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头镇的历史
县五头镇位于新安县城东北部,东邻洛阳市孟津县,东南与洛阳市郊区接壤,镇域面积89.5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343个村民组,人口5.3万。 五头镇交通便利,南靠310国道和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东距洛阳市区14公里,西距连霍高速新安站13公里。镇域内县乡、乡村公路四通 五头镇
八达,2005年全镇掀起“村村通”公路建设高潮,工程涉及14个行政村,通车总里程达36.5公里。2006年该镇将全面完成“村村通”工程建设,届时全镇27个行政村将全部通上水泥路,彻底改善五头镇的交通状况。 2008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7720万元,占目标任务的103.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717万元,占目标任务的106.9%;税收入库完成1888万元,占目标任务的126%;财政收入完成834万元,占目标任务的132%;农民人均收入完成4673元,占目标任务的100.5%。税收入库实现了历史性的新突破,首次实现超收返还。2008年顺利通过省级卫生乡镇验收。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五头村、河北村、仝沟村、蔡庄村、马头村、官岭沟村、尚庄村、寨前村、孙家坡村、仓上村、庙上村、二郎庙村、梁村、亮坪村、王府庄村、胡沟村、包沟村、马荆扒村、寺上村、北沟村、党家沟村、神堂村、小庄村、胡张沟村、望头、大洼村
编辑本段产业结构
农业:由于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五头镇畜牧业和林果业发达,已初步形成三大支柱产业。一是养殖业发展迅速。作为洛阳市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全镇生猪存栏量8万余 五头镇
头,年出栏量5万头;小尾寒羊存栏量5万只,年出栏量3万只。二是樱桃种植业。五头镇盛产樱桃,栽培历史悠久,文字记载始与东汉,盛于隋唐。现已发展成为种植面积5000余亩(其中大粒樱桃2000亩)、10余个品种、年产量超过百万公斤的河南省最大的樱桃基地,为樱桃的系列产品开发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高效农业,以“万元田”和七千亩综合开发示范园为重点的蔬菜、瓜果套种模式,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 工业:五头镇工业基础较好,门类较全,尤以耐火材料、有色金属加工和泡桐加工最具规模。全镇现有耐火材料企业4家,从业人员500余人,年产各类定型制品4.5万吨。木材加工企业6家,从业人员300余人,产品从木条、家具、细木工板到砂光拼板、乐器音板,形成了一条龙生产。 2008年,全镇共新上项目8个,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2个。其中洛阳新菲尔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第三条生产线,投资2000万元;洛阳农得乐化肥有肥公司一期建设项目,投资3000万元。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2个,分别是新安县全新养殖有限公司和新安县仓上吉瑞小麦加工厂;投资100万元以上项目4个,分别是新安县金河饲料厂、新安县利民免烧砖厂、新安县富康饲料厂、新安县望头彩瓦厂。全镇民营经济税收入库全年共完成982万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长107.9%。 林业:2008年,镇政府对杨郭路、五包路、神望路、五神路四条主干道及新修村村通道路和原有路林的补植补栽,总里程56公里,涉及仝沟、蔡庄、马头、独树、尚庄、大洼、二郎庙、孙家坡、寨前、王府庄、河北、亮坪、寺上、北沟、神堂、仓上、庙上、党家沟、望头、马荆扒、梁村、五头22个行政村,共栽植杨树、桐树3.3万株;对尚庄、大洼、马头、五头、河北、仓上、庙上、王府庄、寨前、独树、神堂11个行政村实施村庄绿化,共栽植杨树、大叶女贞、黄杨、桧柏等绿化树种3.2万株;新发展大粒樱桃3000亩,涉及大洼、独树、王府庄、仝沟、蔡庄、北沟、马头、孙家坡8个行政村;对高速公路两侧进行补植补栽,共补栽杨树3200株;在王府庄村连片规划大粒樱桃育苗50亩32万株。
编辑本段特色经济
五头镇的樱桃种植已有1300多年历史。由于是农家自发种植,规模小、品种少,收入也十分有限。 从2000年以后,该镇把樱桃种植作为农业支柱产业,加大樱桃种植及新品种开发力度,使樱桃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品种达到十几个,年收入2000多万元。 2006年,为进一步提升樱桃效益,该镇针对樱桃苗市场需求旺的形势,建设了樱桃育苗基地300亩,又围绕樱桃大力发展生态游,对通往樱桃园的道路全 樱桃
