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祖母教育孩子很有方法,为什么却不管管如兰墨兰?
初看《知否》时,我也一直有个疑问:祖母出身侯府、养在宫中,学问见识都是一流的,养孩子的水平也得到了印证,她教养过的孩子华兰、长柏、明兰各个都很出挑。
为什么不肯稍微花点心思,在剩下几个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指点一二呢?若是祖母出马,何至于长枫惹出塌天大祸,墨兰差点败坏了盛家的清誉,如兰纵情恣意在婆家受了不少气……就算他们没有明兰的女主光环,像华兰、长柏一般,盛家的祖坟也冒青烟了。
盛家荣耀了对祖母来说不也是件大好事吗?直到最近再看,悦微才发现凡事还真不能理想化。不信你把自己代入大娘子试试,如果有祖母这么一位婆婆频繁插手孙子孙女的教育,说你孩子教的不好,你能不能接受?别说大娘子和林小娘,就算是盛爹都难免要跟祖母起冲突。
毕竟,他们没有观众的上帝视角,谁都觉得自己才是对的。这也是现在很多婆婆妈妈们的困惑,不管吧,担心孩子被带跑偏,管了吧,又难免闹到婆媳、母子失和,左右为难。所以,祖母的原则是“三管三不管”。
《知否》一开场,盛家三个姐妹连带着她们的亲妈就在暗暗较劲。盛爹想从三个女儿中挑一个让祖母养,明面上是说怕老太太膝下寂寞找个孩子来解闷,实际上无非是听了林小娘的枕头风,想把墨兰给塞过去。结果,就这么个小事,祖母却拖拖拉拉小半年也不表态。
有人说,这是因为祖母看上了明兰,瞧不上墨兰,所以迟迟不松口。其实,还真不是这么回事。人家祖母对三个孩子明明严格贯彻一视同仁的政策,赏赐一致、拒绝的态度也没有半分差别。她不是不想接受墨兰,而是一个孩子都不想要。
若是祖母仅凭自己的喜好选了其中一个,势必会引起其他人的不满。别看大娘子不舍得如兰,可若祖母指名要墨兰,背后她也得骂祖母轻视嫡出,偏爱庶出;若是祖母选了如兰、明兰,盛爹和林小娘的一番谋划泡了汤,也得闹上一阵。因为这时祖母之于明兰,不再是好一点的吃食和教育,而是未来的生存的保障。
大娘子的性格咱们都了解,虽没什么坏心,但对自己的孩子那是绝对的偏心,若是明兰养在她房里,免不了要被各种忽视慢待,好好的一个孩子就要被耽搁了;更何况还有个抓住了盛家关窍的卫姨妈,若是看明兰过得不好,那是分分钟要翻卫小娘被害旧账的。所以,祖母择娃这事,无关私心、无关偏爱,实在是雪中送炭的事必须做,锦上添花的恩不必施。
可即便祖母如此的小心谨慎,也免不了和媳妇正面冲突,比如,在孙子长柏的婚事上。长柏高中进士后,大娘子提议跟康姨母的女儿允儿结亲,却在祖母那碰了个软钉子。没错,咱都知道康姨母家不是什么好人家,根本配不上长柏小天使,可顾家更是龙潭虎穴,为什么到了如兰的婚事上祖母就没意见了呢?其实,这也是祖母的原则之一,事关家族存亡的事管,只涉个人私利的事适当放权。别说祖母重男轻女,时代不同,在那个年代嫡长子就是家族兴衰存亡的关键。
顾家世代勋爵丹书铁券在手,可顾爹一走病恹恹的顾大继承了爵位,瞬间混得连四房五房都不如;齐衡是齐国公府独子,没有跟兄弟勾心斗角争爵位的烦恼,但肩上的担子也比旁人重得多,他若是塌了架子,整个齐家就没指望了。所以,即便冒着得罪大娘子的风险,祖母也得给嫡长孙长柏的婚事把好关。但如兰就不同了,她的婚事无关其他,就是自身幸福和爹妈脸面问题。
退一步说,即便祖母成功劝说如兰不嫁顾家,将来她议亲和婚姻不顺,谁又来背这个锅呢?所以,思前想后,这事祖母趁早别插手。
说到这,你可能会觉得祖母是不是太怕事太谨慎了,她在盛家本应该说一不二,怎么过得这么憋屈别说祖母只是盛爹的嫡母,没有血缘关系,即便是亲爹妈也不能事事都按自己的想法来。不信你回想一下爸妈每每用经验之谈给你上课时,你是个啥心情?你想在大城市打拼,他们非要让你回老家考公务员求安稳;你想跟自己喜欢的男孩在一起,他们非让你找个门当户对的。
也许过了许多年,经历了现实的磋磨之后,你会猛然发现他们的很多话都是对的,但这必须是你自己领悟了,否则旁人说再多终究是无用。林小娘在盛家呼风唤雨二十多年,祖母劝过,也请孔嬷嬷点醒过盛爹,可结果呢?盛爹就是沉浸在林小娘的编织的粉红泡泡里不肯回头,直到林小娘教墨兰闯出了大祸,盛家的声誉危在旦夕。
