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猪蛔虫

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引起的一种线虫病,呈世界性流行,集约化养猪场和散养猪均广泛发生。我国猪群的感染率为17%~80%,平均感染强度为20~30条。感染本病的仔猪生长发育不良,增重率可下降30%。

猪蛔虫

严重患病的仔猪生长发育停滞,形成“僵猪”,甚至造成死亡。

猪蛔虫病的流行很广,一般在饲料管理较差的猪场,均有本病的发生;尤以3~5月龄的仔猪最易大量感染猪蛔虫,常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甚至发生死亡。

其主要原因是:第一,蛔虫生活史简单;第二,蛔虫繁殖力强,产卵数量多,每一条雌虫每天平均可产卵10万~20万个;第三,虫卵对各种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虫卵具有4层卵膜,可保护胚胎不受外界各种化学物质的侵蚀,保持内部湿度和阻止紫外线的照射,加之虫卵的发育在卵壳内进行,使幼虫受到卵壳的保护。

因此,虫卵在外界环境中长期存活,大大增加了感染性幼虫在自然界的积累。

有人报道,猪蛔虫能在疏松湿润的耕地或园土中生存长达3~5年。

虫卵还具有黏性,容易借助粪甲虫、鞋靴等传播。

治疗 可使用下列药物驱虫,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1)甲苯咪唑 每千克体重l0~20mg,混在饲料中喂服。

(2)氟苯咪唑 每千克体重30mg,混在饲料中喂服。

(3)左咪唑 每千克体重10mg,混在饲料中喂服。

(4)噻嘧啶 每千克体重20~30mg,混在饲料中喂服。

(5)丙硫咪唑 每千克体重10~20mg,混在饲料中喂服。

(6)阿维菌素 每千克体重0.3mg,皮下注射或口服。

(7)伊维菌素 每千克体重0.3mg,皮下注射或口服。

(8)多拉菌素 每千克体重0.3mg,皮下或肌肉注射。

在规模化猪场,首先要对全群猪驱虫;以后公猪每年驱虫2次;母猪产前1~2周驱虫1次;仔猪转入新圈时驱虫1次;新引进的猪需驱虫后再和其他猪并群。

产房和猪舍在进猪前应彻底清洗和消毒。

母猪转入产房前要用肥皂清洗全身。

在散养的育肥猪场,对断奶仔猪进行第一次驱虫,4~6周后再驱一次虫。

在广大农村散养的猪群,建议在3月龄和5月龄各驱虫一次。

驱虫时应首选阿维菌素类药物。

(2)保持猪舍、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

(3)猪粪和垫草应在固定地点堆集发酵,利用发酵的温度杀灭虫卵。

已有报道猪蛔虫幼虫可引起人的内脏幼虫移行症,因此杀灭虫卵对公共卫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284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