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蓝耳病—养猪场的克星

近年来,猪场高致病性蓝耳病已转变为以隐性感染为主,免疫抑制作用的危害越来越明显。绝大多数的猪群中都有PRRSV隐性状态持续感染,不考虑这一点,PRRS的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蓝耳病—养猪场的克星

自2006年夏季,随着变异株PRRS的发生,该病迅速波及全国各地,目前HP-PRRSV已成为我国的主要流行基因亚型。早期以母猪的高流产率(个别猪群有超过50%的母猪流产)、仔猪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可达到100%)为特点,近年来已转变为以隐性感染为主。在这种情况下,蓝耳病的免疫抑制作用的危害性越来越明显,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猪圆环病毒及病毒性腹泻的感染率增多,伪狂犬和猪瘟的免疫效果受到抑制,给猪场管理带来更大范围的问题。

猪场不发病不代表没有蓝耳病毒感染

自然感染猪不能形成对PRRSV有效而持久的免疫力,同时由于PRRSV的传染速度很快,绝大多数的猪群中有PRRSV隐性状态持续感染,如不考虑到这一点,PRRS的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他防疫也会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

如何识别猪群中的PRRS,可在三个不同的层面来看。第一阶段,感染早期,此时感染猪会带毒,但普通抽查不易发现。主要危害是抑制猪的免疫机能,表现为猪瘟的免疫应答水平下降、伪狂犬的免疫保护力下降等,这些现象可通过实验室检验来发现。

第二阶段,是免疫抑制的加剧,各种感染性疾病增多,虽然表现为其他传染病,检测到的是其他病原,但核心在于猪的免疫系统机能受到PRRSV的广泛损害。

第三阶段,PRRSV感染导致猪的临床疾病,即母猪流产、仔猪和育肥猪的呼吸道疾病。需要强调的是,多数猪群所见的临床疾病通常是多种病原混合感染造成的后果叠加,如果粗略分析,诊断为任何一种传染病都不足为奇,但必须认识到PRRSV是才是系列疾病的始作蛹者。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214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