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阜阳铁路旅游景点介绍大全

阜阳旅游景点有哪些

阜阳铁路旅游景点介绍大全

阜阳旅游景点有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阜阳生态园、颍上县八里河风景区、姜尚温泉、颍东欢乐城游乐园、颍上尤家花园、五里湖生态湿地公园等。

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迪沟旅游风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生态祈福,感受融于自然的佛教文化。门票价格在:34元左右

颍上县八里河风景区:4A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颍上县南部的八里河镇,南临淮水,东濒颍河,景区主要由“世界风光”、“锦绣中华”、“鸟语林”、“碧波游览区”这几部分组成。

阜阳生态园: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欧阳修路阜阳生态园,景区所在地古颍州西湖,兴于唐而盛于宋,。门票价格在:50元左右

颍上尤家花园:尤家花园第一景区以盆景、花木为佳,景色秀丽宜人。步入大门,迎面是太极石,石上地龙松盘绕,中间圆形花池名叫三环套月,奇花异草布满池中,72棵梅花桩环绕一周。花池东边有梅岭,取“十月先开岭上梅”之意。

姜尚温泉:位于安徽阜阳市临泉县牛庄乡102国道路北牛庄乡中心学校西650米路北,美丽源于自然,健康出于温泉。门票价格在:38元左右

颍东欢乐城游乐园: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开发区阜蚌路112号阜阳东高速入口处,一座综合型旅游度假之城。门票价格在:140元左右

五里湖生态湿地公园:五里湖生态湿地公园紧贴着颍上县县城西侧,北端距S12滁新高速1公里,南端至八里河风景区,分三大部分,北段城市森林,中段印象水乡,南段湿地天堂,现在北段和中段都可以游玩,南段还在建设。

阜阳周边旅游景点大全 自驾车旅游

阜阳周边旅游景点大全,自驾车旅游:

1、阜阳文峰公园,位于阜阳市颍州路,因园内有文峰塔而得名,文峰公园的北门,与文峰塔隔濠河相望,公园建成于1989年,占地10公顷,具有水包园、园包水的特色,造园艺术独具魅力,能给人美的享受。

2、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两岸,是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处,因阜阳在北魏以后称颍州而得名,为唐、明、清历代名胜。

3、 九天瀑布,位于锦绣中华园内南侧,长有90米,高达20米,设有9.9米高的观世音像,瀑布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有着动人的声感,吸引游客前来欣赏照相留影纪念。

含义

阜阳拥有长三角和中原城市群“双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国家战略交汇叠加,被国家确定为长三角一体化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区域重点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和中原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

阜阳的代表文化是淮河文化,是甘罗、管仲、鲍叔牙、吕蒙、刘福通的故里,晏殊、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颍州西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齐名,颍上县八里河风景区为国家AAAAA级风景区、阜阳生态园和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均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安徽阜阳旅游景点大全

安徽阜阳旅游景点大全:

1、阜阳市清颍公园:阜阳清颍公园始建于1953年10月,占地9.7公顷。地处颍泉区商业中心,繁华地段,滨河而建,四季花香鸟语,毓秀隽朗,素有“绿色明珠”、“城市氧吧”之称。

2、安徽界首两湾国家湿地公园:安徽界首两湾湿地公园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界首市境内,主要由淮河二级支流的泉河部分河段和马湾、南季湾、蒋杨沟、九龙口五部分组成。

3、阜南淮河公园:阜南淮河公园又称南湖公园、南山公园。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境内,S202省道东侧,占地50公顷,是淮河臂弯上的璀璨明珠,是融自然风光、生态景观、文化景观和现代化的游乐场于一体的示范区。

4、颍泉区古西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阜阳颍泉区古西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位于颍泉区中市街道古西湖遗址,阜阳生态园西侧,规划总面积 7.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3.1平方公里。

5、颍上县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迪沟镇生态路与颍利路交叉路口往东南约150米,是一座由荒凉湾地开垦而成,集生态旅游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湿地旅游风景区。

6、阜阳生态乐园:阜阳生态乐园,位于阜阳市颍泉区欧阳修路,由古颍州西湖遗所在地的泉河洼地改建而成,是一家集农业观光、文化传承、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类旅游景区。

7、华夏丝绸博物馆:华夏丝绸博物馆中庭以瓷砖图案展示嫘祖始蚕、张骞出使西域开通陆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开通海上丝绸之路、黄母传道和蚕桑丝帛的发展历程。