部整修,高标准建设樱桃园宾馆、农家饭店30多家,还组织挖掘整理樱桃文化内涵,举办樱桃文化节,并成功申报河南省万亩无公害樱桃基地,使樱桃产业由过去的单纯卖果扩大到卖苗、赏花、品果,以及带动生态游等多元化增收渠道。 2007年以来,该镇卖樱桃苗、樱桃果以及发展生态游已为农户带来了3200多万元的收入,与过去单纯卖果相比收入增长60%。 作为传统农业乡镇,2008年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樱桃发展达到1万亩,形成了豫西地区最大的万亩樱桃基地,确定的以樱桃观光旅游为主的生态农业专业村达到8个。其中大洼村人均一亩樱桃地,是新安县樱桃种植专业村、唯一的无粮村,每年仅樱桃一项收入达到150万元,人均1500元。以河北、仓上、王府庄、北沟、二郎庙为主的川区高效主体农业示范区。五头镇金水河两岸,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适宜瓜果和蔬菜生长,从2002年开始,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技术,在川区示范种植美国西芹、礼品西瓜及洋葱。通过一年四季的立体种植,亩年收入达万元,又称为“万元田”。经济收入十分可观。特别是种植的礼品西瓜,5月初就可上市,填补了瓜果市场的空缺,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编辑本段基础建设
2006年以来,该镇在市、县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和部署,一方面坚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努力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一方面从实施“洛阳市村村整治千村达标、百村示范工程”入手,狠抓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整治,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镇党委政府相继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全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村容村貌整治实现新突破。针对农村普通存在的环境“脏、乱、差”现象,全镇开展了以“三清七集中”(即清洁村庄、清洁水源、清洁家园,垃圾集中填埋、秸秆集中堆肥、建村集中摆放、村庄集中绿化、广告集中治理、污水集中处理、残坦断壁集中修复)为主的村村整治,两年多来,全镇共出动劳动力3.2万人次,车辆3800台次,清运垃圾3.8万方,修建村内雨污水排放设施2.7万米,村内空地绿化1.1万平方主,新建垃圾池160个,新建垃圾填埋场所30个,治理、规范各类广告 五头镇乡间大道
、标语8780条。全镇5个示范村基本产实现了道路硬化、房舍美化、村庄绿化、路面净化,重点整治村基本解决脏、乱、差问题,示范村和重点整治村大部分都建立了村庄保洁长效机制,全镇有一大批村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公路干线的路容路貌整治实现新突破。对干线公路(杨郭路、下川路、五神路、神望路、五包路)进行“一拆二清三规范”即:拆除道路两侧违章和有碍观瞻的建筑物,清除道路两侧垃圾,清理广告,规范公路交通标志牌,、标线及安全标志牌,基本做到“五到位”,即边沟完善到位,路面平整到位,路侧垃圾清理到位,林木花带补植补栽到位,路牌路标安装到位。加强路政管理,成立了50人公路养成护公司,建立和完善路容路貌长效管理机制。全镇共拆除公路两侧违章建筑147处、2870平方米,清除垃圾6000余主,清理占道经营集市4处,清理广告标语800多条,规范各类标志牌18块,疏通、整治道路边沟36公里,补修绿化带7500米,新栽植树木10800棵,沿干线公路两侧房屋粉刷48万平方米,主要干线公路路容路貌明显改观。 村庄建设规划实现新突破。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分步产实施”的原则,突出规划的先导作用。在市县领导和支持下,对示范村和整治村免费进行详细规划,对一般村庄进行控制性规划,绘制控制性规划图,使村庄建设有所遵循。该镇已完成村庄建设规划5个,示范村和重点整治村基本规划完毕,其余大部村基本完成控制规划。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两年多来,全镇累计投资230万元,建设完善了养马水库、瞬王庙水库、仝沟水塘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安全饮水工程6处,解决饮水安全4720人,改造中低产田500亩,改善灌溉面积1200亩,发展节水灌溉500公里;投入532万元,硬化通组通户道路56公里;新建农村户用沼气3800座,成立沼气服务协会(站)12个;对全镇229户687间农村困难群众的危土窑洞和危土坯房进行改造,已完成91%的改造任务。
编辑本段社区服务
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初见成效,办公场所、办公用具用品、办公人员都已安置到位,投入使用。在行政村建设以村部、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多功能学校、民调治安警务室、 五头镇
