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加工番茄良种繁育如何选种?

加工番茄虽属自花授粉作物,但天然杂交率仍有3%~5%。由于缺乏必要的隔离措施,长期采用不合理的采种方法以及不良的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技术等,均会造成品种的生物学混杂。在采收种果、掏子、漂洗、晾晒、贮存及分发种子等一系列过程中,常因人为因素而造成品种的机械混杂。生物学混杂和机械混杂均会使优良品种的种性受到破坏,品种退化、变劣,而降低产量。为了保持优良品种的种性,防止品种混杂、退化,必须建立严格的良种繁育制度,选种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加工番茄良种繁育如何选种?

选种步骤与标准:选种前,首先应全面了解繁育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从苗期即开始选择,去杂留纯,重点是在植株生产期间进行2次严格的选种工作。

第一次选种为初选,在第三、第四花序坐果后进行。初选的主要标准:一是叶片形状与颜色,顶芽生长类型,第一花序着生节位及各花序间隔叶片数,各花序坐果多少,必须与原品种的性状相同,并注意花序先端是否有退化征候的小叶或花生枝,如果有则必须淘汰。二是对早熟品种的选择要重视分枝强弱及第一、第二个花序是否能同时开花坐果。侧枝生长过旺、过多,株型变矮,出现开花不结果或少结果的丛生株,必须及早拔掉。三是有病害、叶片卷缩的植株,不宜留种。初选的植株可多一些,被选中的植株应做标记。

第二次选种为决选,在果实成熟时进行。决选的主要标准:一是果实的形状、大小、颜色及果肩色等要符合原品种的性状。畸形果、裂果、大花脐果及病虫果均不宜留种。二是对罐藏用加工番茄品种的选择,要特别注意果实、果肉、胎座及胶状物都应该是红色,其他颜色均不宜留种。选择果实应无裂果,果皮厚,抗裂耐压,无绿色果肩和黄斑,着色一致,果肉厚,维管束不明显,种子腔小,高含可溶性固形物与番茄红素。三是选择无病虫害健壮植株上结的果实。

选择方法:选择的方法较多,一般采用混合选择法、单株选择法和改良混合选择法。

(1)混合选择法。

在采种田里选择若干符合原品种特征、特性的单株,进行混合留种,或把采种田出现的杂株、劣株、病株淘汰后,留下的植株再混合采种。混合选择法简单易行,节省劳力,采种量大,普遍用于生产田用种的种子生产。

(2)单株选择法。

在采种田里选择优良单株,分株留种,第二年分别种植,从不同株系间相互比较中选出最优单株,再扩大繁殖。单株选择法工作量较大,选择效果比较好,多应用于原种的繁育。

(3)改良混合选择法。

把混合选择法和单株选择法结合起来,在多代混合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单株选择,以鉴定各入选单株的优劣,再将最优的单株混合留种。

 种子(see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下面是由我整理的种子生产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种子生产技术论文篇一

 玉米亲本种子生产技术分析

 摘 要玉米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优势作物,在农业粮食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玉米亲本种子质量的高低,不仅决定着玉米杂交种子质量、玉米产量的高低,而且影响着我国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因此,研究探讨玉米亲本种子生产技术问题,是当前玉米生产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玉米;亲本种子;生产技术;分析

 玉米亲本种子是指用于生产杂交种的父母本种子,包括育种家种子(又称原原种)、自交系原种、良种等。因此,自交系亲本种子繁育的流程是:育种家种子的繁育、自交系原种繁育、良种的繁育。其中育种家种子是指由育种者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最初一批高纯度自交系种子,由育种者育成并保纯繁育。自交系原种是指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出来的或按照原种技术规程生产出来的质量达到规定标准的自交系种子。自交系良种是指由自交系原种按照自交系良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符合良种标本的自交系种子。生产上,自交系原种的繁育是自交系良种生产的基础和关键。

 1.原种生产方法

 自交系原种的标准是性状典型,株间整齐一致,纯度不低于99.99%,保持原自交系的配合力。根据GB/T17315-1998标准,原种生产方法分两种,一种是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另一种是采用二年二圃法。二年二圃法是自交系提纯复壮的基本方法。二圃是指株行圃、原种圃。此法以?选株自交-穗行比较-淘汰劣行-混收优行?的穗行筛选法进行。

 1.1选株自交

 即在自交系原种圃内选择符合典型性状的单株套袋自交。方法是:用半透明的硫酸纸做好纸袋,花丝未露前先套雌穗,待花丝外露3.3cm左右,当天下午套好雄穗,次日上午露水干后开始授粉,一般一次授粉,当自交系雌雄不协调时可两次授粉,授粉工作在3-5天内完成。收获时按穗单收,彻底干燥,整穗单存,作为穗行圃用种。

 1.2穗行圃

 将上年入选的单穗在隔离区内种成穗行圃,每系不少于50个穗行,每行种40株。生育期间进行系统观察记载,建立田间档案,出苗至散粉前将性状不良或混杂穗行全部淘汰。每行有一株杂株或非典型株时全行淘汰,即全行在散粉前彻底拔除。选优行经室内考种筛选,合格者混合脱粒,作为原种圃用种。

 1.3原种圃

 将上年穗行圃种子在隔离区内种成原种圃,在生育期间分别于出苗期、开花期、收获期进行严格去杂、去劣,全部杂株最迟在散粉前拔除。雌穗抽出花丝占5%以后,杂株率累计不能超过0.01%;收获后对果穗进行纯度检查,严格分选,分选后杂穗率不超过0.01%方可脱粒,所产种子即为原种。