8、阜阳市颍上八里河景区:八里河风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环保“全球500佳”,地处安徽省阜阳市东南的颍上县。

9、颍上县尤家花园·五里湖生态湿地公园:五里湖生态湿地公园,位于安徽省颍上县城区西侧,北起三岔沟,南至八里河马砖桥,规划景区总长度为9.8公里,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根据五里湖的地形地貌,共分为三大部分。

10、阜南县王家坝水利风景区:王家坝水利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阜南县淮河、洪河、白露河三河交汇处,依托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而建。

安徽阜阳有什么好的旅游景点

名 胜 古 迹

文峰塔文峰塔位于阜阳城中心干道颍州路附近。近史志记载,因奎星楼不高,文星不太显露,所以当地文风不振,功名不多。康熙三十五年(1796年)于此建文峰塔,以振兴阜阳文风。塔为全砖结构,七层八边形,高31.8米。各层有塔心室,一层独为一室,北门为阶梯入口,有盘旋梯道贯顶。一、三、五、七层四方有四券形门;二、四、六层,在南、西、东三面各有三门。塔为密檐楼阁式,每层叠涩出桅,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支承挑出的密檐。顶部起脊挑角,三叠珠式宝剑,由铁制五叉刹杆贯串攒尖,造型朴素庄严。

奎星楼

奎星楼,位于阜阳市老城东南城墙交结处,又称拐角楼。据传晴日登楼可望霍山,故旧县志又称“望霍楼”,俗称“三篷塔”。

原为明万历二年(1574年)知州赵世相扩建南城所建敌楼。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全砖结构,三层六边形,通高9.93米,叠涩出檐,起脊翘角,结顶饰铁制舞凤,六角制铜制响铃(1981年重修时改铁制铃)。凤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有瑞应,故顶饰具有传统文化性质

颍州西湖

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两岸,是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处。因阜阳在北魏以后称颍州而得名,为唐、明、清历代名胜。

南湖公园

颍上南湖公园位于颍上县城南10公里处,距阜阳60公里,整座公园建在一个有一万多亩水面的自然湖面上。公园分南北两大部分,北部建有三个面积 40-60亩的人工岛,每岛一景,各具特色,中西合璧,古今辉映,创意新颖。南部湖中以十二生肖形象为特征零星散布十二小岛。以各式游艇穿行其间。南北园景以逶迤曲堤和卧波拱桥分界。曲堤两侧绿柳披拂,参差夹道,漫步堤上桥畔,大有杭州西湖韵味,虽无山水相映而成趣,却有水天相接之奇观。尤具特色的是北园口之卧波于清澈水面的长廊,长廊两端各以九曲桥连通大岛景点,长廊造型及廊中彩绘与北京颐和园相仿,几百幅山水人物图布满雕梁画栋,廊中留有 150个碑位,拟请中国著名书法家将唐诗三百首书写后刻于碑上,造成中华唐诗三百首长廊碑的绝景。

张庄公园

张庄公园位于颍上县谢桥镇小张庄,距县城20公里,始建于一九七八年,由小张庄村投资兴建。一九九五年进行扩建改造,现占地面积为120亩。

淮上公园

淮上公园坐落在颍上县城西五里湖畔,建于1923年,原系豪绅尤荫轩的私人花园,名为“游园”,人们又可以其姓而名其园,俗称“尤家花园”。解放后,改名为“淮上花园”。1954年,公园曾被洪水淹没,“十年动乱”中,它又遭到严重破坏。但经过多次拨款整修扩建,恢复了园容,丰富了园景,面积由原来的二万六千余平方米扩大到四万余平方米,使公园面貌焕然一新

阜阳旅游攻略景点必去

阜阳旅游景点必去的有:颍州西湖、竹音寺、文峰塔、八里河风景区、阜阳生态园、颍上县江心洲滨河公园等。

1、颍州西湖:湖中有岛、岛中有潭,绿柳盈岸,芳菲夹道,花木扶疏。景区主要的景点有:碑林公园,建有碑林长廊、碑林八卦阵,荟萃了当代名书画家真迹五百余幅。百龙亭、八仙、十二生肖等石雕,惟妙惟肖,令人拍手叫绝。紫竹院,建有假山、游泳室等。

