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患了衣原体病
羊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羊、牛等多种动物的传染病。临诊病理特征为流产、肺炎、肠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炎。羊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羊、牛等多种动物的传染病。
临诊病理特征为流产、肺炎、肠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炎。
羊疾病防治症状流产型:流产多发生于孕期最后一个月,病羊流产、死产和产出弱羔,胎衣往往滞留,排流产分泌物可达数日之久。
流产过的母羊一般不再流产。
关节炎型:主要发生于羔羊,引起多发性关节炎。
病羔体温升至41—42℃,食欲丧失,离群,肌肉僵硬、疼痛,一肢或四肢跛行,有的则长期侧卧,体重减轻,并伴有滤泡性结膜炎,病程2—4周。
羔羊痊愈后对再感染有免疫力。
结膜炎型:结膜炎主要发生于绵羊特别是羔羊。
病羊单眼或双眼均可发生,病眼流泪,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混浊,有的出现血管翳,甚至糜烂、溃疡或穿孔,一般经2—4天开始愈合。
数日后,在瞬膜和眼睑上形成1—10毫米的淋巴样滤泡。
部分病羔发生关节炎、跛行。
病程一般6—10天或数周。
病理变化流产型:流产动物胎膜水肿、增厚;胎盘子叶出血、坏死,流产胎儿苍白、贫血、皮下水肿,皮肤和黏膜有点状出血,肝脏充血。
组织学检查,胎儿肝、肺、肾、心肌和骨骼肌有弥漫性和局灶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
关节炎型:关节囊扩张,发生纤维素性滑膜炎。
关节囊内集聚有炎性渗出物,滑膜附有疏松的纤维素性絮片。
患病数周的关节滑膜层由于绒毛样增生而变粗糙。
结膜炎型:眼观病变和临床所见相同,组织学变化限于结膜囊和角膜,疾病早期,结膜上皮细胞的脑浆里先出现衣原体的繁殖型初体,然后可见感染型原生小体,滤泡内淋巴细胞增生。
临床诊断病料采集:采集血液、脾脏、肺脏和气管分泌物、肠黏膜及肠内容物、流产胎儿及流产分泌物、关节滑液、脑脊髓组织等作为病料。
血清学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免疫荧光试验等均可用于本病的诊断。
本病的症状与布氏杆菌病、弯曲菌病、沙门氏菌病等疾病相似,如欲鉴别,可采用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试验。
防治加强饲养卫生管理,消除各种诱发因素,防止寄生虫侵袭,增强体质。
发生本病时,流产母羊及其所产弱羔应及时隔离。
流产胎盘、产出的死羔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污染的羊圈、场地等环境用2%氢氧化钠溶液、2%来苏儿溶液等彻底消毒。
1.免疫预防本病流行的地区,用羊流产衣原体油佐剂卵黄囊灭活疫苗对母羊和种公羊进行免疫接种,可有效控制本病的流行。
在羊怀孕前或怀孕后1个月内皮下注射,每只3毫升,免疫期1年。
2.治疗可采取对症疗法,发热时可肌内注射安乃近或氨基比林针剂。
为防止继发其他细菌性疾病可肌内注射青霉素或四环索等抗生素,也可将四环素类抗生素混于饲料中饲喂,连用1-2周。
对体质较弱的羊,可采取输液疗法。
患结膜炎时可用土霉素软膏点眼治疗。
饲养绵羊注意事项1.做好饲草、饲料的储备工作,保障供给。
同时要选用良好的饲草调制和储存方法,以保证饲草料的质量。
喂草喂料时应准备简单草架和饲槽,减少饲草的浪费,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饲喂胡萝卜、土豆、甜菜等块茎块根多汁饲料,均要洗掉污泥等杂质,切碎后饲喂。
不论干草、青贮或多汁饲料,如有霉烂变质,均不可用来饲喂。
不论实行何种饲养方式,都应做到精粗饲料定时饲喂。
如是放牧饲养的绵羊,应实行早晚两次补饲,即早晨放牧前饲喂干草,傍晚时再饲喂精料,然后才给予适量的秸秆。
2.圈养的绵羊在夏秋季主饲喂豆科青草,如苜蓿、毛苕子、草木樨等,经切碎后饲喂。
避免用残汤剩饭饲喂绵羊,以免造成绵羊积食。
3.不论实行何种饲养方式,都应定期对绵羊进行防疫注射和投药驱虫。
在绵羊感染消化道寄生虫病以后,春天特别容易发生痢疾、消瘦以致死亡的现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303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