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白纹羽病的防治技术
白纹羽病在我国公布广泛,为害多种花木,寄主计有26科40种以上植物。染病后,树势逐渐衰弱,以至枯死。核病早期发现容易防治。
白纹羽病在我国公布广泛,为害多种花木,寄主计有26科40种以上植物。
染病后,树势逐渐衰弱,以至枯死。
核病早期发现容易防治。
根系被害,开始时细报霉烂,以后扩展到侧根和主根。
病很大缠绕有白色或灰白色的丝网状物,即根状菌素。
后期霉烂报的柔软组织全部消失,外部的栓皮层如鞘状套于木质部外面。
有时在病根本质部结生有黑色圆形的菌核。
”地上部近上面根际出现灰白色或灰褐色的薄绒布状物,此为菌丝膜,有时并形成小黑点,即病菌的手囊壳。
这时,植株地上部逐渐衰弱死亡。
病菌为褐座坚无菌[Rosellinianecatrix(Hart.)Berl.],属于囊菌亚门核亩纲球壳目。
无性时期为DematoPhoranecatrix属半知菌类。
老熟菌丝分节的一端膨大,以后分离,形成圆形的厚垣孢子。
无性时期形成泡梗束及分生孢子,往往在寄主全腐朽后才产生。
菌核在腐朽的木质部形成,黑色,近圆形,直径1毫米左右,最大达5毫米。
病菌以菌丝体、根状菌素或菌校随着病根遗留在土壤中越冬。
环境条件适宜时,苗接或根状由索长出营养菌丝,首先侵害新根的柔软组织,被害细根软化腐朽以至消失,后逐渐延及粗大的根。
此外,病健根相互接触也可传病。
远距离传病,则通过带病苗木的转移。
选裁无病苗木起苗和调运时,应严格检验,剔除病的,建园时选裁无病壮山。
如认为苗木染病时,可用10%的硫酸铜溶液,或20%的石灰水,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渍1小时后再栽植。
也可用47℃的温水浸债40分钟,或45℃的温水浸渍1小时,以杀死苗木根部的菌丝。
2.人挖沟隔离在病件或病区外围挖1米以上的深沟进行封锁,防止病害向四周蔓延扩大。
病树治疗及清除病林同白绢病。
加强管理注意排除积水;合理施肥,氮、磷、钾肥要按适当比例施用,尤其应注意不偏施氮肥和适当增施钾肥;合理修剪,加强其他病虫害的防治等。
苗圃轮作市病苗圃应休闲或用木本科作物轮作,5~6年后才能继续育苗。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109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