2、竹音寺:皖北地区最大的寺庙,现被评为中国名寺。全寺由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两座建筑群组成,大殿左右各有钟楼鼓楼及弥勒佛石像,寺内有放生池、古圣水井、敲棋厅、诵经阁、千鸟园、斋良居、百花园、盆景园等。其中亚洲地区最大的五百罗汉堂位于该寺大雄宝殿地下室内。

3、文峰塔:位于安徽省阜阳市中心干道颍州路文峰公园内,文峰公园因此得名。据史志记载,因奎星楼不高,文星不太显露,所以当地文风不振,功名不多。康熙三十五年(1696)于此建文峰塔,以振兴阜阳文风。文峰塔是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八里河风景区:南临淮河,东濒颍河,景区融中西建筑于一体,尽显建筑文化和园林文化的魅力。游客在此可行走栈桥,览万顷碧波于脚下;可乘坐舟船,赏十二花岛于四时;可进明清古宅,赏砖瓦缝合、斗拱飞檐。

5、阜阳生态园:位于阜阳市西北郊,园中种有大量花草和果树,春天和秋天可以来此赏花,夏天和秋天可以参与采摘活动。生态园中还有动物园、游乐园,适合亲子游。阜阳生态园的正大门在东部,园中央拥有大片湖面,园中各区域都围绕着湖水展开。

6、颍上县江心洲滨河公园:是一个集文化、休闲、绿化、美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景观公园,以人文、自然、和谐为主题进行设计构思,整个公园处处透“绿”显“水”,形成人在绿中、绿在水中、水在林中的美丽画卷。

上海一公园,百余年历史,百余处景点,中西合璧,闹中取静

颐和园包括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部分,园内山水秀美,建筑宏伟。全园有各式建筑3000余间,园内布局可分为政治、生活、游览三个区域。政治活动区,以仁寿段为中心,是过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办理朝事、会见朝臣、使节的地方。生活居住区,以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为主体,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之地。风景游览区,以万寿山前山、后山、后湖、昆明湖为主, 是全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世界古典园林中享有盛誉的颐和园,布局和谐,浑然一体。在高60米的万寿山前山的中央,纵向自低而高排列着排 云门、排云股、德辉殿、佛香阁、智慧海等一组建筑,依山而立, 步步高升,气派宏伟。以高大的佛香阁为主体,形成了全园的中心线。沿昆明湖北岸横向而建的长廊,长728米,共273间, 像一条彩带横跨于万寿山前,连结着东面前山建筑群。长廊中有精美柁画 14000多幅,素有“画廊”之美称。位于颐和园东北角,万寿山东麓的谐趣园,具有浓重的江南园林特色,被誉为 “园中之园”。

占全园总面积四分之三的昆明湖,湖水清澈碧绿,景色宜人。在广阔的湖面上,有三个小岛点缀,其主要景物是西堤、西堤六桥、东堤、南湖岛、十七孔桥等。湖岸建有廓如亭、知春亭、凤凰墩等秀美建筑,其中位于湖西北岸的清晏舫(石访)中西合璧,精巧华丽,是园中著名的水上建筑。后山后湖,林茂竹青,景色幽雅,到处是松林曲径,小桥流水,风格与前山迥然不同。山脚下的苏州河,曲折蜿蜒,时狭时阔,颇具江南特色。在岸边的树丛中建有多宝琉璃塔。后山还有一座仿西藏建筑——香岩宗印之阁,造型奇特。苏州街原为宫内的民间买卖街,现已修复并向游人开放。拥山抱水,绚丽多姿的颐和园,体现了我国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前身是清漪园,取“颐养太和”之义。颐和园是清朝的皇家花园和行宫。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88年慈禧移用海军经费约3000余万两银子,重加修建,取“颐养冲和”之意,改清漪园为颐和园。1900年再次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1902年重修,即成现在的规模。辛亥革命后属溥仪私产,1914年由逊清皇室售票开放。1924年辟为公园。1949年后成为北京主要游览点之一。

