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棉花如何防涝
作者:业奇农业网
•
更新时间:2025-02-17 15:36:39
进入雨季,极易造成棉田受涝。棉花受涝后,因田间湿度过大,通气不良,病虫害往往发生加重。如不跟上科学管理,轻者生长发育迟缓,重者造成棉株死亡,导致产量品质大幅降低。
因此,防涝是雨季棉田管理的重点。
特别是目前种植的抗虫棉抗涝能力差,雨季更需加强管理。
1.及早清理棉田排水系统。
应在大雨来临之前,搞好棉田排水系统疏浚,确保排水通畅无阻。
做到大雨过后的积水当天排净,不形成内涝。
2.及时扶正倒伏棉株。
及时扶正倒伏的棉株,用清水冲掉茎叶上的淤泥,适时培土壅根,以确保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棉株扶正要及时,操作要细心,避免人为损伤根叶,以免造成植株再次受害减产。
受涝棉田土壤板结较重,通气不良,地温较低,严重影响根系活动,应适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活力尽快恢复。
为了促进棉株尽快恢复生长,在棉株扶正后至中耕前,进行叶面施肥一到两次,两次间隔5-7天。
可喷施1%-2%的尿素稀释液,或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
待土壤不粘重时,在距棉株10厘米处开沟追施尿素一次,每亩用量6-10公斤。
受涝棉花恢复生长后,新生枝叶较多,且较柔嫩,致使棉蚜、棉铃虫、盲椿象、造桥虫、象鼻虫等害虫发生较重危害,特别要警惕伏蚜的爆发危害。
同时受涝棉田因土壤湿度大,易发生烂铃。
因此,要加强病虫害调查,搞好综合防治。
若害虫的天敌较多,能控制危害时,就不需农药防治,以尽量减少化防次数。
发现烂铃要及时择拾,既可减少损失,又能有效控制病害传播。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356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