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西藏有那些好吃的特产

西藏是一个神圣而美丽的地方,特产也很多,就吃来说,主要有雪莲、松茸、冬虫夏草、天麻、贝母、核桃、红土豆、黑木耳、醉梨、人参果、牦牛、牛羊肉、藏红盐、炒青稞、风干肉、吹肺、生牛肉酱、油拌人参果、藏餐羊血肠、奶渣包子、酸奶饼、拉萨雪茶、甜茶、吧啦饼、酥油、酥油茶、马奶子、干酪、藏酒等。

西藏有那些好吃的特产

1、雪莲:雪莲是一种高山稀有的名贵药用植物,因此保护雪莲种质资源,无论在科学上、医药学上还是从观赏上都有重要意义。

2、松茸:松茸是一种纯天然的珍稀名贵食用菌类,被誉为“菌中之王”。相传1945年8月广岛原子弹袭击后,唯一存活的多细胞微生物只有松茸,目前全世界都不可人工培植。

3、人参果:果肉清香多汁,腹内无核,风味独特,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等特点,同时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维生素与矿物元素,具有保健功效。

4、牦牛: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

5、酸奶饼:酸奶饼是一道菜肴,主要食材有原味酸奶、五谷杂粮粉、面粉、玉米淀粉、鸡蛋、葡萄干,该菜肴烹饪简单,做出的饼类,香甜可口。

扩展资料:

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其中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此外,还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

藏餐:藏餐是中国餐饮系列中的流派之一,历史悠久,品种丰富。

藏餐分为主食、菜肴、汤三大类。藏餐的口味讲究清淡、平和,很多菜,除了盐巴和葱蒜,一般不放辛辣的调料。在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较多。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马、驴、骡,尤忌吃狗肉。鱼、虾、蛇、鳝等水产海鲜类食品,除部分城镇居民外,农牧区群众一般不习惯食用。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改善,藏餐在菜肴烹制技术和用膳形式上也在不断地改进和丰富。

参考资料:

西藏_百度百科

四川藏族聚居区的地势很高,气候很冷,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藏农业有悠久的历史,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 ,利用当地复杂 多样的气候条件培育了种类繁多的作物品种。在西藏除高原寒带季风干旱气候类型地区不能 种植作物外,其余地区的河谷地带均有作物种植,且喜温、喜凉、喜湿和耐旱等不同生态型 作物种类齐全。据统计,西藏作物有30多个品种。在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区内,种植有 水稻、玉米、鸡爪谷、甘薯、大豆、绿豆、高粱、油菜、花生、甘蔗、烟草、芝麻等多种喜 温作物和茶树、柑桔、油桐、油茶等亚热带经济林木,以及各种喜温的瓜类(南 瓜、冬瓜、西瓜)和蔬菜(茄子、辣椒、西红柿、黄瓜)等。在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半干 旱气候区,适宜种植冬青稞、冬小麦、春小麦、春青稞、豌豆、蚕豆、马铃薯、油菜、甜菜 等喜凉作物和苹果、梨、桃、杏、葡萄、石榴、核桃等果树,以及甘蓝(莲花白、包心菜) 、大白菜、油菜、菠菜、萝卜、胡萝卜、芹菜、莴笋、大葱、大蒜、韭菜 等喜凉的蔬菜。在高原季风亚寒带气候区,选择优良的小气候环境,种植有早熟的青稞、油菜、圆根、萝卜等作物。

喜凉作物单产高、个体大、品质优:

西藏大部分地区光照强,白昼温度 相对高、降水最集 中的季节又多为植物旺盛生长的季节,不像地中海气候那样,冬春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光 、温、水极不协调,气候资源难于发挥生产潜力。西藏地区光、温、水同季,配合协调,作 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西藏夏季气温较低,作物各发育阶段无 抑制性高温影响,光合作用日进程无"午睡"现象,光合作用 强,有机物累积多,有利于种子植物形成大穗、增加千粒重和块根、块茎植物贮藏器官的发 育,为高产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西藏一般作物贮藏器官(种子、块根、块茎)特别发达,单株生产力高。如小麦、青稞 通常每穗达40粒~50粒以上,千粒重40克~55克,单穗重13克~25克以上;油菜籽千粒重4 克~6克,每株 产量10克~20克;蚕豆千粒重1000克~1500克等等,这些纪录都比我国农业比较发达的东部 地区高

主要农作物是:青稞。

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主要产自中国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种植约有3500年的历史,从物质文化之中延伸到精神文化领域。

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内涵丰富、极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有着广泛的药用以及营养价值,已推出了青稞挂面、青稞馒头、青稞营养粉等青稞产品。青稞是西藏四宝之首糌粑的主要原料。

扩展资料:

青稞的功效:

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突出的医药保健作用。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为何不乏百岁老人,这与常食青稞,与青稞突出的医疗保健功能作用是分不开的。据《本草拾遗》记载:青稞,下气宽中、壮精益力、除湿发汗、止泻。

藏医典籍《晶珠本草》更把青稞作为一种重要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疾病。青稞在中国西北、华北及内蒙、西藏等地均有栽培,当地群众以之为粮、正如《药性考》中所言:“青稞形同大麦,皮薄面脆,西南人倚为正食。”

性平、味咸,归脾经、胃经、大肠经,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B具有补脾养胃、益气止泻、壮筋益力、除湿发汗的功效,适合脾胃气虚、倦怠无力、腹泻便溏者食用,无所忌讳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青稞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42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