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泰国是发达国家吗

如今说到泰国,人们难免会联想到马杀鸡、人妖、泰剧等关键词,因为物价便宜、文化开放,很多中国人都喜欢在冬天去泰国旅游,直到今天,中国到泰国的游客数量仍然稳居第一。随着最新一年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发表,

泰国是发达国家吗

中国稳居第二,印度也挤进前五。

但是曾经泰国也在这个排行上榜上有名,甚至名列前茅。如果现在有人说泰国是中国的榜样,恐怕会贻笑大方,但是当我们回顾历史,却不难发现,

泰国也曾经是中国精英眼中的发达国家,

是我们追赶和学习的榜样!

曾经辉煌

别看现在泰国频频因为皇室斗争和各种战争上国际新闻的头条,曾经的泰国可是全球各国人眼中十分艳羡的繁华之国,更是上演过让世界各国都惊叹为观止的经济奇迹,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东南亚的经济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

除了我们熟知的

"亚洲四小龙"

之外,还有

"亚洲四小虎"

,其中就包括了泰国,那时候没有人会觉得泰国不能成为一个发达国家,人们早已经在心里认定,泰国绝对就是下一个亚洲小龙。

从地理条件来看,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地区,几乎与中南半岛上的其他国家都有接壤,盛产水稻的泰国境内有湄南河平原,被誉为

"泰国谷仓"

,也是泰国成为世界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之一的底气。

湄南河下游是

泰国最大的港口——曼谷港,

也是世界二十大集装箱港口之一,向来有

"东方威尼斯"

的美称。

除了中部地区发达的农业和贸易业外,南部地区的黄金沙滩和海岸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北部的清迈拥有着宜人的环境,让许多人选择购置房产养老,可以说

多样的地理环境让泰国有多样的经济产业。

而且泰国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

钾盐的储存量是世界第一,

锡的存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2%。

因此无论是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还是之后的工业经济,泰国各个时期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多种多样的经济产业和低廉的劳动成本。

从历史原因来看,泰国无疑是一个极其幸运的国家,作为亚洲唯一一个没有被殖民统治过的国家,

泰国的发展轨迹没有被外来力量打乱过,

一直遵循着本国***指引的方向前进着。

因此没有中国一样长达22年的抗战和内战历史,经济基础和文化传承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在冷战期间,

泰国以美国马首是瞻,成为美国在东南亚的堡垒,

在越战期间任由美军大摇大摆地穿过泰国和越南的边界,借以换得美国的政治保障和经济协助,建立了开放自由的市场经济体系。

80年代精明能干的炳上将主政之后,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出口的经济政策,通过取消出口税大力鼓励出口,同时放宽海外零部件进口的条件,让

泰国搭上了冷战后期经济全球化的顺风车。

炳上将还在泰国东部建立了新的工业基地,设立了投资促进机构,在燃油、电力等现代工业方便吸引外国投资的进入。

从1986年到1996年短短十年间就让泰国从一个出口橡胶、水稻的农业国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出口电子零件和汽车的工业国家,这段时间被称为泰国经济的

"黄金十年"

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量高达10%,

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出口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8%,远远超过了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这个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局稳定是分不开的,在炳上将担任总理的8年间,虽然经历了两次未遂政变,但都时间较短,影响不大。

可见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到1990年泰国的GDP为1508美元,而

中国只有泰国的五分之一,甚至比印度还要低。

这样傲人的成绩,难怪当时还在开放初期的中国人只能望洋兴叹。

当时

泰国城市的建设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远远超过了中国一线城市,

江苏的一个使者团在访问泰国之后对其赞不绝口,泰国因此成为许多中国精英眼中的下一个新加坡和学习借鉴的榜样,所有人都在等待着见证泰国成为亚洲又一个令人惊叹的传奇。

繁荣下的危机

泰国的发展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了,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不落,但是危机的种子也早已埋下。随着泰国经济的迅速增长,特别是金融自由化政策的实施,大量的贷款被投入房地产和民间消费领域,

