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锈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柳树锈病的分布及危害:柳树锈病分布于内蒙古、河北、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台湾省也有发病的报道。此病主要危害幼苗及幼树,导致生长期大量落叶,严重时引起嫩枝枯死,对幼苗、幼树生长影响很大。除柳树外,病菌还侵染旱柳。
柳树锈病分布于内蒙古、河北、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台湾省也有发病的报道。
此病主要危害幼苗及幼树,导致生长期大量落叶,严重时引起嫩枝枯死,对幼苗、幼树生长影响很大。
除柳树外,病菌还侵染旱柳。
柳树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发病。
夏孢子堆生于叶片两面,以叶背面为多,少数生于嫩枝上。
初生的夏孢子堆小,单生、圆形,直径0.1~0.5mm。
后期夏孢子堆大多集聚为直径1.5~2.5mm的大堆,呈桔黄色。
7~8月,叶片两面布满夏孢子堆,叶片因失水卷曲或早期脱落。
8月下旬叶片两面出现红褐色,微隆起的病斑,是病菌的冬孢子堆。
冬孢子堆小,圆形、大小0.1~0.5mm。
严重时冬孢子堆相互连片,仍以叶背面为多。
柳树锈病菌的转主寄主为紫堇。
紫堇4月下旬至5月初发病。
病害在叶、茎、果实上均有发生,同时在受害部位出现淡黄色疱疹,疱疹上生有淡褐色点状的性孢子器。
相继在其附近产生疱状隆起,皮破后露出黄色、粉状的锈孢子堆。
锈孢子飞散后,叶、茎、果即枯死。
病原菌是拟鞘锈栅锈菌(Melampsora coleosporioides)为转主寄生的长循环型锈菌,在紫堇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柳树上产生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
性孢子器扁平或球形,埋生于寄主表皮下,18.6~43.5μm×11.4~21μm。
性孢子椭圆形或球形,无色,1.7~2.3μm×1~2μm。
锈孢子堆桔黄色、裸生。
锈孢子串生、球形,桔黄色,表面有疣。
14.2~26.0μm×14.3~24.7μm。
夏孢子堆生于叶片两面,以叶背为多,呈桔黄色。
初生的夏孢子堆单生、圆形,直径0.1~0.5mm。
后期夏孢子堆多数聚生,直径1.5~2.5mm。
夏孢子多数长卵形,少数卵形、椭圆形,桔黄色,表面有刺,20.1~28μm×13.2~18.2μm,壁厚均匀,1.7~2.3μm。
夏孢子堆中混生有头状侧丝,长33.8~65μm,头部宽9.1~15.6μm,柄粗3.6~5.7μm,顶壁厚2.0~6.6μm,侧壁厚1.0~2.3μm。
冬孢子堆生于叶片两面,以叶背为多,散生或聚生,红褐色、圆形,直径0.1~0.5mm。
冬孢子圆筒形,黄色,大小29.9~58.5μm×8.3~14.9μm,壁厚0.9~1.3μm,顶壁厚2.3~3.3μm。
担孢子球形,淡黄色,有一小突起,大小6.5~10.4μm。
在内蒙古地区越冬的冬孢子,于4月下旬遇雨水或潮气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东北地区则稍晚。
借风力传播到紫堇上,萌发产生芽管由气孔侵入,7~10天后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
锈孢子借助风力传播到柳树叶片上,萌发后由气孔侵入叶内,7~13天产生夏孢子堆。
夏孢子可以反复多次侵染柳树。
8月下旬,柳树病叶上形成冬孢子堆,以后随病叶落地越冬。
越冬后的夏孢子不能萌发。
柳树锈病发生的早晚、轻重与当年的湿度有很大关系。
在呼和浩特,6月间开始发病。
空气湿度高的年份发病早而严重。
所以,苗木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浇水次数太多或降雨多的年份,病害发生严重。
另外,凡是距转主寄主较近的柳树,发病也较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12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