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是什么?主要是从事什么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什么是BIM?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座虚拟的建筑,一个建筑信息模型就是提供了一个单一的、完整一致的、逻辑的建筑信息库。BIM贯穿在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使设计数据、建造信息,维护信息等大量信息保存在BIM中,在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得以重复、便捷地使用。
BIM技术的应用,被认为是继CAD之后建筑领域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具体来说,BIM技术可应用于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改建及拆除等各方面,实现建筑全生命期内各参与方在同一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和建筑创作提供技术保障;支持对工程环境、能耗、经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检查和模拟,为项目全过程的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支持各专业协同工作、项目的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为建筑业的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创造条件。
BIM就业情况:人才培养还依赖于培训认证,2020年人才缺口预计将达60万
随着国家的大力度推广,各地政府对BIM的推广实施速度也日益加快。BIM无论从现阶段技术工具出发,还是基于未来的协同管理模式的创新来看,其应用推广的趋势已不可阻挡。如同10年前的互联网大潮一样,基于BIM所引领的技术变革、管理变革,也势必会创造出新的商业机会、商业模式和新的工作岗位。
在国家大力推动建筑信息化大环境下,国家高新技术BIM应用技术人才的短缺,仍是影响BIM发展的较大因素。BIM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BIM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还依赖于培训认证。
2018年专业薪资水平统计采集了5000多个从事BIM技术的工作者薪资进行了数据统计,从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的BIM技术工作者的薪资处于6000-8000的区间。针对建筑行业中不同的BIM岗位,各工程师的收入不同。
住建部发布《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的政策指出,到2020年,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因此,各单位均在发展自己的BIM团队,人才缺口越来越大。此外,随着2018年住建部批准的《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等国家标准的正式实施,预计到2020年,全国BIM人才缺口预计将达60万。
发展前景:BIM+装配式建筑推动中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具有工程质量好、施工效率快、人力成本低、环保节材等优点。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根据《建筑产业化发展纲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0%;到2025年,比例达到50%以上。
将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运维等阶段,能够有效提高设计效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施工水平,优化工序和成本,提升运维能力。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业主应用BIM技术需要掌握什么?
BIM技术的设计与施工 (一)信息化浪潮正在让整个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从数字建模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BIM技术正在走向成熟。BIM的源头是设计,设计与施工集成的前置条件也是设计。作为建筑产业链的龙头,设计企业担负着BIM技术实施的领头羊作用。随着整个社会对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建筑设计企业应该顶住压力,拓展视野,积极使用BIM、云等信息化技术,在提高建筑品质,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全过程服务上寻求突破口。1. BIM简介1.1 BIM概念和意义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之译文,下文简称BIM)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建筑与工程建设行业内最为热门的名词之一。通过google等搜索引擎在网上搜索“BIM”或者 “建筑信息模型”,返回结果可达数百万条之多,涉及政府机构、建筑行业、科研机构等等,社会对其关注度可见一斑。BIM一词,最早是由某国际领先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供应商提出的商业用语。其实,事实意义上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理论在BIM出现之前,在欧美已发展超过30年以上。制造业巨头丰田汽车公司和波音公司便是通过信息模型设计技术提高生产高效率,为商业上的成功奠定了扎实基础,创造了企业神话。早期的建筑信息模型的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工业领域,诸如工业设计、汽车设计、飞机和航天器设计等,但受当时环境限制没能普及。近年来,随着3D工程辅助绘图软件突破性的进步,再配合BIM术语适时地出现,唤起了业界进行产业改革的希望。关于BIM的定义,很多组织都对BIM的概念进行过诠释,其中不乏软件公司、建筑企业、行业协会以及权威百科等。美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设施信息委员牵头编制的NBIMS(国家建筑信息模型标准)中对BIM进行了如下定义:“A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is a digital representation of physic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 facility. As such it serves as a shared knowledge resource for information about a facility forming a reliable basis for decisions during its life-cycle from inception onward.”