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蛋用鹌鹑的养殖技术

【蛋用鹌鹑的养殖技术】蛋用鹌鹑是一种驯化时间短、尚存野性的禽类。雌鹑性情温驯,雄鹑仍好斗;生长发育快,性早熟(5~6周龄性成熟,开始产蛋);胆小易惊;喜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安静环境,怕寒冷、潮湿、阴暗的环境;食性杂、食谱广、食量小、代谢旺,对营养物质要求高;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喜群居,耐密集饲养,适宜大规模集约化养殖。1.场址选择根据鹌鹑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活习性,宜选择交通方便,远离居民区、其他畜禽场和污染源,背风向阳,地下水源充足、水质好,电力设施完备的区域建场。

蛋用鹌鹑的养殖技术

2.鹑舍建造鹑舍分为半地下式、平地式两种,要求牢固(砖混结构墙、水泥地面),冬季保温、夏季隔热,通风、采光良好。

顶部架设人”字形工型钢梁,梁上按一定间距固定8行檩条以支撑铝合金扣板;内部宽5~6米,墙高2米(脊高2.6米),长度依养殖规模与养殖场地情况而定;脊顶设置换气扇,向阳面窗户规格为1.3米×1.2米,背阴面窗户规格为0.6米×0.5米,窗口附设细目铁丝网(防鼠)。

舍内安装日光灯等照明设备,以备补光。

3.笼体设备(1)种鹑笼。

笼高20~25厘米、宽60厘米、长100厘米,叠放在角铁架上,可放5~6层。

料槽、水槽挂于笼外,槽底距笼底3厘米,笼底前低后高,以便鹑蛋滚落于集蛋槽内。

承粪盘用白铁皮、塑料等制成,卷边高3厘米,留一窄边不卷边以便倒粪。

笼顶固定塑料网(窗纱),防止成鹑惊飞时受伤。

每笼饲养种雄鹑2只、种雌鹑5~7只。

笼高为18~20厘米,其他组件同种鹑笼体;叠放6~8层,每笼饲养蛋鹑10~15只。

养殖初期,购进少量种鹑苗,产蛋后进行孵化,在试养摸索养殖技术的同时逐步扩大养殖规模。

通过种鹑选留、种蛋孵化,适时更新换代,实现连年高效养殖。

1.品种选择宜选择发育良好、眼大小适中、颈细长、头圆、羽毛光泽好、肌肉丰满、无疾病,雄鹑精包大而鲜红、啼声洪亮、体壮胸宽、体重120~ 130克,雌鹑腹部容积大、体重130~150克的良种作为种鹑。

蛋用鹌鹑良种有:朝鲜龙城、中国白羽、神丹1号等。

选择3~10月龄种雌鹑、4~6月龄种雄鹑,按雌雄3∶1的比例合笼饲养,以便自然交配产受精蛋。

2.种蛋孵化孵化是蛋鹑高效养殖的关键环节。

为孵出健壮鹑苗,宜选择产出7天内, 表面清洁、花斑明显、大小适中(10~12克)、蛋形正常的椭圆形蛋作为种蛋。

种蛋储存环境:温度13~18℃,相对湿度75%~ 80%,忌阳光直射和穿堂风直吹。

5~7天的新鲜种蛋孵化率为75%~ 80%。

孵化方式以机器孵化为主,人工保温(电热毯等)孵化、鸡(鸽)代孵为辅。

首次消毒在瓷缸内进行,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40毫升、高锰酸钾20克的量,在温度20~24℃、相对湿度75%~80%条件下密闭熏蒸20分钟。

再次消毒在孵化机内进行,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30毫升、高锰酸钾15克,密闭熏蒸20分钟。

对产出3~7天的新鲜种蛋,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用量可减半,熏蒸时间增加到30分钟。

按蛋大头朝上摆在蛋盘上,置于25~30℃环境下预热6~8小时,然后转入孵化机内固定蛋盘,经第二次消毒后开始孵化,温度控制在38~39℃。

孵化机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65%。

出壳前一天提高湿度,以满足初生鹑对湿度的要求。

用风扇通风换气,以供给胚胎发育所需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热量,使孵化机内温度保持一致。

为使种蛋受热均匀,防止胚胎与蛋壳粘连,要勤翻蛋。

入孵后1~14天,每隔两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为45°,也可结合照蛋进行。

入孵后15~16天(出雏前1~2天),将种蛋从蛋盘转入出雏盘,并将孵化机内温度降至37.0~37.5℃。

一般入孵后1 6天开始啄壳,入孵后17天大量出雏,入孵后18天出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333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