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改革发展的关键期

第一阶段是1979年至1982年,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此理论源起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次大会确定了调整、改革、开放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揭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突破传统观念的思想束缚,改变阻碍中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传统体制,全面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牧渔各业兴旺发达,气象焕然一新。

改革发展的关键期

农村改革实践的成功雄辩地证明:经济体制改革使得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激活了生产力,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国家繁荣昌盛。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要正确划分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各自的范围和界限。”自此,市场经济主体开始形成,市场机制开始成为配置经济资源的重要补充。

在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理论指导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沿着放权让利、双轨并行,计划与市场结合的方向进行改革。

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允许个体、私人和“三资”企业的存在和发展 ;

在公有制经济的经营形式方面,农村集体经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国有小企业实行租赁制,国营大中型企业普遍实行承包制和若干企业的股份制试点,减少了国家指令性生产和物资分配计划的种类;

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方面,权力下放特别是推行财政大包干制度,大大增强了地方的财政和财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159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