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如何对茶叶进行无公害病虫害的防治

一、植树造林,改善环境,增强茶园自然调控能力。

如何对茶叶进行无公害病虫害的防治

在茶园周围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加茶园的生物多样性,促进茶园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增强茶园的自我调控能力,进而为综合防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 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农业防治。

1、选择抗性品种、合理搭配种植新建茶园时,应选对当地主要病虫有较高抗性的无性系品种,并尽可能地进行不同品种的搭配种植。

2、科学施肥,培育健壮茶树,增强抗病虫能力在无公害生态茶园,如果偏施氮肥,会改变茶树芽叶中的氨基酸组成,导致酸性氨基酸比例增大,利于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蚧、螨类)发生。而采用科学配方、平衡施肥,可使茶树生长健壮,抗病虫害能力增强,芽叶内中、碱性氨基酸含量增加,进而抑制蚜、蚧、螨类虫害的发生。

3、注意适时采摘

适当早采,可减轻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茶叶螨类的发生。

三、积极运用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害虫的趋性、群集性和食性等习性,通过性激素、光、色等诱杀或机械捕捉来捕获害虫。例如应用新型诱虫灯,对害虫诱捕种类多、数量大,而对天敌十分安全,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均非常显著。

四、加强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用食虫昆虫、寄生昆虫、病原微生物或其他生物天敌来控制、压低和消灭病虫害。它具有持久性、安全性、同步性、专一性特点,是对茶树病虫害进行生态调控的有力手段。在元公害生态茶叶的生产中,加强生物防治,可显著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目前,在茶树病虫防治上运用比较成功的生物药剂有苏云金秆菌、白僵菌、蚜霉、韦伯虫座孢菌、座壳孢菌等2O余种。茶尺蠖NPV病毒在我国已达到规模应用的程度。

五、合理进行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具有高效、速效的特点,但也具有易污染环境、易出现农药残留、易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进而导致害虫再猖獗等弊端。在无公害茶叶生产过程中,并不完全排除使用化学农药,但对使用化学农药有许多特殊要求:

首先,在用量上要尽量减少。不强调农药的“杀灭”作用,但注重农药的“调节”功能。要根据经济阈值确定防治标准,低于阈值的不喷药防治。

其次,要选高效、易降解、选择性强,在水中溶解度较低的低残留农药。要根据目前主要茶叶进口国规定的茶叶中最大残留限量(MRL)来选用农药,尽量使用微生物农药、动植物源农药(如印楝素),合理使用石硫合剂。

其三,要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要注意农药用量,避免农药大量流失,同时提倡农药轮换使用,提高用药效率。

一、加强农业防治,优化生态环境

1、选育抗性品种:选品种时,除考虑其产品质量水平,茶类适应性外,还应考虑其对当地主要病虫害的抗性程度。如庐山云雾茶区选用的品种是:龙井43、上梅州、庐山群体种等,其品质好,产量高,抗病虫性强。

2、合理修剪和台刈:修剪和台刈对许多茶树病虫害有抑制作用。修剪分为轻修剪、深修剪和重修剪,其修剪深度分别是3~5厘米,10~15厘米和离地面40厘米。轻修剪可以把茶蚜、茶梢蛾、茶叶蝉和茶橙瘿螨等栖集于茶冠表面的害虫剪去,每年可在早春惊蛰前后进行。深修剪和重修剪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茶毛虫、茶尺蠖及长白蚧、龟甲蚧等为害严重的茶园,要及时采取深剪和重剪,甚至进行台刈彻底防治,剪下的枝条要及时清出茶园,集中销毁。

3、施肥、深耕相结合:茶园施用基肥与中耕深耕同时进行。每年9~10月在茶行间深耕30厘米,根系培土5~7厘米,同时施用经过充分熟化的有机肥。深耕可以将表土和落叶层中越冬害虫、病原菌深埋入土而死亡。 另外,及时采摘,抗旱保湿,疏枝清园等农业措施,也可以减少茶园的病虫发生。

二、应用物理防治,降低害虫密度

1、灯光诱杀法。茶园害虫趋光性较强的种类 有:茶尺蠖、茶毛虫、茶刺蛾和茶叶斑蛾等。灯光引诱效果最好的是东方红电子灭蛾灯、佳多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其次是日光灯和白炽灯。每年在害虫发生期,东方红杀虫灯每50~60亩装一盏,20~30瓦的黑光灯每10亩装一盏进行诱杀,根据诱杀的害虫种类、数量进行测报和分析。

2、嗜色诱杀法。利用害虫对不同颜色的偏嗜性进行诱杀,如茶尺蠖初孵幼虫对**、茶蚜对黄绿色、茶黄蓟马对**和绿色、茶假小眼小绿叶蝉成虫对琥珀色都有趋性。可以在茶园行中安装害虫喜爱颜色的纸片,每天及时收集纸上的害虫集中杀灭,或在纸片上涂上触杀作用的农药。

3、人工捕杀法。人工捕杀是传统的捕杀方法,利用害虫的栖息场所或特殊习性进行捕杀。如茶毛虫以卵成堆产在茶树叶背越冬,可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摘除叶背越冬卵块,其幼虫1~2龄群集在叶片背面,被害状明显极易发现,可以将带虫的枝叶剪下,就地踩死。又如蓑蛾类常有为害中心,被害状明显,可在冬季或早春结合茶园管理,随手摘除虫囊。 昆虫习性还有很多有待开发和利用,如昆虫性激素的利用。

三、推广生物防治,利用天敌资源

1、以益虫治害虫。如:绒茧蜂防治茶尺蠖和茶细蛾、黑卵蜂防治茶毛虫、红点唇瓢虫防治长白蚧以及异色瓢虫防治茶蚜等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2、以有益微生物治害虫。常见的白僵菌、苏云金杆菌、茶尺蠖、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应用广泛。

四、限制化学防治,实现无公害生产 在无公害茶叶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的无公害茶叶类型来确定化学防治方法。

1、绿色食品A级的茶园。防治病虫草害时,应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来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同时,限制使用化学农药。使用农药要做到:①合理选用农药;②安全使用农药;③提高农药使用技术。禁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和农业部明文规定禁用的农药品种,如甲胺磷、三氯杀螨醇等。

2、绿色食品AA级(有机茶或出口茶)茶园。在此茶园生产过程中,严格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生长调节剂和助剂。只允许有限制地使用一些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常见植物源农药有鱼藤酮、楝素、烟碱;微生物源农药有多氧霉素、苏云金杆菌、茶尺蠖、茶毛虫NPV病毒制剂;矿物源农药有硫酸铜、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97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