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做份小生意,安分守法,却遇上职业打假人,怎么办?
当你买到质量有问题的产品,是选择维护权益还是自认倒霉呢?
有一群人“积极维权”如今却不招人待见,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如果你做份小生意,安分守法,却遇上职业打假人,怎么办?
①
3月,厦门海沧区市场监管部门收到了一条关于“买到超市过期9小时的大米”的维权诉求。执法人员到超市核实确认情况属实后,消费者却表示不需要调解只需要奖励。详细调查后,发现该消费者的举报投诉不是单纯的维权,更多的是想从中牟利。
最终,由于该消费者举报的内容不属于市场监管领域重大违法行为,未能获得举报奖励。执法人员向他送达了《不予立案结果告知书》,引导他合理使用投诉举报权。鉴于超市销售过期食品,属于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已及时整改,市场监管部门向超市送达了《警示告诫书》,要求超市组织全体人员学习食品安全法,并对超市内所有食品进行二次巡检。
无独有偶,某男子于外卖平台在11家餐馆里购买了凉菜后将这11家餐馆举报到了市场监督局,并要求对这11家餐馆进行立案调查,违规售卖凉菜,要求进行罚款,并且给与他举报奖励。该男子举报后,这11家餐馆虽然被立案调查,但是并没有给予处罚而是警告整改,该男子要求的奖励也被拒绝了。男子不服气,于是进行了上诉。
可以发现,这些案例中的消费者都不是正常的消费者。他们通过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嗅到了维权致富的商机。没错,他们就是“职业打假人”。
②
原本,职业打假人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民众通过自身学习相关法律知识,通过法律途径主动打击市场流通的假冒伪劣产品,对市场消费环境起到净化作用。可现在味道却变了,越来越多的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然后借助法院的传票威胁商家赔偿,变成了敲诈勒索犯。
这种逐渐变味的打假行为,在大型商超警惕之后,甚至将 魔爪伸向法律意识淡薄的农民百姓。
图示的案例都还是比较简单的打假套路,明眼看着就知道这种自制的产品“三无”,“知假买假”索要赔偿。有的甚至会诱导下套,如在购买散装茶时引诱茶商给他做简易包装,目的说是送礼,拿到茶叶后,再反手告诉茶商出售三无产品,都是一赔十,茶商也只能有苦说不出。
各行各业都有可能被职业打假人盯上,不是说遵纪守法就能避免,他们擅长的就是找各种漏洞来打假。
企业、大型商超、线上店铺,发广告要坚持“真实性”原则、广告宣传内容切勿与实际不符,遵守广告法。广告用语避免使用最高级含义的词语,如最佳、最高、最便宜等。某卖橡皮筋头绳的网店,因为商品描述中使用了“最小”被人投诉,违反广告法,要求商家赔偿1000。橡皮筋一单才多少钱,得不偿失。
实体店铺,有注明有效期的产品一定要记得及时清理下架,周边的角落也要注意查看是否有摆放异常。不止防止自己失误没及时下架过期商品,还防止有人故意栽赃。
曾有职业打假人事先把面包藏在超市隐秘的角落,等过期再买来“索赔”。幸亏超市的货物记录完善,发现了当天的面包数量不对,最终通过监控发现男子的异常行为,打假人也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
产品的标签标识要符合法律、法规,必要的警示性标示不可少。打假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三无产品”,除去那些真正的“三无”,更多因此受累的就是那些自制产品售卖而又法律淡薄的人。
③
万一遇上职业打假人该怎么办?
小商家本就是度日子而已,哪里有钱能够赔偿。
当收到索赔消息时,一定要第一时间保留能确认对方是职业打假人而非正常消费者的证据。很多法律意识淡薄的人一被吓唬说上法院就拿钱私了,特别是卖农产品的。
“《食品安全法》中对食用农产品做出了定义: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重要的是在经过一些简单的加工后,没有改变产品的自然形态和化学性质。同时作出明确规定,销售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许可。”
如果被起诉,首要的就是积极配合行政机关调查,得到行政机关认可。按照法院的指示和法律规定,积极应诉,同样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职业打假人在法院一般会有多个案件,时至今日他们也没有那么容易胜诉。打假人被判败诉的理由主要有二,一是职业打假人不被认为是普通消费者,二是以购买意图论,认为职业打假人以营利为目的。
所以遇上了千万不能委曲求全,妥协让步今天这个“职业打假人”,明天、后天还会有下一个。积极应诉,让那些只为利益的职业打假人退却离开。
9块9卖父亲自制酸菜被索赔,"职业打假人"你脸都不要了吗?