经济繁荣泡沫下的危机越来越清晰。

1996年对泰国来说是一个转折期,经济开始出现各种衰退的迹象。

这一年,出口贸易额第一次出现负增长,经济增长率开始大幅度放缓,

财政赤字、贸易逆差、不良债权

纷纷而至,彻底压垮了泰国的经济市场,下半年泰铢的币值开始下跌。

到1997年5月,

泰铢币值的下跌引发了股市价格的下跌,

即使泰国政府开始抛售外汇储备来稳定币值和汇率,也已经难以挽救岌岌可危的经济形势。再遇上索罗斯蓄谋已久的货币狙击战,泰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彻底陷入金融危机的泥潭。

1998年泰铢和美元的汇率贬值了一半,可见这场经济危机对泰国的打击之重。

所有

经济危机的到来从来不是偶然的,都是积重难返的恶果。

就泰国而言,之所以没有获得像新加坡那样的发展机会是因为错失良机,虽然都是二战后发展的,但是新加坡的发展时间更早一些。

泰国赶在了第二波发展,竞争压力更大一些。其次和新加坡相比,

泰国的人口数量显然不是一个量级的,

随之而来的管理问题也更加棘手。其实这场危机和泰国人们的习性也有很大关系,泰国是个信仰佛教的国家,因此泰国人民有着天然的佛系特征。

对于经济并没有像中国这样的5年10年计划,而是随遇而安,导致危机到来时无力招架。

不过,最深层次的原因是泰国在缺乏制约机制的情况下,

对实行金融自由化操之过急,

导致国际资金在泰国有利可图之时蜂拥而至,而在出现衰退迹象的时候就纷纷撤离。

同期的中国由于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化和开放程度没有泰国那么高,受到的影响自然也没有这么厉害,只有香港被波及,国家为了维护香港的繁荣砸入大量的外汇用来维持港币的币值。

当时的***实行对外和对内两套政策,坚决维护人民币的币值,

以扩大内需为着手点,促进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这期间,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拉动了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快速提高,让中国平稳度过这场席卷亚洲的经济危机,并带来了随后中国数十年的经济繁荣。

事后我国吸收了泰国等国家在这次事件里暴露出来的弊端,

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让经济全面发展。

后来居上

面对一塌糊涂的经济市场,泰国也曾经积极自救过,但是泰国的好运气似乎已经用完了。政治上,泰国早已经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打着民主代议制的旗号,内部的腐败和党派争斗却十分严重,

政治局势多次陷入紧张状态。

政治家们想的不是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福利,而是怎么填满自己的腰包,朝令夕改的法令、投机取巧的战略都是这时候的产物。直到2001年的大选他信当选,

开启了泰国政权相对集中的新局面,

这种情况才有了改善。

他信用大量的资本入场刺激需求,推动投资增长和经济复苏。但是好景不长,2006年他信政府由于腐败的丑闻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从此泰国进入了长期动荡,短期平静的政治时代,

因此导致了经济局面的一团乱麻。

在泰国还在经济和政治的泥潭时,

中国已经吸收了经验和教训,

在不断加强金融体系的建设的同时,收纳了西方国家对东亚大多数的投资与需求,也截流了日韩的产业转移。

而1997年经济危机过后,

泰国的GDP就以龟速增长着,

去年泰国的人均GDP是8005美元。

而中国已经超过了10000美元,当中国已经站在新的起点时,泰国却还在原地徘徊,不禁令人唏嘘。经历长期的停滞,泰国已经被当年的

"老粉丝"

中国一举反超。

如今甚至面对着被越南等国家赶超的危险,虽然经历了20年的经济繁荣时期,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意志和努力去追求国家的自主创新,最终止步于此。

泰国的未来会怎么样,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可以肯定的是,

如今的中国也是很多国家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了!

数据显示泰国经济发展迅猛,那如今泰国经济到底有多强?

