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山区荞麦种植高产技术
【高寒山区荞麦种植高产技术】香格里拉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立体气候强,种植的杂粮种类多,其中荞麦是我县高寒山区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耕作粗放,广种薄收的种植特点,制约着荞麦的产量。因此提高荞麦的种植技术在高寒山区发展荞麦生产有着广阔的前景。
香格里拉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立体气候强,种植的杂粮种类多,其中荞麦是我县高寒山区的粮食作物之一。
但由于耕作粗放,广种薄收的种植特点,制约着荞麦的产量。
因此提高荞麦的种植技术在高寒山区发展荞麦生产有着广阔的前景。
现将高寒山区荞麦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我县种植的荞麦以当地红花和白花2个农家品种为主,株高70cm左右,皮壳率含量在10%~15%之间,千粒重在30g以上。
荞麦属直根系作物,根系浅而不发达,同时子叶出土型幼苗,幼苗生长细弱、顶土能力较差。
荞麦又是异花授粉,为虫媒花。
荞麦播种出苗后30~35d开始开花,花期较长,但授粉率低。
荞麦籽粒成熟不一致,在同一植株上茎下部种子完全成熟而顶部仍在继续开花,成熟的种子易落粒。
春季种植全生育期90d左右,是典型的低投入,低产量作物,山地栽培每亩产量只有70-80kg,大田栽培每亩产量也仅有100-120kg。
但荞麦生育期短,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寒耐瘠,省工省本,栽培容易。
加工荞麦酒、荞麦粉等食品效益高,前景十分广阔。
荞麦花是蜜蜂的良好蜜源,荞衣也是家禽很好的饲料。
选茬整地 、施足基肥(1)茬口选择 荞麦茬口忌连作,应与豆类、马铃薯等作物进行轮作。
(2)整地荞麦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只要气候适宜,任何土壤,包括不适合于其它禾谷类作物生长的瘠薄地、新垦地均可种植,但有机质丰富,结构良好,养分充足,保水力强,通气性好的土壤能生产出优质高产的荞麦。
荞麦根系发育弱,子叶大,顶土能力差,不易出土全苗,要求精细整地。
深耕是荞麦丰产栽培的一条重要经验和措施,深耕能熟化土壤,加厚熟土层,同时改善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提高土壤肥力,既有利于蓄水保墒和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有利于荞麦发芽、出苗和生长发育,同时可减轻病虫草对荞麦的危害。
荞麦地深耕一般以20~25cm为宜,杜绝浅耕或免耕,把地耕细耙平,清除前作残留物和杂草,做到表土疏松,有利于播种和出苗,并注意开沟排水。
(3)施足基肥荞麦生长期短,生长速度快,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较其它谷类作物需磷、钾较多,施肥要氮、磷、钾配合。
亩施腐熟农家肥500—1000公斤,在整地时一起翻入土中,播种时亩施尿素3—5公斤,磷肥15—20公斤,钾肥3—4公斤与细农家肥50公斤混合后拌种施用。
精选种子、适期播种(1)选种 荞麦种子不耐贮藏,陈旧的种子生活力明显降低。
荞麦高产不仅要选用良种,而且要选用高质量的种子。
精选种子的目的是除空粒,秕粒,破粒,草粒和杂质,选用饱满整齐的种子,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为培育壮苗打下基础。
精选的方法有风选、筛选、水选和人工精选等方法去掉破粒、黄秕粒、草籽和杂质。
精选后的饱满种子晾晒2 — 3 d,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
(2)播种 高寒山区,荞麦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
播种方法有撒播和宽幅条播,也可穴点播。
以条播为好,施肥管理较方便。
每667平方米用种量:穴播和条播为3公斤左右,撒播为5公斤左右。
条播时在整理好的厢面上按20厘米-25厘米的行距,开5厘米深的条沟,将种子均匀播于条沟内,然后用土杂肥或细土盖种1-2厘米厚。
撒播时将种子均匀撒播于整理好的厢面上,然后用耙浅松土表1-2厘米厚,让种子落于土表层。
加强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 第一次中耕除草应在幼苗高6~7cm时结合间苗疏苗进行。
现蕾前进行第二次中耕,如果需追肥、应先撒肥料,在中耕时把肥料埋入土中。
在点播的地块,利用这次中耕同时培土壅苗,防荞麦倒伏,从而获得增产效果。
(2) 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要改变过去种荞麦不施肥的老习惯,充分挖掘增产潜力。
荞麦施肥应掌握施足基肥,适施苗肥,增施磷钾肥,补施根外肥的原则。
即在花开前看苗亩追尿素3—5公斤。
在开花后可用磷酸二氢钾或硼、钼、锰等微量元素肥料,进行根外追肥,具有明显增产作用。
(3)加强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 荞麦是异花授粉作物,主要通过昆虫或风来传粉,昆虫主要是蜜蜂,而风力传粉又很微弱,花期放蜂,不仅可以提高荞麦的结实能力,而且可以增加蜜源。
但是蜜蜂少的地方,可以采取人工授粉来提高结实率。
其方法是:一般在上午8~10时,可用长竹竿或柔软的布条,2人各拉一头,在露水干后顺风向把布条从荞麦的花部轻轻拉过,或用竹竿赶花粉,使荞麦摇晃抖动,促使相互传粉。
每隔2~3d赶粉1次,可使荞麦增产20%以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363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