现在的颐和园是万寿山和昆明湖的总称,总面积290公顷。全区布局可分为政治活动区、生活居住区和风景浏览区三个部分。政治活动区以仁寿宫为主体,是召见群臣、处理朝政的地方;风景浏览区是以万寿山为中心,分为前山、昆明湖、后山三部分;乐寿堂是其寝宫。颐和园计有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长廊728米,彩画8000余幅,是其它苑圃所不可及的特色和长处,被列为我国十大名胜之一。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颐和园规模宏大,总面积达294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颐和园是一个兼具“宫、苑”双重功能的大型皇家园林。 颐和园的面积达290公顷(4350亩),其中水面约占3/4。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山脚下建了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犹如一条彩虹把多种多样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波连缀在一起。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造园艺术的特色在于:这座巨大的园林依山面水,昆明湖约占全园面积的3/4。但它的水面并不单调,除了湖的四周点缀着各种建筑物外,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一座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优美的桥。颐和园里有许多景点是效法了江南园林的一些优点。如谐趣园就是仿无锡寄畅园建造的。西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苏堤。颐和园前山的正中,是一组巨大的建筑群,自山顶的智慧海,往下为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的两边,又有许多陪衬的建筑物。顺山势而下,又有许多假山隧洞,游人可以上下穿行。颐和园的后山,其设计格局则与前山迥然而异。前山的风格是宏伟、壮丽,而后山则是以松林幽径和小桥曲水取胜。

游颐和园建议你最好从东宫门开始。东宫门是正门,门外的牌坊经过修缮,重展秀丽风采。门口有两只造型生动的铜狮,是清漪园时期的遗物。东宫门台阶正中,有一块龙云石,上刻二龙戏珠图案,精致、活泼。 入门西行,过仁寿门,这一部分都叫东宫门内。主要建筑有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等。 仁寿殿原名叫勤政殿。1890年重建时,为了迎合慈禧希望长寿的愿望,根据"仁者寿"的古语,改为仁寿殿,它是慈禧在园里召见群臣和处理国事的地方。您在这里可以看到不少珍贵古物。如商代的青铜器皿,翠鸟羽毛粘贴的洞庭风景,天然树根雕刻的狮子,200年前的国产镜子…… 长廊,全长728米,是我国园林建筑中最长的廊子。长廊顶部有彩画14000多幅,有“画廊”之称。

前山部分主要有排云殿、佛香阁等景区,是全园的中心建筑群,建筑形式丰富而辉煌华丽。 佛香阁是中国古建楼阁的代表作,是颐和园的标志,高21米,建筑在20米高的石砌台上,以8根大铁梨木为擎天柱,顶为八攒尖式。阁内二至三层有旋转式楼梯,登阁远望,西郊景物尽收眼底。 排云殿是全园的精华汇集之处。它的最前端是位于湖岸的一座牌坊,南北两面题着:“星拱瑶枢”,“云辉玉宇”。在牌坊和排云门之间,有四季常青的柏树,还有12块形状不同的太湖石。有的象虎,有的象龙……据说是按照12属的形象选择出来的。门前两侧分立着两只精美的铜狮。进门正中为排云殿,建筑居万寿山中心,是慈禧接受百官庆寿朝贺的地方。殿前丹陛平台,绕以石栏,上列铜龙、铜凤、铜鼎。台下有铜缸及露陈座。当年,石座上陈设青铜器,以示皇家之富。

后山部分的景色与前山不同:前山豪华;后山幽静。 后山山路盘旋曲折,山下流水清澈,山上松柏郁茂,灌木丛生,颇有江南情调。主要的建筑有:景福阁,苏州街,谐趣园等。 景福阁是慈禧赏月赏雨的地方。 苏州街,原称买卖街,街的南北两侧店铺依山而建,面水开业,现已重新修复,游客可兑换清朝式铜钱购货,展示了仿古旅游江南商镇的风貌。 谐趣园为“园中之园”,具有江南庭院风格,其趣有三:声趣、楼趣、桥趣。 后山还有一条长达数百米的“丁香廊”。春天来临的时候,丁香花盛开,香气袭人。 南湖部分:昆明湖上有一座南湖岛,龙王庙位于南湖岛的中央,远远望去好像一座神话中的海上仙山,连接龙王庙和东堤的那座十七孔桥,长年卧在万顷碧波中,桥柱上雕有姿态各异的狮子544只。桥全长150多米,宽8米,由十七个卷洞组成,桥的两头有4只石刻异兽,形象威猛生动。桥东的廓如亭,俗称八方亭,占地140余平方米,亭有内外三圈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亭顶采用重檐攒尖的形式,造型舒展而稳重,居国内现存同类建筑之冠。东岸有一只铜牛,卧置在刻有波浪的青石座上,牛背上篆刻有清乾隆御笔《金牛铭》,意为镇压水患。

