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乡村振兴战斗“堡垒”——重庆多措并举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9月13日,大足区三驱镇铁桥村。在重庆农足汇农业有限公司稻虾种养基地内,业主郑川正召集人手,准备新一轮的冬虾育苗。郑川的家乡在三驱镇隔壁的龙水镇。
两年前,他来到铁桥村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规模有700多亩,但用工成了难题。
得益于该村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火车头”作用?近年来,重庆各地纵深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大力实施头雁领航·强村富民”工程、党建统领网格治理专项行动,持续选优派强驻村帮扶力量,积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战斗堡垒”,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党建引领释放产业新活力2022年,郑川来到铁桥村,在三驱镇党委、铁桥村党支部的协调下,他流转了700亩土地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产业。
他很快遭遇了用工难题。
铁桥村党支部得知消息后,推荐村民到他基地务工。
一年内,共有10余名村民在郑川的基地固定用工,季节性务工数量超过1000人次。
我们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全程参与产业发展。
”铁桥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唐根介绍,铁桥村党支部充当起劳务中介”的角色,动员村民到业主基地务工,并争取到70万元的中央扶持集体经济资金项目,购买了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为业主提供社会化服务,同时还为业主调解因租地、劳务等方面引起的纠纷。
两年多来,铁桥村发展稻虾产业超过1000亩。
而在大足,全区已发展11.7万亩稻渔综合种养产业。
成绩的背后,是大足区近年来实施的大丰大足·共享共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行动。
我们通过实施该行动,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形成党建‘共同体’。
”大足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足区成立1个区级产业综合党委,大足黑山羊、稻渔稻虾”粮+桑”粮+中药材”4个产业联合党委和47个产业链特设党支部,由区委组织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镇村党组织抓落实,形成了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合力,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该负责人介绍,实施行动以来,大足黑山羊存出栏量达到18.3万头、8.2万头,发展稻渔稻虾11.7万亩、粮+桑2.1万亩、粮+中药材2.96万亩,村干部及党员致富带头人领办专业合作社200余个,创办致富项目350余项,带动2.3万户农户实现增收。
重庆其它地方也有类似的探索。
例如,綦江区横山镇成立横山康养产业党总支,下设横山大米党支部等4个党支部,推出横山贡米品牌;江津区永兴镇黄庄村通过推动党建工作与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打造出高粱、油菜、休闲农旅三条核心产业链;南川区河图镇长坪村党支部建立党群小家”,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发展起千亩茶园……年轻村支书当好领头雁”2019年以前,忠县拔山镇高阳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仅有几千元。
但在去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却突破百万元。
从空壳村”到富裕村”,成绩的背后,是两位80后”90后”村支书的接力奋斗。
2019年,39岁的陈锋当选为忠县拔山镇高阳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件事就是以村集体名义注册成立强村公司”——重庆市忠县渝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50亩用于规模化种植蔬菜,在当年就实现经营性收入7万元。
2022年,陈锋被选聘到忠县忠州街道独珠村村集体企业任职总经理。
在此之后,90后”刘桂淑拿起接力棒,不仅将最初的50亩蔬菜产业扩大为700亩高粱、水稻等作物基地,还成功探索出1+6”产业发展模式。
‘1’即股份经济联合社建立种植基地,‘6’即村集体开办便民服务超市、农资供配超市、邮政快递公司、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村家庭宴席服务团队和农资仓储租赁中心。
”刘桂淑介绍,去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20万元。
年轻村支书普遍学历较高,大多有在外创业、打工的经历,有一定见识,他们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有明显优势。
”忠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重庆大力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持续回引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农村实用人才、本村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到村挂职任职、创新创业,培养成熟后及时选拔进入村班子。
在巴渝乡村中,像刘桂淑这样的年轻领头雁”还有很多——垫江县包家镇小山村村支书游莉是一名90后”,她打造了小山村女支书直播工作室”,用直播、短视频等方式为村里的农产品接上网线”,把农产品卖向全国。
同样身为90后”村支书的还有潼南区宝龙镇严寨村的欧敏,她不仅成立了重庆涅凤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搭建了严妹子”电商渠道,去年实现销售额2000万元。
第一书记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在乡村,除了有村支书这样的领头雁”外,还有另一股力量——驻村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指导员。
相比于村干部,他们拥有更加专业的知识、更加开阔的思维和更具市场化的意识,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
在城口县北屏乡松柏村,有一座名为松柏水厂”的智能化水厂。
谈及这座水厂,村民都说:是林书记帮我们解决了饮水问题,让我们不再为水发愁。
”村民口中的林书记,是水利部三峡工程管理司派驻松柏村的第一书记林鹏。
2021年7月,林鹏来到松柏村,第二个月就遇到一场大雨。
赶紧把水接满,不然中午又吃不成饭!”大雨来临时,村民赶紧找出大桶接水。
我们这里海拔高,汛期雨水又多又急,一下大雨就涨山洪,泥沙和树叶经常把取水口堵住,一停水就是好几天。
”松柏村村委会综合治理专干刘必权介绍,在冬季,松柏村会下大雪,冻管现象时有发生,这会导致当地缺水。
林鹏与村民将老化水池进行整修,解决渗漏、过滤问题,又在村里的高山上为村民找到一股新水源,并在2022年争取到280余万元资金,实施松柏村农村供水智能化改造项目,建立智能化水厂。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第一书记运用自身专业技能,成为乡村的产业实干家”美容师”运营师”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103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