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槟榔主要病害防治

【槟榔主要病害防治】槟榔全身都是宝,其果、种子、皮、花均可入药。除药用外,还可用于制作保健饮料、营养食(药)品,果皮可用于提取单宁。近年来,槟榔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病害种类日渐增多,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槟榔主要病害防治

现将槟榔的主要病害防治技术综述如下。

1.症状此病是槟榔主要病害之一。

感病叶片初期出现暗绿色、水浸状小圆斑,继而变褐色。

随着病害发展,病斑形状、大小和颜色变化较大,常呈圆形、椭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长0.3~20 cm;后期病部呈灰褐色或深褐色,具云纹状,其上密布小黑粒(病菌分生孢子盘)。

重病叶变褐枯死,破碎。

芽受害时表现退绿、卷曲,而后出现不规则形红褐色斑块,病组织破裂,幼芽腐烂或枯萎。

花穗发病时,首先在雄花的小花轴上表现黄化,而后很快从顶部向下蔓延至整个花轴,引起花穗变黑褐色回枯,雌花脱落。

绿果感病时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墨绿色病斑;成熟果感病后出现近圆形、褐色、凹陷病斑,而后扩展至全果引起果实腐烂。

在高湿条件下,上述各发病部位产生朱红色黏液状孢子堆。

2.病原 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属半知菌亚门。

有性世代为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Spauld.et Sehrenk。

3.防治 ① 加强槟榔园管理。

施用腐熟有机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苗圃阴棚高度要适当提高,以利通风透光,降低苗圃湿度。

不要用病叶作阴棚,以减少侵染来源。

对槟榔园中的病死叶片和落地的花枝、果实要清除干净,集中烧毁。

③ 在发病初期,用l 波尔多液喷雾保护。

也可喷洒5O 苯菌灵可湿性粉剂l 500倍液、25 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 绿乳铜乳油600倍液、7O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8O% 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雾防治。

1.症状发病初期,树冠下层2~ 3片叶叶尖黄化,黄化部分与绿色部分界线明显,在叶脉部位有清晰的绿色带。

在病害发生早期,干旱季节来I临之前,症状不明显;干旱季节,症状不会加重。

病害严重时,叶变短、硬、尖,且皱缩,侧根减少。

在夏季,叶尖干枯坏死,严重的造成树冠倒伏。

大部分感病植株表现黄化症状后5~7年便枯顶死亡。

2.病原 病原尚有争议,目前多数学者认为ML0(植原体,亦称类菌原体)是本病的病原。

3.防治 ① 不要在病害流行区附近建立新的槟榔园。

改善排水系统,适量增施氮、磷、钾肥和石灰,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④ 消灭媒介昆虫(刺吸式口器昆虫)。

在槟榔易感病园花果期喷洒2O 叶蝉散乳油600~800倍液或喹硫磷乳油,连喷2~3次,每隔7天一次;若开花期成虫盛发,可采用康福多1支(20 m1)加水5~ 8kg喷雾;抽叶期每隔1O天喷一次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如速灭杀丁、敌杀死等1 500~2 000倍液。

每年秋末冬初,喷施除草剂,清园灭荒。

⑤ 可试用盐酸四环素2~4 g溶于1 000 ml水中,实施树干注射。

1.症状此病主要在结果树中发生为害。

发病的槟榔园各植株同时出现黄叶,没有明显的中心病株。

植株从最下层老叶开始黄化,然后有次序地向上发展,使叶片黄化脱落。

叶片黄化过程先为桔黄色,后呈灰褐色坏死大斑,病健交界处不分明,有时最下层老叶完全黄枯脱落,但上层叶片仍完全健绿。

病株花序变小,提早枯萎;雌花少而多败育,即使结果也必然脱落。

2.病原对于本病病原一直存在争议。

有的学者认为黄叶病是由缺镁引起;多数学者却认为是缺钾所致。

从有关资料分析来看,缺钾引起黄叶病的可能性较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27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