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吴三桂如果不和康熙谈判划江而治,一鼓作气攻打到京城,历史会有什么改变?

如果当时吴三桂没有和康熙划江而治,一鼓作气打过长江,进取中原,目标就是往北京打,那么康熙危矣,很可能清朝在康熙手上就灭亡了,运气好些也只能维持成为一个地方性政权。

吴三桂如果不和康熙谈判划江而治,一鼓作气攻打到京城,历史会有什么改变?

要说到三藩之乱我们就要从三藩之乱的过程说起。

三藩之乱爆发的原因

吴三桂自山海关大战之后归附了清廷,从此为清廷所驱使,从北方一直打到了南方,一路上攻城拔寨,战功卓著。在集权统治模式下,分权总是会出现大规模叛乱,如汉初封的同姓王、晋朝八王之乱、明朝“靖难之役”,都是因为分封的藩王权力过大所致。拥有兵权的藩王的存在对于皇权来说本身就是威胁。吴三桂对清廷的威胁在顺治时期还没有浮出水面,主要是清廷还需要吴三桂继续征讨南明,以稳固清廷多全国的统治。到了1661年,吴三桂杀死了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南明彻底覆灭,同一年顺治去世,康熙继位。

到了康熙亲政之后,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已呈尾大不掉之势,康熙有意削藩收回权力,只是苦于没有借口一直没有下手。

后来平南王尚可信请求告老还乡,康熙马上同意,但拒绝让他的儿子尚之信承袭平南王的爵位,意思就是要削藩。看到这个情况的吴三桂和耿精忠就试探性地上表康熙表示要告老还乡,请求主动撤藩,康熙同意了,还派人到了三藩的地盘具体落实削藩事宜。本来只是想做做样子,没想到康熙玩了真的。

吴三桂不想丢掉权力,一旦削藩他就真的什么都不是了。跟着他东征西讨多年的将士,到时候生活也没有任何着落,在他帮着满人打江山的过程中,不知道沾了多少汉人的鲜血,为了表示对清朝的效忠,他连明朝最后一个皇帝都是亲手杀死的。

不想失去权力的吴三桂终于反了,而是是真的反了。

战争初期

吴三桂起兵后迅速召集了旧部,他的这些旧部都是百战之兵,跟着他从山海关打到了云南,作战经验丰富且战斗力极为强悍,他们很快就拿下了云贵两省,之后吴三桂计划分兵两路拿下湖南和四川。

对于吴三桂如此快速的动作,康熙确定先取消对平南王和靖南王的削藩工作,稳定这两位藩王好集中精力对付吴三桂;命令西安将军瓦尔喀率军入川,封锁吴三桂的入川路线;任命顺承君王勒尔锦带兵进驻荆州,都统珠满驻岳阳,都统巴尔布驻长的,封锁吴三桂由湖南继续向北发展的路线;委任广西将军孙延龄固守广西,并侧击吴三桂。

这个部署非常地妥当,可以对于吴三桂来说在当时并不是问题。吴三桂很快就打进了湖南,摧毁了康熙安排的湖广防线,占领了整个湖南;福建的耿精忠跟着吴三桂造反,进击江西,孙延龄看形势对吴三桂有利也反叛了清廷。而四川地区的清军也没有防住吴三桂的进攻,被吴三桂军队拿下。

▲战争初期形势图

这个时候陕西吴三桂的老部下王辅臣和关外的察哈尔蒙古也起兵造反,对于康熙来说形势一下子变得不可收拾起来。

如果此时吴三桂带主力北上

如果这个时候吴三桂带主力北上,以北京为目标进入中原地区,那么康熙的政权就非常危险了。此时的吴三桂兵锋正盛,他手上的主力部队是当时全国战斗力最强悍的部队。而当时康熙手上还没有那支军队能与吴三桂的主力抗衡。

▲如果吴三桂北上假象进军路线

虽然满清八旗军曾经是战斗力最强的存在,但是在入关后八旗子弟便很快沉迷于骄奢*逸之中,到了三藩之乱的时候也成了摆设的存在。实际上平定三藩的主要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绿营兵。不过在这个时候绿营兵还没成气候,也就是说,如果吴三桂主力跨过长江,直驱中原,康熙当时手上没有一支军队可以挡住吴三桂的攻势。

在北边来说除了察哈尔蒙古,还有新疆地区的准噶尔和北部的俄罗斯也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他们也随时可能会加入对清廷的战争当中。

吴三桂进入到中原地区后,康熙也只能与吴三桂展开中原地区的决战,这一战康熙胜算很小,毕竟军队战斗力与当时的吴三桂主力部队相比差距较大。失去中原后,康熙肯定保不住北京,只能退守关外,则中原将为吴三桂尽取。

