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大闸蟹优质高效无公害养殖方法

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餐饮界素有“一蟹上席百味盖”的佳话。为增强大闸蟹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要将以往的“大闸蟹”改为“养大蟹”,优化养殖模式,完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销售价格和经济效益。现将大闸蟹优质高效无公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大闸蟹优质高效无公害养殖方法

营造优良环境 模拟天然生态环境是大闸蟹无公害养殖提高其品质的有效途径。

池塘面积不宜过小,一般以2~10公顷为宜,以利于水环境稳定,水深要求在高温季节深水区能达2米。

蟹池内做成沟状或中央做一土堆,形成浅滩,沟的面积占池面积的15%~25%。

水源可靠,无污染,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标准,能灌能排。

池外围用黑色钙塑板作为防逃板,入土10厘米,每隔0.7~1米用竹桩固定,外加网卡防敌害入侵蟹池,池埂内坡用厚塑料膜铺垫以利保水。

蟹种放养前15天左右。

彻底清池,干池每亩用生石灰65~70千克,带水清池用125~150千克,溶化后全池泼洒。

生石灰的作用有三点:一是杀灭野杂鱼和敌害生物;二是改善池底(或淤泥)土质;三是增加水中钙的含量,改善池塘水质。

清池后加入新水,及时栽植水草。

水草既是蟹栖息、觅食、避敌和蜕壳的场所,又是食物中维生素、粗纤维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同时还能净化水质。

水草的种类包括浮水植物(水花生、蕹菜、浮萍等)和沉水植物(伊东藻、苦草、轮叶黑藻等)各占总面积的1/3,并适当移栽挺水植物(芦苇、蒿草等),沉水植物区用网卡分隔拦网,保护水草萌发,水草的覆盖面积达池塘面积的60%~70%。

注意,池中间不栽水草,以免影响风浪及蟹分布。

待水草长至3~4厘米后,投放螺蛳、蚬和小蚌等鲜活贝类软体动物,每亩投放量在250~300千克,使其自然繁殖,既净化水质,又为蟹提供适口的鲜活动物性高蛋白饲料。

优化养殖模式 大闸蟹养殖由于其单产较低,仅靠提高品质来提高养殖效益毕竟有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蟹池资源,增加不影响大闸蟹摄食生长的套养品种的产量来提高整体效益。

生产实践证明,以下4种套养模式为目前蟹池增效主要模式。

1.套养青虾模式:蟹池套养青虾既可摄食池底残铒及有机质,减少池底污染,青虾本身也是大闸蟹的优质天然铒料。

一般在5月份每亩放抱卵虾0.5~1千克,或于7月初每亩放1~1.5厘米青虾苗4万尾,考虑到生产成本,以投放抱卵虾效果较好。

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到年底每亩可收优质商品虾10~15千克。

2.套养匙吻鲟模式:大闸蟹整个生长期投喂量都较多,其粪便易使池塘水质变肥,而匙吻鲟是肥水鱼”,蟹池套养不仅可促进鲟鱼生长,还可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5月中旬每亩投放规格15~20厘米/尾的匙吻鲟苗35~40尾,年底可产商品鲟鱼20~25千克。

3.套养黄颡鱼模式:黄颡鱼为杂食性鱼类,可摄食蟹池残饵、小杂鱼等,起到净化水质、提高饵料效率的作用。

黄颡鱼苗种一是春片鱼种,规格120~160尾/千克,可于3月份投放。

每亩放100~150尾;二是当年夏花,规格3~5厘米,于5月底6月初投放,每亩放300尾左右。

至年底一般可收商品鱼15千克左右。

4.套养鳜鱼模式:鳜鱼为肉食性鱼类,对水质环境要求与大闸蟹相似,池中套养的鳜鱼主要摄食池中的小杂鱼虾,减少生物耗氧和提高饲料效率,同时将池中的低值鱼类转化为高档鱼,达到增效的目的。

鳜鱼苗种投放时间为6月上旬,其规格5厘米左右。

每亩放15~20尾,年底可产商品鳜鱼8~10千克。

放养优质蟹种 选用长江水系天然蟹苗培育的无公害大闸蟹种。

这种蟹体色青灰,有光泽,活力强,生长快,而且很少出现性早熟。

放养时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个体,规格100~150只/千克,每亩放养500~600只,密度过小,群体产量难以提高,密度过大,个体规格偏小。

放养时间以2月下旬~3月上旬为宜,选择天气晴暖,水温较高时进行。

放养前蟹种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5分钟。

放养时先在蟹池中间围栏一块占全池1/5~1/3的面积进行暂养,既有利于早春的集中饲养管理,又有利于大面积水草及螺蛳的生长繁衍。

暂养时间一般到4~5月,蟹蜕第一次壳后撤掉围栏,进入整池养殖。

投喂充足饲料 大闸蟹为杂食性动物,既要保证充足的动物性饲料,又要辅以植物性饲料,在人工喂养过程中,饲料要鲜活适口,不能投喂变质的饲料,前、后期(3~5月和9~10月)以动物性饲料小杂鱼、蚌肉、水生昆虫等或成蟹商品饲料为主,中期(6~8月)以植物性饲料麸皮、谷物、蔬菜和水草等为主。

在使用蟹商品饲料时,要把握好饲料质量,选择无公害优质饲料。

一般每天投喂2次,投喂量占蟹体重的8%~10%,清晨投喂全天饵料的1/3,傍晚投喂2/3,具体投喂量视蟹的规格、数量、水温、天气、环境条件等灵活掌握。

定点投喂,主要投放在有水草的浅水区,保证所有蟹都能吃饱吃好。

调控池塘水质 保持良好的水质对养蟹尤为重要。

一般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pH值在7.5~8.5,水体透明度达40厘米以上。

换水对保持良好水质,增加溶氧有较大作用,要依池水的水温、季节、水质状况和蟹的生长情况而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277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