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麦冬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历史悠久,主要产于四川绵阳、浙江慈溪、杭州等地,是著名的“浙八味”之一。家种麦冬多栽培于海拔400米左右,土质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平坝地。它需要温暖的气候、充沛的雨量和遮荫度大的生态环境,同时也能耐寒。下面一起学习一篇麦冬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1.选地整地
麦冬适宜种植在肥沃的沙质壤土上。在进行种植前,需要进行犁地和耙地各3次,确保深耕细耙,并清除土中的石子、杂草等。然后将犁耙过的田地放置几天,使其充分晒干(如果潮湿,容易导致根部受损),然后施加基肥,每667平方米施用2500~3000千克的干粪,或者1500~2000千克的腐熟堆肥(包括草皮、草木灰和渣滓粪)。此时再进行一次犁地,平耙后即可准备下种。
2.选种栽种
麦冬采用分株法繁殖。在清明后,将麦冬挖出,摘掉块根,选择颜色深绿、健壮的苗子,切去须根(直至露出根蔸的白心),作为种子。每667平方米地约需种植600千克的苗子。行距为7~12厘米,株距为7~9厘米,每个穴内栽种3~5株。栽种时必须选择晴天,在沟壑上先用砌刀开沟,沟深为3.5厘米(过深会压倒幼苗,过浅容易导致苗子倒伏)。
栽苗时,苗子的下端必须靠近沟壁,不能弯曲;如果苗子下端弯曲,则无法向上生长块根,降低产量。栽种后用钉耙填土,然后用棍子辅助推压1次,并用脚在两侧行间踩踏1~2次,使土壤稍微紧实,这样苗子才能直立稳固。通常每隔两行,添加一行玉蜀黍进行混种,以增加收益而不影响麦冬的生长。
3.灌水
麦冬需要充足的水分。在阴天或小雨天栽种的麦冬,可以隔2~3天进行灌水。例如,如果栽种后的第二天是晴天,那么傍晚就要进行灌水,以确保土壤与苗蔸充分结合,迅速生长幼根。如果灌水时间过晚,苗子将无法获得足够的水分,部分苗子可能会枯死。虽然可以补种新苗,但时间过晚也会影响产量。
4.除草追肥
麦冬定植后(栽后5~10月),需要进行1~2次除草,并在立冬后停止除草,直到次年立春再进行一次除草。除草后需要进行2~3次追肥。第一次追肥在小暑和大暑之间施用猪粪尿2000~2500千克,每100千克对应水200~250千克,然后撒上100~150千克的草木灰,均匀分布在行间中央。第二次追肥在立秋前7~8天施用猪粪尿1500~2500千克,每100千克对应水200~250千克,再加入40千克的油菜饼粉,并撒上100~150千克的草木灰。第三次追肥在立冬前施用猪粪尿1500~2500千克,每100千克对应水200~250千克,再撒上100~150千克的草木灰。施肥时要避免使用过多的氮肥,否则会导致麦冬苗子生长过旺,形成徒长,使块根生长不发达,产量低,并容易受到霜冻的危害。
5.防治病虫害
病害:
①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病菌越冬在种苗上,次年4月中旬开始危害,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病情发展迅速,植株出现大片枯死。防治方法包括选择叶片青翠、健壮无病害的种苗;在病情初期,在早晨露水未干时,每667平方米撒布100千克的草木灰;雨季及时排除积水,降低田间湿度;使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浸种苗5分钟,或进行大面积喷雾。
②根结线虫病:主要危害根部。防治方法包括实行轮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进行水旱轮作,并选择抗病品种,进行土壤消毒。
虫害:主要有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等危害根茎。防治方法包括与水稻轮作;通过水淹田一季可以完全消灭害虫,或者使用农药按常规方法进行防治。
6.采收
四川地区的麦冬在栽种后的第二年4月上旬至下旬进行收获。在晴天中将整株麦冬翻出土面,抖去根部泥土,然后用刀切割块根。浙江地区的麦冬通常在栽种后的第三年立夏至芒种期间进行收获。在晴天中分批逐丛深挖,整丛抖去泥土,然后用刀切割带有根须的麦冬。
总的来说,麦冬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雨量充足,无霜期较长时,麦冬生长良好。它对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不适合种植在过于砂质或黏性过高以及低洼积水的地方,应避免连作,轮作周期要求3到4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29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