这时,祖母站出来力挽狂澜,亲自出马说成了墨兰的亲事,历数这些年林小娘给盛家带来的祸事,盛爹才终于幡然醒悟打死了林小娘。同样,华兰出嫁前的聘雁风波祖母看不明白吗?伯爵府当众打盛家的脸,华兰嫁过去必然要受委屈的。
可若此时祖母拦着盛爹和大娘子嫁女,别说这夫妻俩了,就算是观众们也会觉得祖母太过小题大做,浪费了这么好的姻缘。所以,祖母什么都没说,等到华兰在夫家受了委屈,才主动帮她找送子名医,教她推了管家之事。
以前看《知否》总觉得祖母这个角色活的太不成功。收拾不了白莲段位并不高的林小娘,教导不好糊涂短视的大娘子,甚至连自己疼爱的明兰、华兰都也保护不好,哪有影视剧大女主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势呢?如今看祖母才明白,她的退让、忍耐处处都是维系一个大家族的智慧。媳妇难当,婆婆也难当,任何一段关系想要和谐长久的维系下去都得用心经营。
知否:都是老太太养大的孩子,祖母为何更疼爱盛明兰呢?
祖母和外婆皆健在,两位老人都已是满头银丝,她们都满八十岁了。
在许多文笔里我时常提起我亲爱的外婆,却很少念及我的祖母,当然这和我的成长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童年,包括婴儿时期的我都是贴在外婆的身边长大的,任庄的一草一木一河一桥都像蓝天下纯洁的云朵清晰地印在我人生的孩提时期。外婆端庄淑雅,勤劳善良。她对我及表兄妹们所有的疼爱像一股股甘泉,一生滋润着我的心灵,我感恩于她惜弱的身体承担着常人无法想象的重负,在我的生命一次次垂危、在我的许多亲人都放弃我的时候,她伴随着我执着地顽抗于黄泉路口。昏黄的灯光下,窗外白雪纷飞,外婆把我放在床沿上,然后呼呼啦啦的拉着风箱,只需一会儿工夫,便佝偻着腰身端来了热乎乎的泡脚水,房屋里立刻升腾起一团雾蒙蒙的水蒸气,散发着香甜的辣椒杆味儿,然后外婆把我冰冷的小脚放进热水里轻轻地揉捏着……。时常在外婆温言细语的故事声中进入梦乡:“从前有个美丽的丫头叫彩霞,她被一个恶毒的地主婆使唤,每天天不亮就要到山上打柴,在寒冷的冬天里还要到小河边洗衣服……在我们家的河对面不太远的地方有一个叫陈州的古老县城,县城里有一个很久远的庙,叫人祖庙,相传很多年以前有一个渔夫从河里网上来一个人面兽头的骨髅,据说那就是人祖爷的头,人们就盖了一座人祖庙……。”于是我童年的梦非常的温馨和美丽。在寒冷的冬天我最喜欢黏着外婆在雾气腾腾的厨房里蹭来蹭去,外公呼啦呼啦的拉着风箱,把灶里的火烧的旺旺的,外婆弯着腰咯噔咯噔的在案板上擀面,只需几个轮回一张又大又匀的面便成形了,外婆把擀好的几张面皮撒上面粉折叠在一起用刀切成细细的面条,刀在她的手指尖飞速的移动,转眼间银丝样的面条儿便已铺满整个案板。“外婆等我长大了我要当大官,我开车给你坐!”外婆便咪咪笑地看着我。没事她也总逗我说这句话。去年我和爱人驾车回故里,期间我特意驾车到任庄去接外婆,任庄已是大变样了,当年的红墙碧瓦和一排排简陋的农舍已被一幢幢高楼替代,曾经的黄泥小路也都铺上了沥青,只是清洌洌的河水变得浑浊不清了。白发苍苍的外婆手里已经多了条拐杖,她费了好大会工夫方认出我来,即刻眼里溢满了笑容。我谨慎地驾着那辆丰田霸道行驶在弯弯曲曲的田间小道上,起初外婆欣喜的用手在车上摩挲着,望望这儿摸摸那儿,并且喃喃自语着:“真好!真好!”只需一会儿工夫外婆便不再做声了,我看到她的脸色有些苍白,我想可能是晕车了,我把车速放慢了许多,担心的问外婆怎样,外婆挥挥手示意我照常行驶。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求再次用车载外婆,她便笑着说:坐牛车习惯了,没福消受这好东西,还是我外孙女有福,说完便嘿嘿的笑着。与外婆截然不同的是我的祖母,她和外婆年龄相差无几,她时常会让我想起高尔基《童年》中阿廖沙的外祖父。祖母粗壮高大,声音粗犷而又洪亮,眼睛笑起来眯成一条缝,我却非常无辜的遗传了她这一特征。