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贵州省毕节地区概况?
毕节市位于川、滇、黔三省交汇处,是黔西北的大门。全市总面积3414.9平方公里,辖27个镇、8个乡(其中民族乡6个)、6个办事处。聚居着22个民族,总人口127.53万人。
毕节地形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511米,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署的特点。年均降雨量为954毫米,日照率约31%,无霜期250天左右。境内属喀斯特地貌,峰峦叠嶂,溪流纵横。市区群山环抱,一水中流,天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使山城显得秀美多姿。
毕节市资源丰富。地下资源主要有硫、铁、煤、锌、铜、硅铁、草炭、粘土、重晶石、大理石、高岭土、石炭岩、玄武石、石棉等20余种矿藏。地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除主产玉米、大豆、小麦、稻谷、马铃薯等食作物外,还盛产烤烟、油菜、柑桔、花生、茶叶、大蒜、魔芋和名扬中外的中药材天麻、杜仲、半夏,农作物资源有73个种类455个品种。有独具高寒山多特色的猪、牛、马、羊等产品:沔鱼河四腮鱼属全国珍稀鱼种;有森林植物700余种,林地面积99.7万亩,草地面积73.8万亩。河流总长695公里,水能蕴藏量20.83万千瓦,可开发量11.56万千瓦。后备资源(荒山、荒地、荒滩、荒水)面积为105.58万亩,宜园土地面积16.46万亩,宜林土地面积67.94万亩,宜牧土地面积21.17万亩,劳动力资源为60万人,剩余劳动力10-15万人。风景名胜颇多,市境内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共31处。有著名的倒天河风景旅游区、小河风景旅游区、沔鱼河自然风景区、"灵峰仙境"、七星关古遗址、大屯土司庄园等著名景区。
毕节市交通方便,市场繁荣,邮电通讯发达,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发展很快,工业正在崛起,轻纺、制革、食品、卷烟、煤炭、冶炼、建材、化工、机械、电力、医药等事业兴旺,一大批名优特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向全国和世界。
毕节市是黔西北一块美丽富绕的宝地,开发潜力较大。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毕节地区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毕节市成了试验中心。2002年,毕节市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第七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市之一。市政府在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灵活政策的同时,抓住有利时机,开展的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效果显著,生态环境有了改善,人口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为了加速毕节的开发和建设,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引进人才、毕节市竭诚欢迎海内外、省内外各界朋友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开发,共谋发展。
旅游观光
毕节市位于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是黔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川、滇、黔接壤地区商品集散地;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枢纽城市。
毕节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被誉为“天然喀斯特地貌博物馆”。这里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清凉世界;这里有神奇秀丽的奇山、秀水、飞瀑、溶洞;这里是红军长征谱写壮丽史诗的革命老区;这里有淳朴浓郁的彝族、苗族风情。旅游、避暑、休闲、度假,这里是最佳胜地。
毕节市区古存“老八景”:翠屏旭日、东壁朝霞、响水轰雷、丰落秋成、双峰脱颖、南山雨霁、龙潭夜月、灵峰仙境;今建“新八景”:南桥虹霓、那鲁洞天、天河乐园、五龙翡翠、陵园胜地、百花红迹、阳山松涛、北镇雄关。
市区天工大酒店、银鹤大酒店、毕节宾馆、洪山宾馆等,均为集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停车为一体的二星级旅游涉外接待饭店、宾馆;杜鹃、华禹旅行社,贵州海外旅游总公司的毕节营业部和毕节市七星经营部,承接组织、招徕、接待海外及国内各种旅游性质的旅游团体、散客服务、票务服务及代订房、餐、车等业务。
境内旅游资源和周边风景名胜相融已形成下列旅游线路:
红色旅游线:毕节——川滇黔干革命委员会旧址——贵州坑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陵园胜地——沔鱼河——“鸡鸣三省”会议旧址
彝族风情旅游线:毕节——小河景区——溜耳河峡谷风光——大屯土司庄园——“大跃进”炼钢炉群——三官寨——大河口果园——百里杜鹃——奢香墓——贵阳
苗族风情旅游线:1、毕节——朱昌花厂苗寨——燕子口大南山苗寨——毕节;2、毕节——阿市安然苗寨——大方八堡苗寨——贵阳
生态旅游线:毕节——灵湖——拱拢坪森林公园——乌江上源溶洞漂流——七星关——韭菜坪石林——草海
7月9日,省委、省政府发出2019年脱贫攻坚“夏秋决战”行动令,明确了“夏秋决战”的行动时间、行动目标、行动举措和行动保障。闻令即动,毕节市广大党员干部撸起袖子,信心倍增,决心一鼓作气、乘势而上、接续攻坚,全力打赢2019年脱贫攻坚“夏秋决战”。
