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绿豆细菌性斑疹病

绿豆细菌性斑疹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豆荚。叶片受害,初生浅绿色小点,后变为大小不等的多角形红褐色病斑,病斑逐渐隆起扩大,形成小疱状斑,干枯,表皮破裂后似火山口状,形似斑疹,周围无明显黄晕。绿豆细菌性斑疹病分布于东北、黄淮流域及广东等大豆产区。

绿豆细菌性斑疹病

【绿豆细菌性斑疹病症状】绿豆细菌性斑疹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豆荚。

叶片受害,初生浅绿色小点,后变为大小不等的多角形红褐色病斑,病斑逐渐隆起扩大,形成小疱状斑,干枯,表皮破裂后似火山口状,形似斑疹,周围无明显黄晕。

严重时大量病斑汇合,组织变褐,枯死,似火烧状。

豆荚受害,初生红褐色圆形小点,后变成黑褐色枯斑,稍隆起。

【病原与发生规律】油菜黄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属细菌。

病原细菌主要在病种子及病残体上越冬。

带病种子播种后,先引起幼苗子叶发病,繁殖扩展后在田间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从植株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

多在开花期至收获前发生,鼓粒期为发病高峰期。

高温多雨,特别是暴风雨后,叶面伤口较多,更有利于病害的扩展蔓延。

连作田间菌源大,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

从无病田留种,精选无病种子播种。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4年以上轮作。

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然后深翻土壤。

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1:1:200倍式波尔多液;30%氢氧化铜悬浮剂800倍液;12%松脂酸铜乳油6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47%春雷霉素·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防治1—2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357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