姊妹们都遗传了母亲的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唯独我生就一双月牙眼。这让我在心中时常忿忿不平。在我幼年时她还是个小商贩,我经常看到她在郑郭镇南头的国道边摆了一个小推车,上面摆满了许多吃食,那时候家道不济,父亲每月的工资只有几十元,母亲在家耕种着几亩薄田,我们兄妹还很小,家里根本没有太多的零食来满足我们,于是我和哥哥经常在国道边上徘徊,希望祖母能够怜悯的拿出一些极微薄的零食给我们吃,但是她时常抽着纸烟和别人聊天儿,根本看不见我们。一次哥哥趁她不备在她的推车上抓几颗花生拉着我就跑,她拖拉着鞋子踉踉跄跄的从马路对面追了过来硬是掰开哥哥的`手把花生夺了回去。而我的母亲每次拉着我的手经过她的推车时总是别过脸去疾步走过。祖母也并不是一点东西也不给我们吃的,每月十五号是父亲发工资的日子,也是我们家最开心的时候,这天母亲一定会破例做一顿好吃的,有时候做油炸丸子,有时候包饺子,这时候祖母会砰砰地敲着门喊着父亲的乳名,看着提着一小兜瓜子花生的祖母,我们一家面面相觑,欢笑声戛然而止,父亲殷勤的为祖母端茶倒水,祖母笑眯眯的夸我们聪明,一会拉拉哥哥的手一会拽拽姐姐的辫子,她喋喋不休的对父亲讲述着父亲小时候的事,我只知道父亲小时候被送了人,后来参了军,复员后养父给他联系的工作。至于我的这位亲祖母在我童年的脑海里是一片模糊。终于父亲从口袋里掏出几张钞票递给祖母,她的脸立刻笑得像菊花一样灿烂,乐颠乐颠的走了。于是在静悄悄的夜里我听到母亲和父亲在小声的争论着,继而传来母亲压抑的哭泣声。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兄妹慢慢长大了,也时常传来祖母和某一个婶娘吵架的事情,父亲兄弟五个,相隔不甚远,所以有什么消息也很容易得知,母亲向来是一个很单纯的人,胆小怕事,更何况父亲已是送过人的了,所以她在妯娌之间也就显得杳无声息了。一次我去上学路过小婶家门口听到争吵声,好像是因为祖母要讨要小叔家的那只母羊,许多人围在门口瞧热闹,我也猫了腰钻进人群,小婶和祖母吵得很凶,像两只斗家的公鸡,小叔蹲在一边无奈的叹气,后来她们竟然厮打起来,小叔跳起来使劲的抽打着小婶,再后来无奈的小叔抓起了农药瓶拧开盖子往嘴里猛灌……经过了两天两夜的抢救小叔脱险了,从此人变得冷漠古板,小叔家的那只下崽的母羊最终被留下来了,祖母这次空手而返了。在我小时候的农村流行着一股不好的风气,凡是谁家丢了东西,比如鸡仔鸭仔的,袜子手套的,都会有村妇跳出来骂一阵子,说不定那些迷路的鸡鸭或者根本就是被哪个贪心的村民抓住不放的,听到那刺耳的叫骂就不敢造次了。当然不是每个女人都有这本事的,外婆莫说丢了鸡鸭,即使是丢了比鸡鸭贵重许多倍的东西,她也定然是骂不出口的,只能怏怏的在村中无奈的走来走去的找,并小心翼翼的问:他婶子你可曾见我家的猫儿?这固然是十有八九找不到的,于是从田地里回家的外公抖抖身上的尘土拄着锄头,立在晚霞的余晖里扯开了大嗓门:哪个偷坟掘墓的王八犊子,姨娘婆子养的捂了你大爷爷家的猫儿……雄赳赳气昂昂的叫骂声穿透了小河湾和树林子,贯穿在整个村庄的上空,嗨!这骂主真该是个男高音歌唱家,勿须说这非常会捉老鼠的大灰猫第二天一准会回到家里,外婆便也对这很会骂人的主瞥上佩服的一眼。当然比起我的祖母骂街的本事外公真是逊色多了,莫说骂人,即便是家里的鸡鸭猫狗也会被她骂的蜷起身子,耷拉着脑袋大气不敢出。北街有一个很厉害的老妇女,无论是在田里和人争地边,还是与一些妇人搅嘴拌舌她都能甩起三寸之舌,唾沫横飞的让别人甘拜下风。这老妇人一次和我的祖母狭路相逢,“嘿嘿,”对于老街的人可是又有热闹瞧了,两人对骂了很久互相指责对方的不是,时值中午祖母便在不远的小店内买了些吃食,边吃喝边继续和那老妇人对战,几个叔叔拉她不动,祖母虽然已有些年迈,但对于别人家不光彩的事件她是有着超凡的记忆力的,她一边骂着那个已有些气短的老妇人,一边把她家从二十年前到现在发生过的“丑事”一件一件的如数抖落出来。那老妇人终于垂头丧气的走了,据说还一边擤鼻涕一边哭。