早在20 世纪70 年代,人们已经注意到,重金属与农作物营养元素之间由于化学性质的相似性或者代谢途径的关联性,常常利用相同的转运系统进行吸收或储存,农作物中发生的重金属中毒症状常与一些营养元素的缺乏症状非常相似。不同营养元素的供应水平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重金属在农作物体内的运输和积累。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是相互促进的,也可以是彼此抑制的。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研究重金属与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有利于解决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的问题,而且对于正确理解重金属的毒性效应和合理、科学解决营养元素利用和重金属积累之间的矛盾都有重要意义。

1 营养元素与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

重金属与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近几年重金属污染生态研究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土壤中的重金属与阳离子营养元素间多为拮抗作用,而与阴离子营养元素间既可能是协同作用也可能是拮抗作用。

农作物体内重金属与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较为复杂。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在农作物体内蛋白质、核酸等重要物质的合成和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内营养元素的缺乏将会导致农作物体内物质代谢的紊乱,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产品的产量。

随着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日益严重,重金属胁迫干扰农作物营养元素的利用已成为农作物营养元素缺乏或生物有效性降低的主要原因。近30 年来,许多研究植物营养和植物生理的学者对植物体内营养元素与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发现外部增加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供应可改善农作物体内的酶系统和代谢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受重金属胁迫的影响。

硒能促进农作物抗氧化物质的形成,增加其对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抗逆性,减少对重金属的吸收。SCH?TZENDUBEL 等发现,硒和镉都可与某些蛋白质中半胱氨酸的巯基发生部分结合,外源硒的供应可使水稻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底物谷胱甘肽含量增加,促进镉与巯基的结合。

硒与镉也可能形成CdSeO3,使镉的溶解性下降,吸收量降低。硒与其他重金属结合也能生成难溶化合物,抑制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减少植株体内重金属的累积。硒也可能促使重金属从农作物代谢活跃的细胞点位上移除或通过改变细胞膜对重金属的通透性影响重金属在其体内的转运。

因此,施用硒肥可减少水稻等农作物镉污染的风险。SHANKER 等的盆栽试验发现,硒可以降低萝卜对汞的吸收,原因可能是硒和汞在土壤中形成难溶化合物。

硅能促进农作物生长、改善其抗逆性,显著降低镉和铅在水稻等农作物中的迁移。施入土壤的硅肥中所含的硅酸根离子可与镉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易被植物吸收的硅酸盐而沉淀下来,降低农作物对镉等重金属的吸收。

硅作为水稻的营养元素,可以提高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根系活力、降低细胞膜的透性,从而提高水稻对重金属的抵抗能力。叶面喷施纳米硅制剂可缓解重金属对水稻的毒害作用,且籽实中镉、铅、铜、锌的吸收量在喷施硅制剂后均显著降低。另有研究表明,由于硅与镉发生了沉淀,阻止镉向上迁移,可以显著降低土壤镉的迁移能力,从而可以减少农作物地上部分的镉积累,达到降低稻米中镉含量的目的。

叶面喷施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降低或消除重金属对农作物的毒害作用,降低农作物体内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有研究表明,氮肥的施用可以减轻铅和锌等重金属对冬小麦幼苗叶和根的生长抑制作用,并随施氮量的提高而增强。

叶面喷施磷肥可以改善由铅毒害作用引起的农作物缺磷症状,土壤施磷可以降低铅的生物有效性,已在菠菜、胡萝卜、燕麦和黑麦草等农作物中得到了验证。丁凌云等研究表明,叶面喷施KH2PO4能提高水稻产量,降低铅、锌、镉在稻米中的积累。SINGH 等发现,施用钾肥可以明显降低小麦植株中锌的浓度。研究镉在小麦细胞中的迁移途径时发现,细胞壁表面的COO- 易与镉结合而使镉被大量截留在细胞壁上,不进入细胞膜内。

钙、镁、锌等可在农作物体内与重金属竞争吸收和运输位点。研究表明,高浓度的重金属有抑制农作物对钙、镁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转运的能力,如经镉处理的小麦幼苗其茎和叶中富集的镉含量明显增加,而钙、镁等营养元素的含量明显下降;锌浓度的增加可降低农作物体内镁等元素的浓度。

