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中关村学院落户北京平谷,将成乡村振兴“人才摇篮”
近日,平谷区举办农业中关村学院揭牌仪式。平谷区委书记唐海龙表示,平谷是农业中关村建设的主战场,平谷农业中关村学院将成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人才摇篮”。学院将培养人才、挖掘人才、教育人才唐海龙表示,近年来,高大尚平谷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作为京郊农业大区,平谷区主动扛起农业领域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任务,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努力把农业中关村建成引领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地,努力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
此次揭牌的农业中关村学院,以立足平谷、联动全市、协同京津冀发展、引领全国为目标,致力于打造具有全国引领力、世界影响力的实训基地、专业智库、国际交流平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唐海龙称,成立农业中关村学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际举措。
他提到,农业中关村学院的正式揭牌,是为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培养人才、挖掘人才、教育人才的具体行动。
启动农业中关村学院是推动农业中关村更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强‘三农’干部人才建设的重要阵地建设的踊跃探索。
”平谷农业中关村建设进展如何?唐海龙透露,目前,平谷区形成了一核两翼三镇全域全场景”的科学规划,一批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13个,汇聚13位院士、411位博士等一批农业创新人才,国农港几大工程项目年内开工建设。
如此背景下,农业中关村学院必将推进农业中关村更好更快发展,推动平谷代表北京成为全国农业科技中心。
平谷将以学院为平台,加强农业人才的引育留用对于农业中关村学院如何培育更多三农”人才,唐海龙表示,农业是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基础,是中国经济社会在复杂多变国际形势之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农业中关村学院要坚持创新发展,要紧贴农业中关村建设的生动实践,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精心设计培训课程,突出一线实践;要注重时效性、针对性,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打造一批实景、实事、实活、实操”场景。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更加爱才、懂才、聚才、兴才,以学院为平台,加强农业人才的引育留用,为各类人才提供最大诚意、最多资源和最优的服务。
”唐海龙表示。
市委党校分管日常工作副校长沈洁表示,学院的成功挂牌,实现了在农业科技领域由自主研究到建言献策、由单一培训到联合培养、由国内聚才到国际合作交流的逐步转变,标志着平谷高大尚”建设、特别是在打造农业中关村方面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
目前,市委党校共5个教研部12位教师加入到农业中关村学院的师资库和智库,后续也将为农业中关村学院的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搭建引技、引智、引资”平台,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洲表示,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农业中关村品牌效应持续增强,创新资源加速聚集,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进入到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朱洲表示,农业中关村学院有三个突出特点:紧扣中心工作、强化资源整合、助力协同发展。
具体来看,农业中关村学院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等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聚力服务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
同时,以农业中关村学院为牵引,将党校、实训基地、专业智库、国际组织等各方资源有效整合,搭建起引技、引智、引资”平台,综合影响力不断提升。
该学院还将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与天津市蓟州区、河北省三河市和兴隆县等地深化干部教育培训合作,以小切口”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
朱洲表示,希望平谷区以挂牌为新的起点,持续加强农业中关村学院建设,打造具有北京特色、产学研融合、高质量协同发展的人才培育新高地。
”启动仪式上,举行《平蓟三兴”干部教育培训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并为市区两级现场教学点授牌。
当天还宣读了农业中关村学院专业智库首批专家顾问名单,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主任范学斌等成为学院首批专家顾问。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143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