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鲶鱼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野生鲶鱼属鲶形目、鲶科鱼类。俗称黄鲶、中华鲶、小口鲶,系特种水产养殖的后起之秀。野生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并且生长迅速,因而深得养殖户的青睐。
野生鲶鱼属鲶形目、鲶科鱼类。
俗称黄鲶、中华鲶、小口鲶,系特种水产养殖的后起之秀。
野生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并且生长迅速,因而深得养殖户的青睐。
野生鲶抗病力强,在野生情况下很少生病,但在人工池塘精养条件下易出现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白头白嘴病以及一些寄生虫鱼病和营养性鱼病。
症状:病鱼头顶部明显充血,眼眶出血,眼球突出,鳍末端稍腐烂,鳃丝黏液增多,肛门红肿,肠道充血发炎,肠内食物减少或无食物。
此病一般发生在3~5厘米鱼种阶段,流行于5~6月,发病水温24~28℃,发病后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强氯精0.3毫克/升全池泼洒;漂白粉1~1.2毫克/升全池泼洒,同时投喂鱼血散,每天每万尾鱼种用药10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5天。
症状:病鱼初期肛门发炎红肿。
病鱼喜欢靠边集群不动或独自漫游,体色变暗,投饵后一般不抢食。
死鱼大部或全部肠道充血。
防治方法:不喂变质饲料,盛夏期间在饲料中加0.05%~0.1%的生大蒜汁。
发病后每公斤饵料拌痢特灵8~10片,每天早晚各1次,连喂2天,同时对饵料台要坚持消毒清洗。
3.野生鲶鱼白头白嘴病。
症状:主要是细菌侵袭所致,病鱼体表、局部和吻边前缘、各鳍末端等部位发炎。
防治方法:发病季节定期用低浓度药物预防,或每7~15天用25~35毫克/升浓度的生石灰泼洒nczfj.com/。
用1~1.5毫克/升强氯精或2~2.5毫克/升漂白粉加5~10毫克/升高锰酸钾,每天上下午各泼洒1次,连用2天。
症状:早期病鱼鳃丝腐烂,食量减少,体色变暗。
防治方法:用浓度为1~1.5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泼洒:内服鱼菌灵、鱼用杀菌灵药物效果较好,每天投喂1~2次,连服3~5天。
症状:病原为鲶华丽绦虫。
病鱼体色稍黑,游动缓慢,胃肠内无食物。
肠内有许多淡黄色黏液,绦虫就寄生在肠内。
危害鱼时感染率在60%左右。
危害成鱼时虫体寄生于中肠,堵塞肠道,严重影响生长。
防治方法:每50公斤饲料加90%晶体敌百虫30克进行投喂,每日1次,连用3~5天。
6.野生鲶鱼营养综合征。
症状:病鱼肝脏发白或发黄、萎缩,肝汁变黑,主要危害成鱼生长。
防治方法:用10公斤饲料加鱼状粉100克进行投喂,每天2次,连用7天,每10公斤饲料加鲶鱼乐100克进行投喂,每天2次,连用3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220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