因此,钙、镁等营养元素的充足供应有利于缓解重金属的毒害作用。这是因为农作物中的钙、镁有利于其根系细胞维持正常的渗透系统。

在镉胁迫下,比较添加钙与不添加钙的情况发现,添加钙可使玉米根、叶细胞器和细胞质中钙含量显著增加,而镉含量显著下降;在不添加钙的情况下,镉可导致叶绿体无基粒,或基粒片层排列紊乱,嗜饿颗粒数增加。这是因为钙对镉胁迫下玉米叶片正常结构和功能的保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铁可影响农作物的叶绿体功能、协调生理功能、影响重金属吸收和运输,因此通过叶面喷施改善农作物的铁供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镉等重金属在其体内的积累。一般情况下,农作物体内铁含量充足,则锰、铜、锌、镉等重金属含量就低;而铁缺乏则锰、铜、锌、镉等重金属含量就较高,这可能与铁转运子基因的表达有关。

COHEN 等研究了豌豆在铁缺乏和铁充足条件下的镉吸收动力学,结果表明,铁缺乏条件下豌豆对镉的最大初始吸收速率为铁充足条件下的近7 倍。镉在不同铁供应状况下的吸收差异可能与IRT1 基因的表达有关,IRT1 是从拟南芥中克隆的铁转运子基因,铁缺乏能够诱导其表达,促进铁的吸收和转运,同时也会促进镉等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铁缺乏条件下镉吸收速率的增大也可能与诱导细胞质膜中质子泵的激活有关。FeSO4 作为一种微量元素肥料在镉污染土壤上施用,既能使农作物增产,又可减少镉在农作物体内的积累。

研究表明,稀土元素对重金属胁迫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叶面喷施钕或其配合物,能缓解铅对绿豆、小白菜、菠菜的伤害。在镉胁迫的菜豆、玉米幼苗叶片上喷施镧,可减轻镉对幼苗的伤害程度。叶面施用100 mg/L镧-甘氨酸配合物能减轻镉对小白菜造成的伤害,提高小白菜光合速率、希尔反应活力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叶绿素及核酸含量,减少丙二醛与镉含量,降低细胞质膜透性。

此外,施用赤霉素、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氨基乙酰丙酸、水杨酸、脯氨酸、甘氨酸、甜菜碱等生理调节物质亦可减轻重金属对农作物的毒害作用。施用细胞分裂素类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可缓解汞对水花生的毒害作用。施用水杨酸、脱落酸能减轻大麦幼苗受镉的毒害作用。喷施萘乙酸可降低镉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片中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可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及蛋白质水解,还可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

植物具有复杂的机制对元素的吸收、转运和外排进行精密调控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目前关于植物元素平衡途径及调控网络仍不是很清楚。以往人们的研究往往停留在两种或者少数几种元素,但实际上植物体内元素的平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有人认为,近几年兴起的离子组学方法可为进一步揭示植物体内的营养元素与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手段。

目前,虽然人们对农作物体内重金属与营养元素的关系已做了较为广泛的探讨,但总体上对相关机制研究还不深入。研究条件、研究方法及供试农作物的不同,获得的结论不尽相同,甚至相互矛盾。有关重金属与营养元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更有待深入研究。

2 叶面生理阻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利用农作物叶面生理阻隔剂阻控农作物体内重金属积累是近年来中国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研究的一个新方向,主要通过在农作物细胞壁上沉淀或螯合重金属以及提高农作物对重金属抗逆性等手段来减少甚至完全阻断重金属向食物链转移。由于这一技术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操作方便等优势而倍受国内研究者的青睐。从国内现有的相关专利来看,现有的叶面生理阻隔剂大致有以下几类:

(1)硅基(包括有机硅和无机硅)成分的叶面生理阻隔剂,相关专利有103789114A(专利号,下同)、101907029A、103864531A、105075763A、101851133A、101830735A 等。

