间多”。即萌芽期、分蘖期和成熟期需水量少,伸长期需水量大。因此蔗田应分别保持“润--湿--润”状态。云南气候是冬春干旱,夏秋多雨。所以在甘蔗生长前期,需水量虽少,但应加强灌溉。伸长期时逢雨季,一般不需灌溉。云南有80%多的蔗地没有灌溉条件。甘蔗不耐涝,蔗田积水会引起烂根,需及时排水。
5、病虫害防治
凤梨病
发病症状:
凤梨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甘蔗种苗,使其不能萌发而造成严重损失。由留存在土壤中的病菌或感病种苗及其他感病寄主传播。经种苗两端切口侵入,之后在薄壁组织间迅速蔓延。感病初期种苗切口呈红色,并散发凤梨香味,继而中心薄壁组织被破坏,其内部变空,呈黑色。轻度感病,虽可萌发生长,但生长势弱,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植株死亡。低温、高湿,长期阴雨天气或过于干旱等不利于蔗苗萌发的因素,均可诱使本病发生。
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如粤糖64-395、华南56-12等;
2、选苗:选用无病健壮蔗苗、梢头苗等作种;
3、掌握下种适期,冬植、早春植蔗采用地膜覆盖;
4、种苗消毒、浸种处理:用50%多菌灵或托布津各1000倍液浸种10分钟;或将种苗剥荚后用2%石灰水浸种12-24小时,或用清水浸种1-2天。
粉介壳虫
蔗粉介着生于蔗茎的节下部蜡粉带或幼苗基部,吸食甘蔗组织内汁液,排泄蜜露于茎的表面,常引起煤烟病的发生。靠种苗传播,或在连作蔗地搬迁。在温暖少雨的冬、春季,可助长其发育繁殖,若温度与雨量都适宜时则大量发生。在水肥条件差、甘蔗生长不良的蔗田发生较多。
防治方法:
1、严格选用无虫害健株作种苗,杜绝种苗传播。
2、注意剥除蔗叶,特别是虫害盛发期间。
3、下种前采用药剂处理种苗:用50%氯丹加80%敌敌畏(1∶0.5)400倍液浸种消毒2分钟,收效好,并可兼治多种地下害虫,或用2%石灰水浸种24小时,也有杀虫效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91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