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的种植方法及田间管理
白芷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它具有特殊的气味,芳香而微苦。外观上,白芷的表面呈灰棕色,具有横向突起的皮孔,质地较硬,断面呈白色,因此得名为白芷。白芷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下面学习一篇白芷的种植方法及田间管理。
1、土壤选择
建议选择深厚肥沃的黄泥壤土来种植白芷。不建议使用黏性强且容易积水的低洼地区土壤。如果家中有腐熟的厩肥,可以在种植白芷之前将其埋入土壤中。
2、栽种时间
适合播种白芷的时间分为春季和秋季,一般而言秋季播种品质更好。播种白芷的时间不宜过早,否则会导致下半年开花,影响药效。同时也不能栽种过晚,过低的温度会影响发芽率。
3、整地
白芷对土地的要求并不严格,一般适宜在种植棉花或玉米的土地上栽培。选择栽培地后,需要翻耕至33厘米深,并暴晒,然后再次深耕、耙细整平,并按照宽100~200厘米、高16~20厘米的高畦作畦。畦面要平整,畦沟宽26~33厘米。如若排水差,高畦应设置以提高排水能力。在耕地之前,可先施入约100千克的堆制草木灰。
4、育苗
白芷通常选择种植繁殖,使用当年收获的种子,因其发芽率较高。在温度为13~20℃且湿度足够的条件下播种,并在10~15天后出苗。白芷的播种分为春季和秋季,不推荐春季播种,因产量低且质量差。选择秋季播种时要注意时间,不宜早于处暑时节;过早播种会导致冬季生长过快,容易抽薹开花,根部无法用于药用。8月上旬至9月初是较合适的播种时间。
播种方法上,推荐直接播种,不宜移栽。可以选择穴播或条播,播前浇水使畦内充分渗透水分后开始播种。种子需去除硬膜,然后在温水中(45℃)浸泡6小时,捞出后擦干后播种。穴播时,按行距33厘米左右,株距16~20厘米开穴,穴深6~10厘米,播种后及时浇水并覆盖稻草保湿。大约20天左右会发芽出苗。若移栽,按行距33厘米开沟,将种子均匀撒下并覆盖细土,每亩播种4公斤。
5、田间管理
在雨水充足的地方栽培白芷时无需浇水,其他地区要经常保湿以促进幼苗生长。进入冬季之前,应该进行一次充分的浇水,以防止白芷在冬季枯死。第二年春季在清明前后再次浇水,但不能过早,因为此时地温较低,水温过冷不利于幼苗生长。浇水后每隔10天浇水1次,夏季则每隔5天浇水1次,以确保充足的水分供应,有利于根系生长。
当春季幼苗达到6厘米高时,应适当除去弱苗、病苗和残苗,以使幼苗分布均匀、通风透光。当苗高达到13~16厘米时,可以进行定植,每穴留下1~2株健壮的苗。条播时,按照16厘米左右的行距保留1株健壮苗,注意清除弱苗和过大苗。对于呈现青白色茎的幼苗,应予以移除,以减少抽薹现象的发生。同时,在间苗期间要进行中耕除草,可以人工除草。
第二年播种的白芷应及时追肥1~2次,可以使用堆制的农家肥开沟施入,雨季时可在根部外施磷肥。
选择留种株时,应选取主根粗壮且无分叉的苗株作为种苗。留种后,按80~100厘米的行距和30厘米的株距开穴,使根倾斜但不弯曲,覆盖土约3厘米左右,然后撒上农家肥和土,集中栽培于肥沃的土地上。同时要注意除草。
总之,白芷的生长和收获周期通常为一年多到两年的时间,因此在种植白芷时需要耐心等待,至少要等到第二年才能收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23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