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痘临床症状
作者:业奇农业网
•
更新时间:2025-02-16 21:11:40
潜伏期平均
4-7d
,病猪体温升高到
41.3-41.8
℃,食欲不振,喜卧、寒战,行动呆滞,鼻黏膜和眼结膜潮红、肿胀,并有分泌物,分泌物为黏液性。痘疹主要发生于躯干的下腹部和四肢内侧、鼻镜、眼皮、面部皱褶、耳部等无毛或少毛部位,
也有发生于身体两侧和背部的:典型的猪痘病灶,
开始为深红色的硬结节,突出于皮肤的表面,略于半球状表面平整,直径达
8mm
左右.临床观察见不到水疱阶段即转为脓疱,病灶变成中间凹陷,局部贫血呈黄色,病变中心高度下降,而周围组织膨胀,脓疱很快结痂,呈棕黄色痂块,痂块脱落后变成无色的小白斑并痊愈(图
2.2.13-1,2
、
3
、
4
、
5
、
6
、
7
、
8)
。
眼观还可见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皮内接种的猪,皮肤病变出现1-2d
,腹股沟淋巴结变大,并容易触摸到,病理发展到脓疱期结束时,淋巴结已接近正常。
猪痘一般无明显的水疱和脓疱过程,患猪病变部位常发生在擦痒时,可使痘疤部破裂,渗出血液或浆液,粘上泥土、垫草后形成痂壳,导致皮肤增厚,呈皮革状,在强行剥离后痂皮下呈现暗红色溃疡,表面附有微量黄白色脓汁,在病程后期,痂皮可裂开、脱落,露出新生肉芽组织,不久又生出新的黑色痂皮,经2-3
次的褪皮之后才长出新皮,当有其他病继发感染时,可使病情加重,另外在口、咽、气管、支气管等处若发生痘疹时,常引起败血症而最终导致死亡。
本病多为良性经过,病死率不高,所以易被忽视,以致影响猪的生长发育,但在饲养管理不善或继发感染时,常使病死率增高,尤其是幼龄猪。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210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