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齿长蠹法桐上的钻蛀害虫
双齿长蠹食性复杂,是危害树木、木材和竹材的一种严重性钻蛀害虫,主要寄主植物除国槐、柿树、栾树以外,还可以危害合欢、豇雅、拶槐、紫薇、紫荆、紫滕等多种树木和竹类。双齿长蠹食性复杂,是危害树木、木材和竹材的一种严重性钻蛀害虫,主要寄主植物除国槐、柿树、栾树以外,还可以危害合欢、豇雅、拶槐、紫薇、紫荆、紫滕等多种树木和竹类。1980年在云南省昆明地区首次发现双齿长蠹。
2008年3月底在林木有害生物越冬基数调查时。
北京地区再次发现双齿长蠹在国槐和栾树1至2年生枝条上越冬,并于4月中旬成虫产卵期危害法桐树干,危害株率达20%。
法桐——树干挺拔、枝叶繁茂、姿态优美,是近十年来北京地区广泛使用的、观赏性强的园林树种。
多用于街道、公园、绿地等。
双齿长蠹的传播和蔓延。
将严重影响城市的绿化美化。
1.生活习性和危害特征1.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mm左右,宽2mm左右,体黑褐色,筒形。
末端3节特化为单栉齿状。
前胸背板发达,似帽状,覆盖头部。
鞘翅密布初刻点,后端急剧向下倾斜成为75至80。
的角度,斜面有两个刺状突起。
幼虫体长8毫米左右,乳白色,略弯曲。
1.2生活习性华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枝干韧皮部越冬。
翌年3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取食危害。
4月中下旬飞出交尾、产卵。
成虫将卵产在枝干蛀道内,每蛀道产卵百余粒不等。
5至6月为幼虫危害期。
以3至B龄幼虫食量最大。
B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蛹期6天左右。
6月上句可见成虫出现,成虫在原虫道内串食危害,并不外出迁移。
在6月下旬至8月上句成虫才外出活动,8月中下旬又进入蛀道内危害。
10月下旬至11月初。
成虫迁移到1至3cm粗的新枝条上危害。
常从枝权表皮粗糙处蛀入做横向环形蛀道,然后在蛀道内越冬。
1.3危害特征双齿长蠹是近年来危害园林树木比较严重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以成虫和幼虫危害树木的枝干部位,初孵幼虫沿枝条纵向蛀食初生木质部,随着龄期的增大逐渐蛀食心材,成虫蛀入枝干后紧贴韧皮部环食一周形成环形坑道。
成虫与幼虫蛀食树木枝干。
危害初期外观没有明显被害状,在秋冬季节大风来时,被害新枝梢从环形蛀道处被风刮断。
翌年侧梢丛生,如此反复.树冠易成扫帚状,影响树木的生长和形态;在夏秋季节。
造成幼树干枯死亡、大树枝干枯萎或风折,给城市园林绿化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2防控方法2.1检疫2005年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针对近年来双齿长蠹在许多地方发生、而且危害严重。
经济损失重大,严重影响城市的绿化,要求各地检疫部门要加强检疫管理,防治其继续扩散蔓延。
2.1.1传播途径双齿长蠹的自然传播主要靠成虫飞翔,传播距离约500m。
通过苗木运输和包装木材,双齿长蠹可以进行远距离传播。
北京、厦门、肇庆等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进口货物的木质包装箱中多次发现双齿长蠹。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138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