颐和园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容纳了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格,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 颐和园中的主体建筑是万寿山上的佛香阁。佛香阁建筑在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阁高40米,有8个面、3层楼、4重屋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 回廊和角亭建筑是园林的常用形式。颐和园的长廊长约728米,为世界长廊之最。廊上绘有图画14000余幅,均为传统故事或花鸟鱼虫。昆明湖东岸的8角重檐廓如亭,也是中国最大的。此外,万寿山顶的无梁殿,全用砖石砌成拱顶,没有一根支撑物,技术水平极高。 颐和园体现出的铸造雕刻技术也是一流水平,如昆明湖东岸的巨大镇水铁牛,形态逼真,背上还铸有铭文;湖北岸的巨大石舫,雕梁画栋,精彩无比。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吸收了中国各地建筑的精华。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一个一个的封闭院落由游廊联通;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一道"苏堤"把湖泊一分为二,十足的江南格调;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筑;北部的苏州街,店铺林立,水道纵通,又是典型的水乡风格。

上海中山公园,是上海的大型公园之一,面积21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史称兆丰公园,1944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该园以欧式建筑风格为主,结合中国园林布局,巧妙地构成一个中西合璧的山水园林。

公园内景点众多,有大大小小100余处景观,全部参观完毕我大概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这些景观因景而异,各有各的特色,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十二个特色景观。

国庆前我写了《上海保存最完整的老公园,欧式庭院、中式园林,闹中取静》,介绍了公园的南部和东部。

现在我介绍的主要是公园南北主干道西侧区域,在音乐台的西侧,有一片密林,这里树木繁多,可以说是一个“ 植物标本园 ”,以中国特产树种如银杏、香樟、水杉、雪松等为主,另外还有一些不知道名字的珍贵树木,有很多都是第一次听说,如蚊母树、洛石等。

各种树木构造成一幅错落有致的密林,人行期间,发人幽思,仿佛就在做一个绿色的梦,枝条伸向天空,缠绵在一起,种类让人傻傻分不清。到处可见奇花异草不谢,青松翠柏长青的盎然绿意。

其中有一棵被列为上海市古树名木之一的大刺楸树,这是中山公园里的“园宝”,树龄100年,树高9米,胸围1.59米,冠径11米;它的代号是1409(就是上海古树名木编号)。

还有一棵叫做蚊母树,这是第一次听说,树木枝繁叶茂,不好取景拍照,仅仅照了个树冠,可惜的是树冠也没能拍摄一个完整的“大头照”。

哦,对了,还有这棵,说明牌模糊不清,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树。

我是没有方向感的人,在迷宫似的密林中里转了一圈,迷路了,看到一个紫藤缠绕的廊架,廊架旁有一个亭子,写着 六角亭 ,和地图对照了一下,重新确定了了方位。

六角亭就深藏于密林之间,清幽的很,坐在亭中休息了片刻,可以听到秋蝉、鸟鸣声,很契合“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境界

六角亭附近就是一片 水杉林 ,很多老人三人一群,四人一桌,打牌 娱乐 ,时不时传来一阵欢笑声。

水杉林向西,穿越一片黄檀林,经过一片草坪。来到了月季园, 这个景点有一个很美丽的名字叫“芳圃吟红”。 这个月季园建于民国时期,也是一个老园林了,说明牌上介绍的很美好:每逢月季花期,月季园中一片姹紫嫣红,迎风盛开的月季花千姿百态,润色秀美,芳香馥郁,引人入胜。

平心而论,我认为这里的月季花种植的太稀疏了,稀稀拉拉的不太好看,形不成花海,感觉不到视觉上的震撼。

月季园中间有一个雕塑叫 “四不像” 。 样子十分怪异,两翼张开似鸟类,头部像龙,纹着豹纹的身子,前两只脚好像是马腿,后两只好像是狮子腿,更奇怪的是头部还顶着一个圆盘。旁边的说明牌上介绍说,这个雕塑来自英国,是西方的龙兽形象。

“四不像”西南侧,香樟掩映下,有一个六柱四角的石亭, 名曰“春在亭”, 亭内有几位老者在打牌取乐。

“春在亭”后侧就是鸳鸯湖,湖水在绿树倒映下,一池碧绿,景色清新。 鸳鸯湖是两个人工湖,1958年开挖后,在湖岸上植树造林,形成“凹处聚水凸为山”的鸳鸯湖景区。 这个景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双湖环碧”。

