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亚麻雨露沤制四法

亚麻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天然植物纤维,距今已有1万年以上的历史。亚麻是纯天然纤维,由于其具有吸汗、透气性良好和对人体无害等显著特点,越来越被人类所重视。雨露沤麻是应用好气性真菌,在适宜温度下分解果胶使纤维束脱离木质部的沤麻方法。

亚麻雨露沤制四法

雨露麻的色泽及其它物理性状与好气性真菌的种类有关,其所需的最适温度是18℃,相对湿度50-60%。

雨露麻沤制过程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

其纤维较水浸沤制的纤维易漂白和纺织。

其特点是需要较长的沤麻时间,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干茎沤制程度和纤维质量。

场地选择:根据年加工量选定沤麻场地面积(每公顷原茎可沤麻4-5吨)。

可选留草地、麦地、收获后的麻茬地做沤麻场,地势要平坦,排水良好,不积水,管理方便。

麻茎处理:按麻茎等级分别进行沤制,以提高成麻品质和出麻率。

铺麻:铺麻要均匀一致,防止麻层夹有死绺和根梢倒置现象。

麻趟间距15-20厘米。

麻层厚度一般在2-2.5厘米为宜。

沤麻时间:雨露麻直接受气候条件影响;根据气候条件应越早越好,东北地区一般是8月5日开始,最晚不能超过8月末沤制。

隔年沤制的麻茎应妥善保管,最好第二年6月份气温上升后进行沤制,不宜过早。

沤麻时间一般为15-20天。

翻麻:为使沤麻均匀脱胶,确保纤维质量,在麻层表面有70%左右的麻茎变成银灰色、接近沤好时,适时进行翻麻。

翻麻时防止上下麻茎相混。

麻层内有死绺子,要把麻茎重新铺匀。

一般只翻1次就可沤好。

若麻层过厚或铺得不均应多翻几次。

迎着太阳看,沤好的麻茎发出银白色的亮光,亚麻茎秆外表长满了细小黑色斑点,用手敲打麻茎飞出黑色灰尘。

⑴湿茎鉴定:每天早晨露水特别大或雨后麻茎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时,把沤好的麻茎靠梢2/3处折断,易抽出6-10厘米长麻骨,而不带纤维;用拇指和食指连续掐断麻茎,能发出清脆的响声,麻茎粗细不同其响声也不一样。

⑵干茎鉴别:晴朗干燥天气,空气湿度大,把干茎变成短弓形,麻茎皮与麻秆产生分离。

或用手揉搓靠麻茎1/3处,麻茎中的木质部从纤维中脱落,麻皮不带死屑,麻皮能从根部一直拨到梢部,麻干不带麻毛,麻皮内侧具有银白色的底光,即已沤好。

在具体鉴别时,要根据麻田大小,做到多点鉴定,每点应有95%以上的原茎达到沤制标准。

捆麻:麻茎干透后捆麻,捆麻要做到根齐不乱,每捆5公斤为宜。

随捆随码小垛,及时拉运归大垛,以防雨淋,麻茎潮湿易霉烂。

此法是传统雨露沤麻法的改进,使困扰亚麻业多年的原茎保存问题得以解决。

鲜茎沤麻是亚麻拔下就沤,充分利用亚麻收获季节的高温多雨,沤制速度快,时间短,田间损失小。

同时麻率、麻质得以相对提高,以机械收获为主,生产成本低。

收获方式:小面积种植可人工拔麻,边拔边铺。

麻趟间距10-15厘米。

铺麻要均匀一致,麻沤完后脱粒。

此法种子损失30%以上,在多雨的情况下多用此法。

大面积种植,利用机械收获,拔麻、脱粒、铺麻同时完成。

沤麻:亚麻原茎拔掉后就地沤制,所以必须注意麻层与地面接触情况,若遇连续降雨麻层下部与地面接触易发生霉烂,应马上翻麻。

如果亚麻原茎产量高、麻层厚,应适当增加翻麻次数。

捆麻:鲜茎沤麻以机械收获为主,日收获量大。

所以麻沤好的速度快,时间集中,捆麻时必须准备充足人力,及时将麻捆起,确保沤麻质量。

雨露麻是利用太阳能依靠自然降水,但东北地区适于沤麻的时间短,主要集中在7-9月份,往往因温湿度平衡不够,直接影响沤麻质量,所以采用人工方法弥补自然降水的不足,从而提高沤麻质量。

沤麻时间:适于沤麻的起始温度是18℃,一般在每年5月20日-9月1日铺麻,可保证沤麻温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338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