 2.玉米自交系原种生产技术要点

 2.1选好繁殖基地

 原种生产(含穗行圃、原种圃、育种家种子繁殖田)由种子部门负责安排,每个原种至少要同时安排两个可靠的特约基地进行生产。繁种地块要求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灌排方便,隔离良好,稳产保收。采用空间隔离时,与其他玉米花粉来源地相距不少于500米。

 2.2规格播种

 原种生产田采用统一规格播种,播前要进行种子精选、晒种、包衣,将选穗行的种子混合种植。

 (1)播种期。根据气温、地温和墒情而定,一般要求10cm地温稳定在10℃-12℃时适期早播;(2)播种方式。采用两种种植方式,一是等行距种植,即50mm?50cm或55cm?55mm;二是宽窄行种植。即60cm ?60cm或45cm?65cm。采用先覆膜后点播的方法较好,播种或覆膜前均采用窄行标准统一划线种植,格深3-4cm。覆膜后要留足50cm膜面,要求膜面平、紧、直,并在膜面上每2m打一土结,以免大风揭膜,被膜处采用细土封闭盖严;(3)播种量。根据种植模式和品种特性确定种植密度,中晚对大穗型品种每667保苗5000-5500株;中早熟、紧凑型品种每667保苗5500-6000株。种植密度确定后,根据面积和发芽率核定播种量。一般要求育种家种子和自交系原种繁殖田单粒点播(芽率在95%以上)、自交系良种繁殖田根据芽率要求每穴点播2-3粒。

 3.加强田间管理

 (1)早间苗、定苗。3-4叶时间苗,5-6叶时定苗。间苗、定苗的原则是去大苗、小苗、弱苗、病苗,留整齐一致的壮苗;(2)适期蹲苗,培育壮苗。即在肥水充足、生长过旺的情况下,控制肥水,结合除草及时中排,促进根系生长,达到控上促下,培育壮苗的目的;(3)?三攻?追肥。即全生育期追好拔节肥、攻稻肥、攻粒肥。追肥原则是?前轻、中重、后补?。以氮肥为主,深施比撒播好,迫肥综合灌水进行;(4)灌水。全生育期灌水4-5次,结合追肥进行,以后每隔20-30天浇水一次,沙土地适当缩短浇水间隔时间。重点灌好拔节水、抽雄孕穗水、子粒灌浆水;(5)中耕除草。苗期中耕两次,第一次浅耕,以除草为主;头水浇后5-7天再中耕一次,比第一次加深,起到锄草松土的效果,并将地膜破损处用土压实,防止膜下杂草生长。后期继续做好除草工作。

 4.加强质量控制

 (1)严格去杂。在自交系种子生产过程中,根据亲本特性和育种家提供的相关信息,集中去杂、去劣四次。第一次结合间苗、定苗,拔除田间与典型苗性状不相符的异常亩,即大苗、小苗、弱苗、病苗、花叶苗,保留生长整齐一致的壮苗;第二次在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前进行,按照品种典型的特征,将田间高大株、变异株、杂株、劣株(矮小株)全部去掉;第三次在抽雄期到授粉前将田间优势株(略高,其他特征基本一致)、自交系退化株(略低)进行取雄,在散粉吐丝期对颖完、花药、花丝颜色不一致的植抹砍除;第四次在收获晾晒过程中将穗型、轴色、粒形、粒色不一致的杂穗、病穗全部挑除干净,并妥善处理。原种生产田中性状不良或混杂的植株最迟在雄穗授粉时全部淘汰。从植株抽出花丝起.不允许有杂株散粉,可疑株率不得超过0.01%;收获后应对果穗进行严格检查,杂穗率不得超过0.001%,否则按报废处理。

 (2)做好田间质量检查。抽雄前至少要进行两次检查,着重查明隔离条件、种植规格和去盐情况是否符合要求。苗期主要以幼苗叶鞘颜色、叶形、叶色和长势的典型性为检查依据。

 5.收获

 一般在子粒蜡熟期收获。收获时要剥去全部果穗包叶,遇到气温偏低积温不够的年份,也可适当提前几天收获、对一些晚熟、脱水慢的品种应?站杆扒皮?。

 6.晾晒

 收获的果穗及时晾晒在阳光充足的房顶上或晒场上,单穗铺平,每隔5-7天翻动一次,翻动时挑出异穗、杂穗等,清除杂质。晾晒期间若地下雨天气要盖好防雨布,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必须下盖篷布上盖秸秆,防止种子受冻,天晴后及时取覆盖物摊晒。有条件的地方,种子收获后可直接用烘干设备烘干。

 7.收购贮藏

 晾晒的种子待水分降至13%以下时,开始收购。收购时再次选穗,然后收购果穗,收完后标明产地、批号,原种可以果稻保存,自交系良种进入加工车间,进行脱粒、精选、分装入库,种子质量达到GB4404.1-1996规定的要求。填写质量档案,包装物内、外各加标签,写明种子名称、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等级、生产单位、生产时间和生产地点等。

 参考文献

 [1]魏训培,李桂芹,亓文田.玉米亲本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

 [2]杨国.杂交玉米亲本种子的生产程序和类别划分[J].种子科技,2005,(0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种子生产技术论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95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