连锁超市、健身活动场所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中心。已建成乡级便民服务中心1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8个。其中新建、改建村部12个、81间,新建文化大院11个、72间,新建超市、商店25个、2780平方米,新建培训场所10处、1.5万平方米。通过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有社区服务中心的村庄,农村小病不出村,购物进超市,休闲有广场,文娱有场所,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编辑本段党风廉政
一、召开一次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刻剖析内心深处的不健康思想,为保持思想健康筑牢防线。 二、充分发挥镇村廉政监督员的监督作用,使领导干部的 五头镇
一言一行致力于监督之下。 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廉政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收看反腐倡廉警示片,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接受教育。从而使该镇的党员领导干部始终保持***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不断为党和人民建立新的业绩。
蓬壶镇: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名镇
未来五年,永春县蓬壶镇是全面实现“十三五”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镇党委政府将深入贯彻实施县委“七大行动”,以“项目带动、产业联动、党建推动、干群齐动”为抓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着力打造融温泉养生、宗教朝圣、农业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名镇。
01.筑平台、善作为,推动工业经济新发展
突出园区建设
计划投资2500多万元,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挡土墙、硬化道路、架设路灯、绿化亮化,铺设排污管网和自来水管网,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积极引导线面制作、制茶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提高企业品牌影响。狠抓企业技改,鼓励锦特索具、泉通摩托车配件等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先进生产工艺,开发新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业层次。
突出招商选资
选优配强专业招商队伍,开展系列招商活动。统筹梳理、研判招商信息,瞄准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企业招商和园区招商,着力引进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多、产业链条长的大项目。实施回归创业工程,搭建招商平台,有效对接在外成功人士、企业、商会等优势资源,力争推介、签约一批回归引进项目。
突出服务扶持
落实领导挂钩帮扶、重大事项协调推进等工作机制,抓好企业行政审批代办和跟踪服务,推动银企紧密合作,千方百计破解企业发展瓶颈问题。统筹做好水、电、气等要素调度,尽力保障企业生产需要。强化人力资源意识,搭建农村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平台,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02.“夯基础、抓特色,开辟现代农业新局面
着力特色发展
积极推进全国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乡镇建设,整合特色农业、旅游、文化等资源,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现代农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依托低丘缓坡、山塘水库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特色农业,继续推进罗汉松、桂花、早钟六号枇杷、金线莲等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依托枇杷园,探索发展林下经济,推进果园改造示范,建设百亩三叶青示范基地。积极扶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发展龙头企业2家、农民合作社2个、家庭农场10家。
夯实农业基础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实施好水库除险加固、小农水重点县、农业节水灌溉和村庄河塘整治等工程。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3800亩,改善灌溉面积3800亩。实施观山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生产道路7公里、水渠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亩。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品种,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建立农产品展示平台。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依托乡建中心东南实践基地,加强农业适用技术、农业经营人员培训,支持青壮年劳动力回乡务农创业。
