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主要有哪些方式
通过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协调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调的矛盾,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目前,生产中常用的秸秆还田的方式有秸秆堆腐还田、机械化秸秆还田等方式。
秸秆堆腐还田是将剩余秸秆通过加入生物菌剂、畜禽粪便等腐熟物质人工堆积成肥的一种还田技术模式。生产应用表明,500千克秸秆肥相当于3000千克土杂肥的肥效,比等量土杂肥增产5%~10%,且对病虫害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连续3年施用可提高土壤有机质0.1个百分点。堆腐时间在各种作物收获后进行,夏季高温高湿季节效果最好。
机械化秸秆还田,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和整秆翻埋还田等多种形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优势,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采用机械将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粉碎翻埋或整秆翻埋或整秆编压还田,可一次完成多道工序,与人工作业相比,工效提高了40~120倍,不仅争抢了农时,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增强了地力,提高了粮食产量。其核心技术是采用各种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直接还入田中,使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分解为有机肥,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保水、吸水、黏接、透气、保温等理化性状,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使大量废弃的秸秆直接变废为宝。
秸秆还田可分为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间接还田。秸秆直接还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秸秆直接还田包括作物根茬残留还田和可收集利用秸秆直接还田;狭义的秸秆直接还田特指可收集利用秸秆直接还田,往往被人们简称为“秸秆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即机械粉碎翻压还田、覆盖还田和留高茬还田。华北地区除高寒山区,绝大部分地区可采用秸秆直接粉碎翻压还田。水热条件好、土地平坦、机械化程度高的地区更加适宜秸秆直接粉碎翻压还田。西南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水田宜于秸秆翻压和覆盖还田,旱作地宜于秸秆覆盖还田。
秸秆间接还田包括秸秆沼肥还田,秸秆过腹还田,秸秆过腹沼肥还田,秸秆菌糠还田,秸秆菌糠沼肥还田,秸秆堆沤还田,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气”、“渣”、“液”综合利用以及草木灰还田等8种主要方式。
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成分。利用秸秆还田技术发展秸秆肥料,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特别对缓解我国土壤氮、磷、钾比例失调的矛盾,弥补磷、钾肥不足,减少化肥用量,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净化农村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93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