(2)硒或稀土元素成分的叶面生理阻隔剂,相关专利有103804091A、102356739A、104788156A、104322335A、101597191A、104003815A、103766182A、102964177A 等。

(3)氮、磷、钾及常规微量元素(钙、镁、铁、硼、锰、锌、钼、钛、硫)为主要成分的叶面生理阻隔剂,相关专利有103749223A、103314999A、103314693A、10501039A、101507400A、102653486A、104478556A、104082341A 等。

(4)农作物生理调节物质类叶面生理阻隔剂,相关专利有103392401A、104025921A、102356739A、102550313A、104823738A、101940112A、103980030A、103936495A、102653486A、102653485A、104221796A、104322336A、101940113A、103650817A 等。

目前,中国从事农作物叶面生理阻隔剂产品开发及试验效果研究的机构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南部地区,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主,也有部分基层农业部门。常用的试验农作物主要有水稻、蔬菜、瓜果等。涉及的重金属以镉为主,铅、砷、汞等也有涉及。

由于欧美国家耕地资源问题相对不是很突出,因此相关专利不多。在美国专利局、欧洲专利局、世界贸易组织的知识产权组织等网站仅检索到的3项相关专利,其中1 项还是中国学者申报的。

从一些初步的试验结果来看,使用叶面生理阻控技术的效果因产地、农作物类别不同而不尽相同。

李芳柏等的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硅肥,水稻增产29.6%,稻米砷下降28.2%(质量分数,下同),镉下降40.2%。

王世华等的盆栽试验表明,喷施硅肥后,水稻谷物中镉下降17%~53%,铅、锌、铜分别下降26%~41%、29%~34%、45%~53%。

刘杰的试验表明,叶面喷施降镉灵叶面硅肥,水稻谷物增产5%,镉下降40%,抑制了重金属由叶面向籽粒迁移。

崔晓峰等发现,叶面喷施硅肥可促进生菜生长,提高POD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活性,生菜地上部分镉和铅分别下降33.5%~40.1%、55.2%~63.3%。

刘传平等的研究表明,叶面喷硅肥后水东芥菜中镉、砷、铅分别下降24.5%、26.4%、22.5%;同时,喷施硅肥和铈肥,镉、砷、铅分别下降42.6%、40.0%、36.8%。

刘吉振等的研究表明,喷施硅后,盆栽辣椒中镉下降13.4%~26.1%。

叶面喷施硒肥对农作物中重金属的下降也有明显的效果。蒋斌研究表明,叶面喷施纳米硒肥和硒+壳聚糖复合肥,水培生菜中镉分别下降19.24%、21.13%。水稻叶面喷施硒肥后,稻米增产16.2%,镉下降8.6%~17.8%。蔬菜和瓜果叶面喷施硒肥后,西红柿和蒜苗中镉均下降24.46%;番茄和黄瓜中镉下降60.6%~75.8%;西瓜中镉下降6.61%~66.13%,铅下降4.55%~83.33%,同时其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也有所下降;草莓叶片和果实中镉分别下降10.20%~94.65%、18.33%,铅分别下降38.86%~76.80%、77.71% ;柿子中的镉、铅和汞含量显著降低。喷施硒、硅、钼复合肥,小白菜、辣椒中镉均下降1.9%~20.6%。硒和硅的联合喷施,水稻产量可增加43.8%,谷物中砷可下降46%。

叶面喷施稀土元素,能降低玉米、绿豆、小白菜等农作物的镉毒和铅毒症状;生菜地上部分镉和铅分别下降31.7%~45.3%、26.7%~71.4%;番茄中镉下降19.4%~37.0%,黄瓜中镉下降32.0%~49.8%;油菜茎叶中铜、锌、镉、铅和镍分别下降2.91%~7.82%、2.91%~6.99%、7.26%~20.92%、6.32%~15.79%、7.69%~21.31%;水东芥菜中镉、砷、铅分别下降22.9%、26.0%、32.5%。叶面喷施锌,生菜镉下降37.02% ;西红柿镉下降37.01%,对铅无明显的影响;糙米镉下降41.9%。叶面喷施铁,菜心镉、铅、铜分别下降4.3%~35.5%、6.17%~50.30%、8.34%~33.40%;蕃茄果实中镉下降2.8%~8.2%。

