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张浦镇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暨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省委、苏州市委和昆山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三农”发展面临的形势要求,研究部署全镇“三农”重点工作,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探索高水平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开创“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镇标杆贡献“三农”力量。
镇党委书记出席会议并讲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主持会议。镇全体班子领导,镇属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各村、社区书记以及村、涉农社区正职以上干部,相关条线单位负责人,一办九局、德园正职以上干部,农工局副职干部参加会议。
会议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全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并部署当前和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
要牢记“国之大者”,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关系全局的“国之大者”。
要深刻认识做好“三农”工作是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的政治要求,始终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在把握大势中提升站位、勇挑重担中提升贡献、攻坚克难中提升水平,切实把“三农”这块压舱石夯得实之又实,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坚实支撑。
要深刻认识做好“三农”工作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镇标杆的必然要求,自觉地把“三农”工作纳入现代化建设全局,深入思考今年的“三农”工作抓什么、怎么抓,科学谋划和推动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重点的“三农”工作,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要深刻认识做好“三农”工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扬优势补短板的现实要求,立足全镇农业农村发展所处的阶段方位、肩负的责任使命,依托现有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奋力实现由“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的跨越。
会议指出
要聚焦重点任务,奋力实现“三农”工作新突破新跨越。落细落实“五百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走出一条具有张浦特色、体现标杆水平、城乡融合发展的农业强镇之路。
突出提档提优,高质量打造都市农业标杆。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打牢农业基本盘,打响农业特色牌,打通三产融合链,打造园区主阵地,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突出宜居宜业,高品质塑造和美乡村典范。坚持以优化空间、拓展功能、提升品质为重点,提升基础设施完备度,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度,提升乡村治理精准度,打造有感可观的乡村全面振兴现实模样。
突出富裕富足,高起点拓展城乡融合路径。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集体经济转型升级,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切实提高推动共同富裕的效力效能。
会议要求
强化组织领导,全面展现“三农”工作新担当新作为。要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深入贯彻落实“四敢”重要要求,凝心聚力开创“三农”发展新天地。
党的领导要体现“重中之重”,坚持“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切实提高党管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政策导向要体现“四个优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不动摇,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推动各类资源要素有效集聚。
督查考核要体现“科学精准”,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支持“三农”干部解放思想、破除定势,为农民办实事、解难题,推动“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在广袤乡村蔚然成风。
宣传推广要体现“示范引领”,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宣传作用,展示张浦地域特色优质农产品以及休闲农业旅游,美丽乡村创建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不断提升乡村建设的美誉度。
镇党委委员传达中央和省委、苏州市委、昆山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及省、苏州市、昆山市乡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了2023年张浦镇“五百行动”工作方案并布置相关工作。农村工作局、社会事业局、建设局、社会治理局、尚明甸村5家单位负责同志分别作交流发言。
镇相关班子领导带队,相关单位负责人、各村书记、涉农社区书记先后参观考察了锦溪北管泾村、高新区新乐村、张浦益谊蔬菜基地、七桥范基村4个镇内外乡村振兴典型代表,通过看亮点、找差距、学经验、补短板,不断拓宽思路,以学促干。
群众热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富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对今年“三农”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我市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各种媒介学习会议精神,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方向既定,实干笃行。大家纷纷表示,为了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将深入贯彻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擦亮粮食大市金字招牌,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奋力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聚焦“十件大事”
新春传捷报,开局添新喜。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367.16亿元、增长4.6%,居全省第5位;第一产业增加值220.99亿元、增长4.4%,居全省第5位;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86元、同比增长6.4%,居全省第8位;全市粮食生产面积419.95万亩、增长2.39%,居全省第3位。
强有力的数据,让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对新一年“三农”工作信心满满,“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与我市2023年农业农村工作方向不谋而合。”
拿出《农业农村工作“十件大事”》,她告诉记者,“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位列首位的正是粮食安全保障行动。”新一年,全市将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抓好撂荒地综合整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1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46万吨以上。
除粮食安全保障行动外,我市还围绕生猪产业转型升级、耕地质量提升、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产业融合发展、乡村建设行动、绿色农业品牌强农行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提升行动以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出具体安排。“结合十件大事,我们将积极落实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抓实耕地质量保护等工作,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年度县(市、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分类考评结果一经公布,蓬溪县委农办专职副主任便从工作群里收到好消息——蓬溪县荣获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
近年来,蓬溪县将“乡村振兴示范县”列入“三县三城”发展思路,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全面振兴等“七大对标赶超行动”,全力构建“一环三带五片”乡村振兴格局,成片成带成规模发展优质菌菜、精品水果、道地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规模达65.5万亩,并梯次培育国省市县镇五级园区,蓬溪食用菌园区荣获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
作为川中丘区传统农业大县及全省农产品主产区,蓬溪如何扛起责任持续发力?蓬溪将锚定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目标,围绕“五大振兴”,大力实施党建引领、产业赶超、基层治理、乡村建设、助农增收、生态改善、深化改革、文化传承、高效衔接“九大行动”,梯次推进全域振兴、全面振兴,蹚出一条具有蓬溪特色的丘区振兴之路。
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
在大英县卓筒井镇党委副书记看来,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要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去年以来,卓筒井镇以宋代卓筒井非遗文化和宋风古韵“管咸市”为核心,构建“宋驿”“宋村”“宋节”三大组团,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旅游、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春赏桃花、夏游荷塘、秋品鱼蟹、冬泡盐汤四季旅游闭环场景。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70余万人次。
“此次获评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是对全镇乡村振兴工作的肯定。”他表示,下一步,卓筒井镇将高水准建设乡村振兴“新台阶”,全面推动“中国宋井桃源乡游第一村”后续建设,全力谱写为干屏村乡村振兴新篇章,建设天府旅游名镇,打造乡村振兴全国新样板。
农文旅融合发展,也引起安居区常理镇党委书记的共鸣。“全镇着力精品村建设,以海龙凯歌项目为抓手,以沼气为媒、生态为底、产业为基,探索以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他介绍,截至目前,海龙凯歌农文旅园区累计接待游客90余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6000余万元。海龙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81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
在常理镇,乡村基础设施全域升级,让广大农民的幸福生活“触手可及”。“全年新建道路32公里,加宽提升14公里,修缮塘堰8个、提灌站3个,高标准改造农田9000余亩,打造海龙居民聚居点4处,完成白象村、双古井村29户新村聚居点配套设施建设。”他表示,下一步常理镇将以“成渝之星·和美乡村”精品村建设为契机,实施干部作风提振、镇村面貌提升、民生福祉保障、底板底线筑牢四大工程,为加快建设“成渝之星”安居极核和湖光山色中的安逸安居贡献更多力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18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