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菜心白锈病

菜心,又称之为菜心、菜花。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30-50厘米,全体无毛;茎直立或上升。现农业之友网将菜心白锈病介绍如下。

菜心白锈病

【病因】由鞭毛菌白锈菌侵染引起。

病菌菌丝无隔,蔓生于寄主细胞间,产生吸器侵入细胞内吸收营养。

孢囊梗棍棒状,顶端着生链状孢子囊,长卵形,大小为(26~42)微米×(8~15)微米。

孢子囊球形至亚球形,无色,萌发时产生双鞭毛游动孢子,大小为(9~15)微米×(11~22)微米。

卵孢子褐色,近球形,外壁有瘤状突起,萌芽形成孢子囊,大小为31~42微米。

【流行情况】此病主要为害叶片,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组织或种株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初春卵孢子萌发长出芽管或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侵入寄主引起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后秋在病组织内产生卵孢子越冬。

低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0~25℃病菌均可萌发,以10℃适宜。

昼夜温差大,或多露、多雾适宜发病。

此病在海拔、纬度高的低温地区,或低温年份,或阴雨后发病重。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在寒冷地区病菌以菌丝体在留种株或病残组织中或以卵孢子随同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翌年,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游动孢子借雨水溅射到白菜下部叶片上,从气孔侵入,完成初侵染。

后病部不断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病害蔓延扩大,后期病菌在病组织里产生卵孢子越冬。

在温暖地区,寄主全年存在,病可以孢子囊借气流辗转传播,完成其周年循环,无明显越冬期。

白锈菌在0~25℃之间均可萌发,潜育期7~10天,故此病多在纬度或海拔高的低温地区和低温年份发病重。

如内蒙古、吉林、云南此病有上升趋势。

在广东一带如遇冬春寒雨天气,本病为害有时也很严重。

在这些地区如低温多雨,昼夜温差大露水重,连作或偏施氮肥,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及地势低排水不良田块发病重。

【症状】初期在叶背产生略隆起白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疱斑,即病菌孢子囊堆。

随病害发展疱斑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末状物,即病菌孢子囊。

叶正面病斑初为褪绿小点,边缘不清晰,随病情发展病斑变黄变大,最后呈褐色坏死。

严重时叶两面都生疱斑,可布满整个叶片,表皮破裂后散出白色粉末状孢子囊,遍布整叶,短期内病叶即坏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126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