。这一定义是目前对BIM较为权威的阐释,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认可,大意为:建筑信息模型是对设施的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示,它可以作为信息的共享源从项目的初期阶段为项目提供全寿命周期的信息服务,这种信息的共享可以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保证。BIM的出现意义在于完善了整个建筑行业从上游到下游的各个管理系统和工作流程间的纵、横沟通和多维性的协同和交流,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它打通了设计与施工的界限。BIM作为新型技术工具,其强大的信息共享能力、协同工作能力、专业任务能力的作用正在日益显现。与传统CAD设计方式相比,BIM技术具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设计的协调性,可有效地处理各个专业设计师之间的碰撞问题,在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实现可视化协同设计变更;二是施工流程的模拟性,可将原本需要在真实场景中实现的建造过程,在虚拟世界中模拟实现,从而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指导施工;三是建筑性能的优化性,除了可进行节能模拟、日照模拟、紧急疏散模拟进行设计优化外,还可进行4D、5D模拟实现成本控制,通过项目优化将设计方案和投资回报分析结合起来,计算出设计变更对投资的实时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高成本的风险。2. BIM行业概况2.1 国外概况澳洲、日本、美国、韩国、挪威、香港、新加坡、英国、芬兰各国陆续发布了本国的国家、行业和企业级标准。美国联邦事务管理局(GSA)规定,自2007年起在联邦政府大型工程中必须应用BIM技术,并编制了一系列指南,有力地推动了BIM技术的普及应用;美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牵头开展了国家BIM标准的编制工作,目前,标准已经更新至第二版。英国政府组织了200多名相关专家,分专题进行研究,编制了BIM技术应用框架,并规定自2016年起,所有的政府工程都必须按照上述框架应用BIM技术。此框架包含:(1)BIM协议,用于规定应建立的模型以及各参与方对模型的义务、责任和限制;(2)雇主信息需求,即业主对BIM信息管理的需求,包括软件、硬件、数据标准、安全标准等;(3)信息管理服务范围,相当于BIM合同标准文本;(4)责任保险指南,用于明确界定BIM技术应用涉及的责任;(5)基于BIM技术的建设项目交付阶段信息管理规范,提出了各阶段的数据交付标准等。2.2 国内概况BIM技术最早从2002年引入工程建设行业,进入国内可以追溯到2004年。当时,国内关于BIM技术的丛书才初露头角。之后,随着我国“十五”科技攻现关计划及“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开展, BIM技术开始应用于部分示范工程。自2006年奥运场馆项目尝试使用BIM开始,BIM开始引起国内设计行业的重视。特别是2009年以来,BIM在设计企业中的应用得到快速发展。十二五开局之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2011 ~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将“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列入总体目标,确立了大力发展BIM技术的基调。根据2010年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公布的数据表明,全国共有勘察设计企业12375家(其中甲级企业1928家,乙级企业3410家),在2010年公布的设计企业100强中,应用BIM的占80%,可以看出BIM在我国处于快速的发展当中。很多大型设计单位还专门成立了BIM中心,开展BIM技术应用和推广,甚至开展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技术服务。例如: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在上海世博会项目、外滩SOHO、凌空SOHO和后世博园区央企总部等重点项目中开始大量使用BIM技术进行协同设计,在申都、斐讯总部大楼项目中实施了设计、施工和运维全过程的技术服务,并专门成立集团数字化技术研究咨询部;CCDI于2009年成立建筑数字化业务部;上海上安机电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08年成立BIM部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展全员BIM培训,2010年发布《建筑/结构/设备专业BIM手册》等;大型开发商单位绿地、万科、SOHO、万达等也开始尝试使用BIM技术。
导读目前,BIM技术已经应用到了信息交互、通信技术、建筑施工等领域,从技术层面,业主应用BIM技术需要掌握五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软件平台、数据交换格式、模型细致度及教育训练,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1. 软件平台:
定义BIM共享体系平台与设施保护体系平台,使相关BIM软件皆可一起运用与支持。意图是要求各阶段各软件间的沟通协调,以及版别控制方面的事项,还有或许影响招标文件的前置作业。业主需在项目契约中阐明一切BIM软件应用的需求与约束。而在项目进行时,非经过充分测验验证及项目参与成员之同意,原先议定的版别和软件不得恣意改变。而厂商选用的软件及版别应明列于BIM执行计划书中,也必须阐明BIM相关协作渠道之信息。
2. 数据交换格式:
BIM模型的交付意图,主要是作为完好的数据数据,供建筑物生命周期的各阶段运用。为确保数据的完好性,应规定统一的遵从准则,使交换的信息对应到会话、意图和所需的格局,对不符合要求的模型及文件格局类型,应适当地加以转换。
3. 坐标系统:
主张选用一起坐标作为BIM模型的基准点。关于一切BIM模型界说一起的坐标体系,以利不同模型间之整合。
4. 模型细致度:
这是一种能够提供营建产业参阅的建模规范,藉由不同意图所发展之不同建筑体系的BIM模型、元素特性,让用户知道其实用性质及应用约束。因为英国将模型组件的发展拆分为几何信息与非几何信息两部分,此处指的是对象几安在满足不同意图上所应呈现之详尽程度。
5. 教育训练:
规定招标者应提供的相关培训内容,承包商结案后需将技能移转回业主,并针对信息传递∕合约需求来做教育练习。
关于业主应用BIM技术要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如果大家想要报考BIM考试,就需要全面了解2020年BIM考试报考指南,认真进行考试复习,加油!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98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