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泥鳅需要什么条件和技术?
泥鳅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称为“水中人参”,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因其适应力强、成活率高、疾病较少,泥鳅的水产养殖户逐渐增多。但是在养殖泥鳅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这是养殖泥鳅的基本。那么养殖泥鳅需要什么条件及技术?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养殖泥鳅的条件
1、池塘条件
苗种培育池面积在600㎡左右,池深在50㎝左右,培育池最好是*池,池底泥土要夯实,池四周离岸边1㎝左右的位置可栽种一些禾本科植物(如黑麦草、芦苇等),作遮荫用。在苗种下塘前用生石灰(150Kg/亩)全池泼洒,池水呈绿色时,可放入苗种。
2、土质条件
土质对饲养泥鳅效果影响很大,生产实践表明,在黏质*中生长的泥鳅,身体黄色,脂肪较多,骨骼软嫩,味道鲜美;在沙质*中生长的泥鳅,身体乌黑,脂肪略少,骨骼较硬,味道也差。
3、水质条件
养殖泥鳅的时候,虽然对水源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也不能让水源有污染。所以水质要干净,池塘最好是能靠近水源,这样才能方便后期往里面加水。池塘水的深度不需要太多,差不多在40至50厘米就行了。
二、养殖泥鳅的技术
1、清淤消毒
池塘一定要进行淤泥的清理,清理后再进行曝晒处理。一般在泥鳅苗入池的前30天,就要曝晒,将池塘的底部晒成龟背状,可消灭池塘里的微生物。在放养泥鳅苗种前一周左右,可以采用生石灰消毒。
2、饲料选择
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9月~10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
3、投喂技巧
(1)池塘饲养泥鳅,鳅苗下塘后2天内不投饲料,等鳅苗适应池塘后再投饲料。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2)在泥鳅的饲养过程中给泥鳅投饵时,通过观察池塘的表面现象就能判断实际的投饵量是否合适。一看吃食时间长短、二看泥鳅个体的生长大小、三看水面动静、四看水质变化。
4、日常管理
要做到“二防、二勤、三早、四看”,即防逃、防病,勤巡塘、勤作日记,早清塘、早开食、早放养(延长泥鳅生长期),看泥鳅活动和摄食情况、看天气变化情况、看水质变化情况、看季节变化情况等决定饲料投喂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233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