沃柑,是一种新型引进品种和国内柑橘优化出来的优质水果!大面积种植在广西南宁等地区,最出名的是武鸣沃柑!了解水果种植的人都知道,对优化后的水果品种大多都难以保存,而沃柑的采摘季节一般都在,上一年12月份到次年的四月份左右!
品种研制出来,但是运输和储存成了一大难!要知道在南方瓜果可以多季采摘,北方由于气候和地域原因,瓜果种类单一,采摘量少!所以国家为了果农能够持续生存,允许少量或者微量添加剂来保证水果储存时间增长,单位果农减少损失的情况下,能够长途运输!
打假上榜
一年一度的产品打假开始了,国家为了防止各种产品大面积造假或者违规操作,为公民带来身体伤害或者不可逆转的损害!每年都会抽查一些产品产业,下派各种记者去明察暗访!
没想到一段小小的沃柑市场暗访视频,在民众心中掀起狂风暴雨!视频内容是记者暗访后录制的,记者访问果农,问道你们自己会使用采摘的沃柑!没想到果农随口说:“自己不吃,要吃的话也只吃那些新鲜的,刚从树上摘下来的!称清洗过的都是打了药的!”
这一段朴实的对话,却让很多民众对沃柑产生了恐惧感!很多民众说自己食用的水果光明正大地说打了农药,把民众身体健康放在了何处?
其实农产品,借用农药抑菌,并不是什么违反操作的事!国家为了解决股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对一些农用抑菌剂或者保鲜剂都有严格规定!沃柑保鲜一般用抑霉唑,咪鲜胺,24滴,百可得等!部分农药还会注明经农药处理后的果实,储藏要若干天后才能上市!而且这些药物在武鸣随处可见,记者随后也采访了农药店,售药人员表示,果农在购买后都会告知一定要按剂量使用!
市场大整顿,建议食用应季水果
很多农产品使用农药保鲜剂,都是微毒,或者低毒的!这么说来,一般农产品使用农药其实并不过分,但前提是有一个剂量!
之所以在315上榜,就是因为它的违规操作造成的!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对市场上的各批次沃柑进行抽查检验,目前还没有坏消息传来,所以民众也不必恐慌!
现在生活越来越好,对于物质需求越来越多!新骑士使用应季水果是可以避免药物对身体损害的,最直接途径!对于果农说自己只吃采摘的沃柑,而对于加工过沃柑,坚决不食用的做法,其实只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最过分的应该是水果加工厂,以及各种中间商!果农其实每年种植水果获得的利润很微薄,在所谓的厂家精包装之后,利润翻了几百倍!
沃柑事件已经引起国家食品部门注意,相信对于市场整顿和食品安全方面,他们会更加严谨!在经过整顿后的沃柑,一定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贵州一男子在网上9块9出售他父亲自制的酸菜,然后呢被一个买家以这些酸菜是三无产品为由索赔1000块,这个买家的录音我也是听了,
《食品安全法》上写的赔1000,赔给他1000他就撤销维权,牛逼。买个9块9的酸菜你还要去查《食品安全法》,牛逼,你说你不是职业打假人谁信呢?关于这个职业打假人吧,在我们国家还真是受法律保护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里明确说了,知假买假也是受法律保护的。不过,这个打假打到农民头上就没必要了吧,试问大家咱们哪个人不是农民子女,家里的粮食也是来自于农村。细究这个酸菜三无产品有意思吗?
并且,根据我国《初级农产品范围注释》中的规定,属于初级农产品的瓜、果、蔬菜包括了农业生产者利用自己种植或者采摘的瓜、果、蔬菜进行简单连续加工形成的腌渍品,这个酸菜应该算是初级农产品,而关于这个初级农产品呢,不是《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工业的食品生产,不需要生产许可证啊。所以说你讹人家1000块,你的良心痛不痛啊?
职业打假人有没有好的?那是肯定有的,质量卫士,是吧,为我们曝光不良商家的违法行为,有的甚至去卧底,还有受到商家威胁的,不顾自身安全为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水平作斗争。但是呢,像这种脸都不要的也是大有人在,奉劝一句,人在做天在看,不要欺负人,小心一报还一报,建议卖酸菜的大叔在当地找法律援助和他掰扯掰扯。有100条法律,总有101个问题,我是任律师,下期再见!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39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