湖池南面为绵延起伏的土山,地图上 叫后山 ,长约150米,最高处6米,山上小径密密麻麻,有很多是断头路;此处树木密布,到处可见藤萝缠绕香樟,修竹依傍海棠。我在山上迷了几次路,浪费了很多时间。

从后山出来,已经有些累了,看了一下地图,发觉错过了很多景点,走错了很多路。返回到四不像雕塑后,重新确定了游览线路。决定去“独木傲霜”、大钟亭等景点去看看,这是被错过的景点。

从四不像雕塑出发,向西北方向,越过后花园草坪,穿过一片树林,来到了 “独木傲霜”。 这里是公园的最西北角,所谓的“独木傲霜”,就是一棵大悬铃木。这株悬铃木来自意大利,经历了130多年的沧桑岁月,胸围已有5米,高约30米,树干粗短巨大,巍然屹立。

独木傲霜东侧就是钟亭,亭子屹立在一片香樟林中,有八根圆柱支撑,顶部就像一个叫做“铜拨”的打击乐器,亭子内有一些老人在闲聊。

钟亭前有一宽阔的泊油路,向东一直与公园的南北主干道交汇,路两侧有香樟林、黄檀树林、紫薇林、柞木林等。树林之间小径通幽,曲折纵横,我在树林里不敢欣赏,否则又会迷路。

在公园的中部位置,密林丛中,安静地躺着一个湖,名曰“莲香湖”。围绕着这个小湖,依自然风格构筑园林精品,有太湖石、小石桥、花架穿廊、山地竹亭、跌水、荷池水湾、石罅洞天诸景。园景高低错落,精巧自然,园道曲折幽深,起伏迂回,如入迷宫。

这个景点有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叫 “林苑耸秀” 。实际上就是一个精巧的南方园林,这里修竹乔松万载常青;奇花异草四季不谢。幽鸟啼声林深处,溪流潺潺伴耳边。重重藤萝绕老树,处处苔藓漫小道。

说起来惭愧,我的方向感真的太差劲!这里我又摸不着北了,只好在里面乱闯。里面的很多景点我虽然拍摄了照片,但是无法按照游览顺序描述。

我肚里这点墨水表达不出看到的景色,逛的又是晕头转向,还是请网友欣赏一下我拍摄的吧!

即使晕头转向,也不能不介绍一下三座小桥。

这个小桥叫“香花桥” ,它很短,跳远运动员一步就能跨过去;它很窄,两个人桥上相遇会造成交通堵塞。别看它这么小,可是 历史 很悠久了,传说古上海苏州河畔有法华寺,香火旺盛,交通便利,明代该寺庙附近发展为一个小镇——法华镇,这是上海最早出现的小镇,有“先有法华镇、后辟上海城”的说法。法华寺庙前有一座小桥,被称为香花桥,这个名字的由来可能与香火有关,也可能与花有关,具体已经无可考证。当然,公园内的这座小桥不是昔日的小桥。由于中山公园所在的位置正好是法华镇的区域,为了铭记 历史 ,这座小桥就命名为香花桥。

下面的这两座小桥让人傻傻的分不清,看上去就像一座拍摄角度不同的桥。事实上它们是一对距离非常近的鸳鸯桥, 地图上叫情人桥 。我参观的时候,正好有一对新婚燕尔的夫妻在桥上拍摄婚纱照。

情人桥的西侧就是牡丹园, 地图上叫“ 花墅 凝香” 。法华镇自南宋初年起,避难而来的洛阳人栽培牡丹,到明代即以“法华牡丹”驰誉江南,这里是上海最早建成的牡丹观赏园地。园内深处是绿树围护的牡丹亭,牡丹夹道而立,含苞怒放,各展风姿,园道两侧则绿草如茵,映衬得号称“花中之王”的牡丹格外富贵。园内除种植牡丹外,还配植芍药、贴梗海棠、山茶花、杜鹃等数十种花灌木,花色各异,疏密相间,形成特色鲜明的庭园景色。

在公园的西南侧有一荷花池,池水清澈可鉴,内有洁白莲花盛开,这里是公园主要景观之一,被称为 “荷池月色”。 池塘呈月牙形,背靠山坡,面对草坪,中间是以黄杨修饰的“中山公园”四个造型大字,字体规则方正,十分醒目。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38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