这可是轰动了老街上的人了,于是祖母便成了老街上骂人最厉害的“冠军”。近几年来外婆和祖母都愈发的年迈了,从去年起外婆就卧床不起了,还好舅父和舅妈们是比较孝道的,母亲和姨妈也时常侍候在床边,挺会骂人的外公身体还算好,整天搬了一条小板凳像个孩子般坐在外婆的床头。而我的祖母却还能做饭洗衣,但父亲和叔叔们已经不让她自己做事了,母亲和婶婶们虽然对祖母心有哀怨,但面对渐渐衰老的祖母也就慢慢释怀了,去年暑假我回去探望祖母,她用手摩挲着我的头说,俺的囡囡长大了也出息了,别忘了常常来瞧瞧奶奶,临走时她的眼睛里居然写满了伤感,在我转身的一霎那,她已经潸然泪下了。唉!叱咤风云的祖母也终于露出了慈祥而脆弱的面目。这是多么的难得。间或往家里打电话在与母亲笑着聊些家事时偶能从听筒里传出祖母骂鸡斥狗的声音。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一部古代社会家庭题材剧,由赵丽颖、冯绍峰、朱一龙等领衔主演,根据关心则乱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庶女盛明兰从盛家庶女蜕变为一品诰命夫人的励志故事。赵丽颖在剧中饰演的是盛家庶女盛明兰这个角色,她出身卑微,从小寄养在盛家老太太名下,知书达理,学会了韬光养晦,处处掩盖锋芒。剧中盛家长女盛华兰也曾寄养在老太太身边,为何祖母明显更疼爱盛明兰呢?其实, 她对每一个孙子孙女都是一视同仁的,之所以对盛明兰最上心,原因有三,个个都暖心!
一、盛华兰嫡女地位尊贵
盛华兰是盛家的长嫡女,地位高贵,她是得到盛弘最多关注和牵挂的孩子。而母亲王大娘子也是盛家的主母,可谓是一出生就拿到了一手好牌,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资源。
但王大娘子和盛弘对祖母都只是表面孝顺,非常要面子,实际上并没有真正那么尊重和爱戴。盛家祖母是一个有智慧的女人,她洞悉人情世故,虽然也十分疼爱和看重盛华兰,但心中多少有些隔阂。
二、盛明兰的处境艰难
盛明兰年幼的时候,母亲卫小娘就难产而死,她从此学会了察言观色,隐藏自己的锋芒,在夹缝中求生存。盛家女儿中,最耀眼的是盛明兰,但是最卑微的也是盛明兰。
嫡母王大娘子十分偏心,而林小娘又独占宠爱,所以只有盛明兰没有任何依靠和背景。作为家中的长辈,盛明兰艰难的处境,祖母自然是看在眼里的,所以对她多了几分同情和关注。
三、彼此相似的命运
在盛家,盛明兰像是一个被父母抛弃了的孩子,而老太太也是被老太爷抛弃了的正妻。当年宠妾灭妻的行径,让祖母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后来她把盛弘养育大。但是,祖母和盛弘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只是名义上的嫡母。
或许是因为相似的处境和命运,祖母和盛明兰更像是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她们互相陪伴,互相照顾,互相依靠,互相打气,互相扶持。对于盛明兰而言,祖母的教养之恩是她人生的那一道曙光;对于祖母而言,盛明兰的知恩图报是自己最大的慰藉!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她们之间的感情就会越来越深厚了,而盛明兰终究是没有辜负祖母的栽培。
在后来的剧情里,祖母被康姨妈下毒,是盛明兰挺着大肚子坚持守候在病榻前,甚至不惜和盛弘翻脸,也要为她讨回一个公道。在祖母身上,盛明兰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无论是内心隐忍坚强,还是洞察人情世故,她是一流的情商高手,最后成为一品诰命夫人是命运的回报和馈赠!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96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