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粱种植技术指导意见
【2016年高粱种植技术指导意见】高粱具有抗旱、抗涝、耐盐碱、耐瘠薄等特性,可用于酿酒、饲料、食用、酿醋、能源等多种用途,是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物之一。我国高粱常年种植面积1000万亩左右,主要包括春播早熟区、春播晚熟区、春夏兼播区和南方区。近几年,配方饲料需求大幅度增加,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高粱进口国。
本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全部,河北省承德、张家口,山西、陕西省北部,宁夏干旱区,甘肃省中部与河西地区,新疆北部平原和盆地等。
选择良种品种选择要遵循四个原则。
一是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审(鉴)定,适销对路,加工转化好的品种。
二是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既能够充分利用温光条件,又能保证安全成熟和高产。
通常肥水条件好的地块,高粱生长快,成熟早,可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品种;瘠薄地块宜选择生育期短的品种。
三是机械化生产水平高的地区选择株高较矮(1.6米以下)、顶土力强、耐密植、柄伸适中、籽粒不易脱落的品种。
四是雨量充沛的地区应选择散穗型品种,雨量较少的地区可选择中紧穗品种,防止穗部病虫害发生。
该区适宜品种包括吉杂11121212127,凤杂4号,龙杂10-17号,赤杂12229,通杂10120、126,辽杂37,晋杂22,辽甜系列,晋草系列等。
选地整地高粱不宜重茬,选玉米、大豆等茬口为宜。
根据高粱对土壤的要求,在秋季前茬收获后抓紧整地起垄,蓄水保墒,延长土壤熟化时间,达到春墒秋保、春苗秋抓”的目的。
一般耕深25厘米、垄距50-60厘米。
秋季未起垄,春季顶浆作垄,以保蓄冬季土壤表层的水分,供种子发芽。
适时播种根据品种生育期、地温和土壤墒情确定播期。
一般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在12℃左右,土壤含水量在15%-20%为最宜播期(大多为5月初)。
晚熟品种适时早播,早熟品种适时晚播。
春旱严重的山区、坡地、朝阳地块,应适时早播;低洼易涝、平原地块适当晚播。
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点、当地生态、生产条件、土壤肥力、施肥管理和种植习惯等确定基本苗。
粒用高粱亩基本苗7000-10000株,亩播量1.0-1.5公斤。
精量播种机播种时要做好清选、晒种,保证种子大小均匀、整齐一致,亩播量0.5-0.75公斤。
田间管理一是间苗除草。
精量播种地块可不间苗,在播种后出苗前喷施莠去津(阿特拉津),亩用量250克兑水15公斤去除杂草,也可以使用莠去津和金都尔混剂进行播后苗前土壤喷雾,对杂草防效更好,请注意用量和时间,以免对下茬其他作物种植产生药害。
人工间苗在4-6叶期进行,除草可结合间苗和中耕,进行2次。
拔节开花期需肥最多,要分期施肥,即增施基肥,施足种肥,适时追肥。
一般亩施农家肥3000公斤,20-25公斤纯氮、6-8公斤P2O5和3-5公斤K2O(以硫酸钾为宜),并根据当地土壤情况和目标产量适当调整。
农家肥作底肥,磷肥、钾肥及全部氮肥的30%结合播种一次性施入,全部氮肥的60%做拔节肥,10%做粒肥。
施种肥时注意种、肥分开,以防烧种,影响出苗。
高粱耐旱耐涝,但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是需水关键期,如遇干旱,有条件地区应及时灌水。
螟虫、蚜虫、粘虫、丝黑穗病是高粱常见病虫害,其防治首先是选用抗病品种,此外还应因地制宜地通过轮作倒茬、种子处理、适时播种以及适当的药剂等措施防治。
最适收获期在蜡熟末期,此时收获籽粒饱满,产量最高,米质最佳。
机收可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
本区包括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北京、天津,宁夏的黄灌区,甘肃省东部和南部,新疆南疆和东疆盆地等。
选择品种该区适宜品种包括酒用品种辽杂119、22辽粘3号,晋杂231010晋杂104等,食用品种包括辽杂1辽粘5号、辽糯7号、锦杂102等,青贮品种为辽甜系列、晋甜系列,饲草采用晋草系列。
播前准备选择玉米、大豆等茬口种植高粱。
前茬秋季收获后及时秸秆还田、灭茬旋耕、耙地,耕深25厘米以上,做到无漏耕、无坷垃。
辽宁、河北、北京、天津一般为旱作,垄作区宜在秋天起垄,并及时镇压;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一般为水浇地,春天灌水后7-10天施底肥,及时旋耕,准备播种。
适时播种由于早春温度较低,切忌早播,宜适当晚播,以使苗齐苗壮,避免丝黑穗病等土传病害的侵害。
依据品种生育期、地温和土壤墒情确定播期。
一般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在12℃左右,土壤含水量在15%-20%为宜(大多为5月初)。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382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