织金县金凤街道党工委书记徐坤厚说:“金凤街道将按照‘夏秋决战’行动令安排部署,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和‘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五个专项治理’,持续推进产业革命,确保实现全街道1362户6193人年底脱贫目标,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走在田间地头,看着群众采收第二季大白萝卜的火热场景,威宁自治县草海镇卯关社区党支部书记卯海军对打赢脱贫攻坚“夏秋决战”信心十足:“我们社区坚决落实‘行动令’,立即行动起来,在原来种植5000亩蔬菜的基础上,计划再种2000亩,目前土地流转已基本结束。今年实现贫困户清零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卯海军的底气来自社区精准的产业选择和产销对接。卯关社区气候和土质都非常适合种蔬菜,特别是种大白萝卜,产量高、口感好,一年能出三季。今年,卯关萝卜持续走俏市场,价格卖到900多元一吨,并且远销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时下的乌蒙大地产业革命如火如荼,持续推进,一块块曾经长年累月只种玉米马铃薯的土地,如今种上了蔬菜、茶叶、辣椒、皂角等经济作物;一块块曾经只长贫穷的土地,如今长出了脱贫致富希望。
“春季攻势”胜券握,“夏秋决战”鼓声催。“毕节市将按照脱贫攻坚‘夏秋决战’行动令的安排部署,在融资模式、产业选择、组织方式、产销对接、配套服务等方面狠下功夫,持续推进毕节产业革命取得新的更大突破。”毕节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融资模式。继续发挥国有投资公司作用,撬动金融资本,吸引民间资本。全市共组建县国有平台公司45个,乡级国有平台公司103个,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共投入资金277442.31万元。毕节市还通过与民营企业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争取各类社会金融资金支持推动产业落地发展,截至目前,广泛筹集社会资金257501.5万元投入产业革命。
精准选择产业。毕节市结合实际,按照市场所需、本地适宜的原则,结合资源特色,选择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辣椒、马铃薯、刺梨、核桃(油茶)、皂角、生态畜牧等11个优势产业为主导产业,出台了相关产业推进实施方案,推进产业发展。
引进龙头企业。毕节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和发展需求,围绕茶叶、食用菌、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玫瑰、畜禽等产业强化招商,引进露笑集团、正邦集团、北京首农、裕国菇业、中禾恒瑞、湖南利亚集团、广州江楠集团、千喜鹤集团、广州惠华集团乌蒙同心农产品开发公司等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的龙头企业进驻毕节,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毕节农村产业革命。截至目前,全市共吸引各类企业投资涉农项目392个,投资金额280.61亿元。
推进“三变”改革。毕节市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推进“塘约经验”试点,大力发展村社一体合作社,探索建立“村社户”利益联结机制。截至目前,全市1244个经营主体通过“三变”改革共盘活4.96万亩村集体资源和9721万元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这些资源资产与3.62亿元财政资金一起量化形成股金,6万户25万人农民变股东,其中贫困人口2.62万户10.17万人,带动了产业发展,助推了农户增收。
强化技术服务。毕节市针对11个优势产业,分别成立了11个产业发展专家组,负责开展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培训和解决生产发展存在的技术难题。同时,市、县两级组织4652名农技人员赴产业发展一线现场开展技术指导。毕节还制定了农技人员服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职称评聘挂钩考核办法,调动农技人员服务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把论文书写在大地上。
上半年,毕节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产业革命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全市计划调减低效玉米种植200万亩,截至目前完成202.93万亩。优势产业全面开花:目前,全市完成辣椒种植76.61万亩,南瓜种植30.85万亩,食用菌种植5.05万亩(亿棒),香葱种植7.35万亩,中药材种植110.63万亩,核桃改良及提质增效37.51万亩,皂角种植20万亩,刺梨种植20万亩,茶叶种植20.92万亩。
攻坚志弥坚,迈步向前行。从“春季攻势”到“夏秋决战”,毕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接续奋斗,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一个堡垒一个堡垒攻克,一场战役一场战役取胜,千方百计打赢夏秋决战,让特色产业遍布磅礴乌蒙,让广袤大地处处生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91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