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淡水白鲳养殖技术
【池塘淡水白鲳鱼养殖技术】淡水白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现将池塘淡水白鲳鱼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该养殖场位于城郊北部,紧靠石跋河水系的一条支河流附近,远离工厂和居民生活区,水源充足,水质优良,进排水系分开,四周无任何污染源。
养殖塘口呈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为0.57公顷,水深1.5-2米,池底平坦,坡比1:2.5-3,并配备了1台3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
每到冬季,池塘须清干曝晒,至第2年4月15日前后,用生石灰进行清塘。
干法清塘,生石灰每亩用量为75千克;湿法清塘,生石灰每亩用量为150千克。
鱼种放养前10-15天,将池塘水深调至1.2-1.3米,并安装好增氧机。
淡水白鲳鱼作为一种热带鱼类,耐低温能力差。
只有当水温保持在20-22℃以上时,才能放养鱼种。
一般放养时间为5月中旬,不得迟于5月底。
放养时最好选择晴天的中午。
放养的鱼种来自和县香泉镇天邦水产研究所。
该所利用温泉资源培育出来的鱼种健壮,规格匀称。
由于淡水白鲳鱼许多的养殖优点和优越的池塘条件,我们按每亩1200尾的标准进行投放。
为便于及早上市,放养规格为12-15尾/千克为宜。
放养前,用3-5%的氯化钠溶液浸泡5-8分钟,并用网箱在池塘暂养2-3个小时。
另外,为改善池塘水质,每亩按6:1的搭配比例投放规格为6-10尾/千克的鲢鳙鱼种100尾。
即固定饲料投喂地点,既便于淡水白鲳鱼吃食,也便于工作人员检查鱼类的吃食情况。
即不投喂变质霉变的饲料。
投喂的饲料种类有:小麦、大豆、米糠、动物尸体、屠宰厂下脚料以及专用配合饲料。
对植物性饲料,一旦出现霉变,应立即停止使用。
对腐烂性动物饲料,应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
我们在生产中主要选择小麦、黑大豆和专用配合饲料,保证饲料中粗蛋白含量≥25%。
1天按4次进行投喂,分别为9点、11点、14点、16点。
9点、14点投喂淡水白鲳鱼专用颗粒饲料,11点、16点投喂小麦和黑大豆的混合物。
投喂时,要根据淡水白鲳鱼的生长速度、生长季节和天气确定投喂量。
要每隔10-15天测定1次鱼的体重,并根据天气气温,确定投饵率和投饵量。
一般来说,在淡水白鲳鱼生长期间,初期投饵率为3-4%,中期为4-6%,后期为7-8%。
为保证养殖池塘水质清爽,通常每隔15天左右换水15-20厘米,7-8月份高温期间应每隔5-10天至少加水10厘米以上。
其目的是观察鱼的吃食情况、活动情况和池塘水色水质情况等。
要坚持做好每天早晨的巡塘工作,认真细致观察鱼体的活动情况。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281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