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芦笋,又名南狄笋,是禾本科植物中的佼佼者,被誉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它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和生物类黄酮,营养价值极高,被誉为“蔬菜之王”,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青睐。下面一起学习一篇芦笋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1.芦笋菌根育苗技术
芦笋菌根育苗技术是指利用营养钵或穴盘进行精量播种,同时在育苗基质中施用有益微生物菌根菌剂。这种技术可以培育壮苗,保护根系,在芦笋定植时不受损伤,并缩短缓苗期。通过使用菌根育苗技术,可以促进芦笋的早熟和高产。
2.栽培沟深耕技术
由于芦笋生长年限较长,根系庞大,并且每年都会向水平方向扩展鳞茎,因此在定植前需要开挖40~50厘米深的沟槽。在沟槽中施加足够的底肥和秸秆有机物,然后再进行芦笋的定植。这种栽培沟深耕技术可以为芦笋的丰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3.地面覆盖技术
为了防止杂草生长并保持土壤水分和温度,可以利用粉碎的小麦或玉米秸秆,或者使用黑色地膜来进行地面覆盖。这种技术具有节水、保肥和防草等作用。
4.肥水药一体化管理技术
在芦笋定植后的一个月内结合浇水,每亩追施提苗肥尿素10千克。然后每隔一个月追施45%的三元复合肥20千克。施肥时离芦笋茎15~20厘米远,顺着垄开沟,沟深宜为10厘米,将肥料施入沟内并及时覆土耙平。在春季采收前,每亩撒施2000~3000千克有机肥和45%的三元复合肥50千克于行间,并旋耕10~15厘米。在采笋期间,可以追施1~2次每次约20千克的三元复合肥。采笋结束后,重新施加秋发肥,每亩施加2000~3000千克有机肥和40~50千克45%的三元复合肥,并在一个月后再追施一次肥料。在芦笋的整个生长期中,每次追肥后必须及时浇水,使肥料溶解,促进芦笋的根系尽快吸收。在土壤开始结冰之前要进行越冬水的浇灌,以保证芦笋安全越冬,并且需要培土10厘米以减少来年空心笋的发生。
5.持续采收
一般来说,第一年可以采收约30天左右,第二年及以后每年可采收约70天左右。成熟的芦笋可以采收80~95天。如果采用留母茎的方法进行采收,一年可以进行两次采收,采收的天数可以达到120天以上。
6.选留母茎
第一年的采收需要根据上一年的笋株发育情况确定早春留茎的数量,健壮生长的笋株每株留下3~4支母茎,生长较差的笋株每株留下6~7支母茎。第二年及以后,在春季不留母茎,采收45天后,每株留下3~4支母茎,并继续采收到8月上中旬后,再留下3~4支母茎进行秋季管理。
7.株丛管理技术
芦笋植株生长高大,自然生长的高度可达2米以上,地上的母茎容易倒伏。为了防止倒伏,需要采取措施如立支架来支撑植株,疏剪侧枝和弱枝以增加通风透光性,摘除花果以减少养分消耗等。此外,还要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控,比如对十四点负泥虫、蚜虫、甜菜夜蛾、棉铃虫等进行防治,以防止病虫害的大规模发生。
综上就是芦笋的的种植与栽培技术介绍,相比于其他普通蔬菜,芦笋的种植面积并不广泛,但市场需求却很大,因此价格上占有较大的优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29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