康熙退到关外后,就看吴三桂接下来的发展了,可以说这个时候吴三桂做主中原的话,南部的尚之信和耿精忠有可能会成为他的眼中钉,三藩内部很可能爆发反水之战,台湾的郑氏也会不时地出来搅局。同时吴三桂除了要对付关外的康熙,还要对付强大的准噶尔部,战争会持续很长时间,平定这些割据势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康熙运气好的话还能够维持关外的地方割据政权,如果运气不好,则被吴三桂反击到了关外,那么清朝就基本在康熙手上就灭亡了。

史上的真实演变

在历史事实中,吴三桂打到长江边上就打算与康熙划江而治,其实是个重大的战略失误。这一举动直接使吴三桂丧失了战争主动权。在吴三桂没有主动北上的情况下康熙很快就平定了北方的王辅臣和察哈尔蒙古,随后靖南王耿精忠和台湾的郑氏打了起来,耿精忠往北边打,郑氏就夺取了耿精忠的老巢福建,耿精忠就不得不从撤军回援福建,清军也就跟着一路南下,顺利地拿下了耿精忠和后来反叛的尚之信。

当全国只剩下吴三桂一支叛军的时候,康熙从容不迫地调集全国的资源不断围攻吴三桂势力,经过湖南地区多年的鏖战,吴三桂的精锐部队基本消耗殆尽,康熙的军队则是越打越多,越打越强,最终消灭了吴三桂的反叛势力。

因此综合以上来说,如果吴三桂当时没有想和康熙划江而治,带领主力北上,那么至少康熙会被打回关外,成为地方性政权,运气不好的话清朝就亡在了康熙手上,吴三桂的反叛就成功了。

吴三桂,都很熟悉,他可能是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汉奸之一,谈不上数一也是数二的,可是对于他的儿媳妇是谁,出于史家对女性一直以来的忽视传统,历来鲜有人知道。历史上,吴三桂有两个有记载的儿子,吴应熊和吴应麒。

吴应熊是长子,在清廷入关的时候,吴三桂阴差阳错的为清廷立下不世之功,清廷为了拉拢也为了安抚,于是将采取联姻策略,将皇太子的第十四女嫁给他。吴应麒对他的记载比较少。他娶了谁为妻没有确切记载,是不是皇室。

但是,历史上鲜有人知道的这个清室公主,却意外地靠金庸火了起来。在金庸的小说鹿鼎记当中,皇太极的女儿被金庸安排给了顺治,于是,康熙的姑姑变成了妹妹。但是她的夫家身份没有改变,仍然是汉奸平西王吴三桂的长子的妻子。

小说中,康熙的妹妹建宁公主她在康熙继位以后被下嫁给吴应熊,明面上是康熙的妹妹,实际上是毛东珠的女儿,跟清皇室不搭边,后来韦小宝送她去云南成亲,结果半路干柴烈火勾搭成奸故事一路向阳。最后和韦小宝私奔。

历史上是他早在顺治十年的时候就嫁给了吴应熊,这一年,康熙还没有出生。她的婚事是当时的孝庄太后为了拉拢汉人的一种手段,吴应熊作为驸马留居京城实际上是人质。并没有去云南成亲。作为政治筹码的她从一开始就是悲剧一个,她的丈夫是当时拥兵一方的吴三桂的长子,清室不需要她有感情,也不在乎她的感情。这份婚姻一开始就是悲剧。

康熙亲政以后,三个实封的藩王肆无忌惮的扩权,清室又目空一切的揽权,于是在满汉对立暂时缓和之后,藩王的作用已经微不足道,但是他们的力量已经尾大不掉,严重威胁清室的统治,双方矛盾最后一方反叛、一方平叛,史上最后一场藩王叛乱拉开序幕。

占据贵州、云南的吴三桂在昆明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子挥师中原,攻占广西、四川;接着郑经、尚可喜、耿精忠等在福建、广东、江西使清兵应接不暇,陕西的王辅臣也不安分。年轻的康熙剿抚并用,对除吴三桂之外的人全部安抚,集中力量对付吴三桂。

为了树立榜样,康熙立即处死留京的吴应熊和他成年的儿子,然后把建宁公主和她幼子全部软禁在宫中。由于被孤立加上他恶贯满盈无法取得汉人的认同,于是在清室集结之下转攻为守,进入对峙阶段,无法突破战局的吴三桂仓皇称帝,年号昭武,随即病死,病死以后,孙子吴世璠继位,改年号洪化,洪化三年,苟延残喘但是无法扭转战局的吴世璠面对清军攻入昆明,自刎。三藩之乱宣告平定。吴三桂家人能找到的几乎全部被处死。

这个时候,在清宫软禁的建宁公主的幼子和其他吴应熊的庶子被清室全部处死,这一年,建宁公主四十岁,二十四年后,建宁公主病死。年63岁。作为政治筹码的她最后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46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