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米合理密植技术要点
一般地块行距30D33厘米,穴距13厘米左右,每亩1.6D1.8万穴,每穴2D3苗为宜。高水肥地块可适当稀植,水肥较差地块密度可酌情加大。合理密植一般地块行距30D33厘米,穴距13厘米左右,每亩1.6D1.8万穴,每穴2D3苗为宜。
高水肥地块可适当稀植,水肥较差地块密度可酌情加大。
科学浇水薄水插秧,寸水活棵,分蘖期浅水勤灌。
盐碱地不宜排水晾田,以防返碱死苗。
为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提高分蘖成穗率,插秧后20D25天(群体25D28万头/亩)排水晾田,晾田7DD10天。
孕穗、抽穗、扬花期是黑米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间,此时缺水会使幼穗发育受阻,秕谷增多,因此应保持浅水层。
灌浆期采取湿、干交替的灌溉方法,使田面经常保持水气交换状态,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防止早衰。
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含有机质多,养分全,肥效久,能均衡地供给黑米养分,还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不断培肥地力。
盐碱地增施有机肥能减轻盐碱危害。
配方施肥 千里行 配方肥是县农业局技术专家,根据我县稻区土壤养分状况,结合黑米需肥规律生产的高效多元配方肥。
该化肥配方科学、施用方便,增产效果明显。
一般地块亩施40%的配方肥40公斤加碳铵50公斤左右(或尿素15DD20公斤),可满足黑米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
施肥比例 旋耕前亩施有机肥2DD3方,配方肥20公斤作底肥,插秧前亩施碳铵25公斤作面肥。
追肥应掌握前重、中控、后轻的原则,促使黑米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穗大、粒饱、不早衰。
黑米返青后分两次追施碳铵20公斤、配方肥20公斤。
7月中旬晾田,不浇水不施肥,促根控蘖 ,使稻株轻度落黄。
在落黄的基础上,7月底或8月初亩施尿素5公斤作穗肥,促穗大粒多。
灌浆期用磷酸二氢钾、稀土等叶面喷洒,可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380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