全力脱贫攻坚
推进10个扶贫村建设,对未脱贫人口基本情况进行再识别、再分析,科学精准划分贫困类型、制作帮扶方案,全力完成精准扶贫攻坚任务。通过扶持发展种养业、手工业等途径,实现产业脱贫一批。整合灾后重建、造福工程、危旧房改造等项目,争取安置脱贫一批。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完成保障兜底一批。开展新一轮帮扶结对活动,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开展扶贫项目,推动社会帮扶脱贫一批。
03.增活力、创品牌,引领三产发展新气象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协调督促天沐温泉旅游度假区项目加快建设,全面完成温泉会所、综合楼、餐厅、酒店、泡池等一期工程并投入试营业,对接高端旅游团队,做强康体养生游。投资1.5亿元实施旅游景区提升工程,抓好百丈岩商贸区景观、服务区大门、武术培训中心和仙洞真宝殿、顶寺等修缮、改扩建,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做优朝圣宗教游。推动民宿经济发展,梯度建设自然生态型、文化体验型、美食体验型、健身休闲型等特色主题的乡村民宿、休闲农庄、观光农场,塑造理想乡村生活的标杆,做活美丽乡村游。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
搞活“墟日”经济,规范农贸市场建设,发展连锁超市和村级便民店,推动乡镇商贸特色发展,集聚人气、财气。推进花卉苗木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完善农村电商综合服务体系,架设产品与电商对接平台,形成更加便捷、专业的物流网络,构建支撑发展、带动产业、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格局。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业
加快弘一法师文化园项目方案优化和项目运作工作,进一步展示弘一法师文化神韵,重振普济寺古寺风采。活化和完善三角街古街传统业态,植入传统美食制作、文化遗产、手工艺等传统味、农村味、文化味元素,引导支持经典吟诵、参禅悟道、山水写意等高端文化项目入驻古街,打造历史文化街区。依托沈家大院、虎榜堂等古民居,谋划推出一批乡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点和传习所等文化创意项目,积极申报历史建筑。
04.抓统筹、优生态,展示城镇建设新风貌
进一步完善功能,让城更美
完善全镇总体规划修编,实施美中军兜小区改造项目,积极推进鹏溪、汤城等安置小区建设,加快人口集聚,增强集聚效应,提升集镇魅力。完善配套设施,投资8500万元,建设普济路、北滨路、普济大桥及排水、电力等配套设施,实施美中至西昌路段改造、万能桥改造等工程。全面推进征迁安工作,做好温泉大道路面拓改。坚持疏堵结合,强化动态巡查,保持“两违”整治高压态势,提高管理水平。
进一步提质扩面,让村更靓
开展新一轮精品村、示范村、整治村建设,提质扩面,深化美丽乡村精细化管护机制,打造观山-仙岭-汤城和南幢-西昌-美山美丽景观带。实施蓬马路提升工程,新建生态停车场1000平方米和演武综合楼,持续推进裸房装修、新房美化,建设200亩农家庄园,发展农家民宿。
抓好万斗角落公路硬化,扬美湖清淤整治、坝体加固、周边提升,建设仙岭老人活动中心,完善白鹤拳学院的食堂、宿舍、演武馆及跑道,建设沈家大院民宿旅馆,设立家风家训宣传栏和警务室,开展美丽家庭创建。推进丽里、都溪两个国家级旅游扶贫村建设,科学谋划项目,有效对接政策资金,植入富村、富民产业,增强村级“造血”功能。
进一步涵养生态,让水更清
做活“水清”文章,严格落实“河长制”,巩固河道治理成果,改善防洪排涝水系网络,开展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农村灌排水圳综合整治、中小河流治理、万里安全生态水系、晋江防洪工程等水利工程建设。投资4000万元,整治污水管网12公里,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收集管网7.4公里;提升垃圾填埋场处理能力,增设应急池、建设隔雨棚,改造完善库区雨污分流系统并对封场区进行生态修复。
做好“地绿”文章,深化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全面提升镇村卫生环境。严格自然资源保护,严惩破坏耕地行为,禁止河道经营性砂石出让采挖。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三边三节点”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完成绿化造林、森林抚育任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98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