3 应用前景

重金属与许多生命必需的营养元素相互影响双方的功能发挥,补充营养元素可减轻农作物中重金属的毒害作用。硅、硒、氮、磷、钾、钙、镁以及一些微量元素是农作物的有益元素,采用叶面喷施作为生理阻隔剂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控农作物中重金属的积累,还能促进农作物生长、产量增加、品质改善。由于成本低、操作方便,许多研究者认为,对于中轻度污染土壤,叶面喷施是一种方便有效、不误农事的生理阻隔方法,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与国外相比,中国对叶面生理阻隔剂探讨的范围较广,生理阻隔剂产品研发与应用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特别在水稻中重金属控制的应用研究上。但有关叶面生理阻隔剂控制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基础理论研究还不及国外。目前,中国利用农作物叶面生理阻隔剂调控农产品中重金属积累的技术还是不够成熟,大多数产品缺乏广泛的田间试验评估,施用效果不够稳定,施用方法有待提升。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化的标准,当前中国叶面生理阻隔剂品种繁多,令使用者无所适从,急需建立规范化的叶面生理阻隔剂标准;同时,由于缺乏规范化的施用技术,使用者由于不规范操作导致达不到应有的施用效果。因此,应重点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

(1) 农田重金属污染高效农作物叶面生理阻隔剂研发。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不同农作物叶面生理阻隔剂控制农产品中重金属的效果,从而筛选出高效的农作物叶面生理阻隔剂。

(2) 农作物叶面生理阻隔剂的适用范围研究。在不同地区、不同轮作制度及不同水肥管理情况下,研究叶面生理阻隔剂对农作物重金属的阻隔效果,从而确定其适用范围,探讨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土壤肥力)、喷施时间、喷施剂量及浓度、喷施次数等对叶面生理阻隔剂阻隔农作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3) 筛选能提高叶面生理阻隔剂效率的助剂,进行复合型叶面生理阻隔剂的研发。通过叶面生理阻隔剂与表面活性剂、络合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配合施用,筛选出低毒且能高效阻隔重金属吸收的配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多种配方的搭配试验,研究复合型叶面生理阻隔剂。

(4) 加强叶面生理阻隔剂的田间示范及施用技术与规范研究。选择较成熟的叶面生理阻隔剂可在多地开展田间示范研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矫正施用技术以提高其效率,最终形成相关技术规程。

现在泰国的经济非常强大。

泰国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国、是鱼类产品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是世界最大的生产者,占世界的32%。冷冻虾是在泰国生产的。泰国农产品是泰国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密切的生产、加工、流通贸易链条。泰国富含铅、锰、锡石灰岩、大理石等矿物质。其中,锡的蕴藏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一。泰国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油页岩。丰富的矿业和农业资源为泰国提供了自给自足的生产材料。泰国是新兴的全球制造国家。根据2016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调查,泰国的制造业产量排名世界第14位。

泰国的制造业领导者主要是电子零件制造,汽车和纺织品。电子产品是泰国最重要的产业,泰国每年制造上千万件家用电器。泰国政府在电子工业园的建设吸引了更多的跨国电子公司。泰国在世界汽车制造业中排名世界第12位,它是东南亚最大的汽车制造国,也是亚洲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国。

曼谷作为东南亚汽车城市而闻名,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汽车制造商来泰国建厂,超过2,400家汽车相关企业在此落户。泰国的纤维产业,从纤维制造到服装生产,涵盖了整个产业链的方方面面。面向全球高、中、低市场,可提供多种服装,是东南亚纤维贸易中心。自1985年以来,泰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国之一,在世界服装出口企业中排名第13位,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美国是泰国纤维和服装的最大买家,占泰国纤维出口的三分之一,其次是欧盟、东南亚、东亚和中东。泰国的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产值达到2.5万亿美元,2018年将增长20%,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7%。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20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