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鹅养殖管理技术
【商品鹅养殖管理技术】商品鹅的饲养管理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雏鹅和中鹅。想要提高养殖效益,必须科学管理、合理饲喂,营养丰富的精料与青贮饲料相搭配,促使商品鹅能获得所需营养。下面是商品鹅养殖管理技术。
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育雏面积按每平方米10只准备,备好取暖设施、育雏网、饮水器、料槽、活动栅栏等器具,并提前一周对育雏舍及用具彻底清扫消毒;接雏前1~2天,对育雏舍进行加热,舍温要达到18℃以上,同时备好育雏饲料及药品。
另外在接雏途中要经常检查雏鹅状态,防止受寒或堆集受热,运雏要快要稳,最好在24小时内运到以便及时开水和开食。
雏鹅的饲养0~30日龄为育雏阶段,通常把雏鹅第一次饮水叫开水”,第一次喂食叫开食”,第一次喂青叫开青”。
三开”时间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
雏鹅运回后开食越早越好。
三开”的方法是开食前应先让雏鹅开水(俗称潮口)。
把一部分雏鹅的嘴多次按入饮水器中让其饮水。
只要有个别雏鹅到饮水器处饮水,其它雏鹅就会跟着饮水。
然后把切成细丝状的嫩青菜放在手上晃动并均匀地撒在塑料布上,或将切碎的青菜丝均匀地拌入饲料中撒在塑料布上,用手轻轻地扣打塑料布,引诱或训练雏鹅采食。
2~3天后逐步改用饲料槽喂料。
雏鹅头1~3天吃料较少,每天喂4~5次以后随日龄增加,雏鹅的消化能力与采集量增强,喂料的次数和喂料量也相应增加。
15日龄后如天气晴暖,可以开始训练放牧。
放牧前不喂料让雏鹅在放牧地多采集青草。
开始放牧时间要短,路程要近,以后逐渐延长,或者将青草割回粉碎后饲喂。
20日龄后可全天放牧,夜间再补饲1次。
雏鹅的管理加强管理是提高雏鹅成活率和增重的重要环节。
主要的管理措施如下:一是保温与防湿。
育雏温度要求10日龄前,伞炕温周围温度要达到28℃以上,室温保持18℃以上;20日龄前,伞炕温周围温度要达到25℃以上,室温保持15℃以上。
另外也可根据雏鹅的动态表现观察温度高低。
温度适宜时,雏鹅安静无声,吃饱后不久就睡觉,彼此虽依靠,但无扎堆现象,有时散开单个睡觉。
如果温度过低,雏鹅聚集在一角互相挤压,叫声频频,严重时发生扎堆,靠近热源,不时发出尖叫声。
温度过高时雏鹅远离热源,张口喘气,行动不安,饮水频繁,采食量减少。
当雏鹅表现出温度过高或过低的行为时,应立即调整温度。
同时用手拨动拨开雏鹅,使之散开,达到调节温度、蒸发水气的目的。
在夜间和气温较低时,应经常观察雏鹅动态,防止扎堆。
如果扎堆容易引起伤亡或受热出汗”而成僵鹅。
潮湿对雏鹅的健康影响也很大。
潮湿、低温环境容易引起雏鹅感冒和下痢,育雏舍内相对湿度应保持60~65%。
雏鹅生长发育较快,随着日龄的增加和体重的增大,雏鹅活动的面积也相应扩大,因此要按个体大小、体质强弱,及时调整饲养密度,大小分群饲养;并增加水槽和食槽数量,防止因争抢槽位而造成强弱差异过大。
一旦发现体质瘦弱、行动迟缓、食欲不振、粪便异常的雏鹅应及时挑出隔离饲养。
中鹅指30~70日龄的仔鹅。
该阶段是长骨骼、长肌肉和长羽毛等最快的时期。
这个时期主要以放牧为主。
雏鹅一般在30日龄左右即可进行放牧,但此时雏鹅的羽毛尚未长成,怕冷、怕雨、怕露水、怕暴晒。
因此放牧时应选择晴朗、温暖的天气,露水蒸发后再放牧。
每天约放牧4~6小时。
放牧时间随日龄增加而逐渐延长。
结合放牧夜晚补给一些精饲料,单设一些贝壳或石粒槽供鹅自由采食,增强其消化功能。
40日龄后腹部羽毛已长齐,可进行全天放牧饲养,如果草质好晚上不用补料。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331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