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主要病害有哪些
【油菜主要病害有哪些】由于油菜生育期长,因此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和感染,我国油菜主要的病害有菌核病、病毒病、白锈病、霜霉病、猝倒病等,其中菌核病危害最广、程度最严重。菌核病又称菌核软腐病、茎腐病,农民也称白杆、麻杆、霉蔸等。是我国油菜生产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一般年份发病率为10%~30%,特殊年份可达80%以上。
油菜感病后油菜角粒数显著减少、千粒重下降,一般可减产10%~30%,重病区减产可达30%以上。
发病特点油菜的幼叶、叶片、茎秆、花瓣、角果和种子均可被感染,全生育期都能发病尤以盛花期最重;早期多侵害基部叶柄,发病叶先出现圆形水渍状病斑后变青褐色,有轮纹生灰白霉;病茎起初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病斑后转为灰白色,高温时病部软腐表面生有白霉,干燥后表皮破裂如麻丝,病茎内部被破坏腐烂成空心,生有白霉及黑色鼠粪类状物致分枝或整株死亡;角果受害后变白种子瘦瘪,产量和含油量降低;当油菜因长势过旺而倒伏时以及气候高温高湿时则病害加重。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①种子清理。
在播种前晾晒达到杀灭菌核的作用,但不能暴晒。
初步挑去菌核后用0.5-0.75Kg食盐或0.5-1Kg硫酸铵兑水5Kg选种,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播种。
油菜收获后将在田间、路旁和脱离场等处的病残体彻底清除集中处理。
如用作堆肥必须高温发酵。
禾杆渣子不能直接施入大田作肥料。
大田最好实施水旱轮作,旱地油菜应用于小麦等冬作物轮作尽量不重茬。
注意开沟排渍做到雨住田干;合理密植减少田间隐蔽及倒伏;重视施基肥增施磷钾肥早施薹肥,避免薹花期过量施用氮肥;做好中耕培土及时摘除病、黄、老叶,随即带出田外减轻病菌蔓延危害。
化学防治:在油菜初花到盛花期田间植株叶发病率达到10%,茎发病率达到1%时需抢晴及时喷药防治,每亩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3两或40%菌核净2-3两兑水100斤均匀喷雾。
喷药重点应在植株中下部茎叶和地面,对感病品种和长势过旺的田块应在间隔7-10天后再防治1次以提高防治效果。
农药轮换使用效果更好,生产上通常在油菜初花后一周即开始喷雾农药防治一次,盛花期看情况再喷施一次。
发病症状油菜未出土前感病造成烂种不发芽。
幼苗染病病苗基部呈水渍状,淡绿色至黄绿色。
发病后期病部干缩、组织腐烂,缢缩凹陷或成线状,造成幼苗突然倒地死亡。
由于病情发展较快在病苗子叶尚未萎蔫时,根茎部已干枯。
幼苗倒地时叶片表面青绿。
开始仅个别发病,3—5天后既可全面发病,感染大片幼苗倒地死亡。
病重者幼苗很快折倒,病轻者仍能继续生长。
湿度大时,病残体表面长出白色绵毛状霉。
发病条件发病最适温度为24-26℃,幼苗过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易发病。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
土壤处理:每亩用70%甲基托布津3公斤拌细土20公斤,于整地后均匀撒施土表后播种;若小面积育苗可用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每平方米8-10克、50%敌克松每平方米8克兑20倍细土混匀,播种前将药土的1/3撒在苗床上,播种后再把剩下的2/3药土均匀的覆盖在种子上。
这种下垫上盖的施药方法,对猝倒病的防治效果尤佳。
种子处理:播种前一天将种子晒一个下午,然后用80%代森锌按种子重量的0.3%用药播种。
同时每亩育苗地可撒施石灰50斤,提高土壤的PH值,对此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除及时拔除病苗外,可以喷洒铜铵合剂。
其配方是硫酸铜2份、碳酸铵11份捣碎后充分搅匀后,放在塑料袋内密封24小时即可。
使用时取药粉1份加水400份溶解喷洒。
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次效果更好。
发病后可用以下药剂喷雾防治: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及时排水、排渍,降低田间湿度,防止湿气滞留。
发病症状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生,最主要的特征是在发病部位产生霜霉层。
可危害叶片、茎秆、花、角果。
叶片受害,先是在叶片正面出现淡绿色小班,空气潮湿时,在病斑的背面上长出一层霜霉。
此病一般由底叶先发病,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全株枯黄,最后枯萎脱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338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