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石的广东省平远县东石镇
东石镇拥有丰富的铁矿、瓷土、耐火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尖山铁矿储量大、品位高、有害元素含量低,深受钢铁行业的青睐。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有利于发展种养业。农产品资源丰富,主要出产梅州金柚、三华李、优质禾刀、花生、碰柑、茶叶、淡水鱼等。东石花生、锅笃茶、碰柑远近有名。年产花生1400吨,锅笃茶46吨,碰柑30吨。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省道S332线和县道X036线贯穿全镇,全线为水泥路面。该镇建有环东公路和环北公路。村村已通公路且部分实现硬底化。已开通程控电话,可直拨国内、国际长途。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镇内分别建有4座和3座基地站,移动通信畅通无阻。东石镇境内建有11万伏变电站1座,1万伏开关站1座,电力充足。建有日供水1500立方米的自来水引供工程,保证了圩镇和附近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圩镇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是邻近5个镇的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
镇有线电视2003年底实现与市联网,同时实现有线、无线转播。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04年7月,铁民中学并入东石中学。现有东石中学和茅坪中学2间中学,有小学20间,其中13间为完小。中学有教职工146人,学生1978人。小学有教职工183人,学生有3724人。全面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有卫生院1所,为一级甲等医院,有医护人员61人。各村均设有卫生站。
东石镇内工业企业发达,国有、集体、私营企业众多,主要为铁矿、石灰石、耐火石、铸造、水泥、家私等行业。2003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15761万元。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03年全镇非公有制经济纳税总额达750.8万元,占全镇税收总额的72.7%。
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全镇粮经比例达6:4。全镇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003年末,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989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486元。 东石镇共有初级中学两间,3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978人,教职工146人;有小学21间,其中完小13间,在校学生3724人,教职工183人。
镇党委、政府坚持科教兴国,教育为本的战略方针,大力发展了教育事业,积极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04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尊师重教先进单位。
梅州市平远县东石中学创建于1908年,始命名为铁民中学,原校址在尖山之下,于1994年秋迁址至东石镇双石村(即原新东中学)。校园面积238千平方米,现有广州天河教学楼一幢共35间课室,办公楼一幢,教师宿舍二幢,学生宿舍一幢,200米环形跑道标准球场一块。全校现有30个教学班,师生共1700多人,教师12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37人;大专以上学历占98%,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有32人,在职进修本科的教师有20人。
东石中学环境优美,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多年来教育成绩突出,2000年中招考试全县第2名;2003年第3名,2004年第4名。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是读书育人的好地方。
梅州市平远县茅坪中学创办于1979年,其前身为茅坪小学附设初中班(1976-1979年),校园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500平方米。全校现有教学班7个,学生300多人,教职工2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2人,二级教师12人。
茅坪中学师生恪守“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校训,教师敬业爱岗,勤奋工作;学生遵师守纪,读书报国。近几年来,全校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比、竞赛并屡获佳绩,几位教师不断有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在2003年梅州市数学教学论文评比中,有多位教师分获二、三等奖;在全国初中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竞赛中,也有多位学生分获国家级二、三等奖、优胜奖和省级一、二、三等奖。 毓秀书院
毓秀书院坐落在东石镇灵水村,前身为灵水小学,占地面积为72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90平方米。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毓秀书院是平远县革命的摇篮和指挥关。1928年,中共平远县委成立,县委会议地址设在毓秀书院。1929年,在毓秀书院成立平远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石北乡苏维埃政府。解放后,毓秀书院作为平远县革命战争重要发源地被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平远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地。
丰泰堂
建造于1803年.位于平远县东石镇凉庭村,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围龙屋筑,她历经200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完好地屹立在广袤的田野之中。丰泰堂里外三层,结构严谨,气势恢弘,成为最具有特色客家围龙建筑之一。
丰泰堂为林姓祖屋。据东石林氏族谱记载:三千多年前,商纣王暴虐无道,叔父比干屡次劝谏,反遭其害。周武王表彰比干,赐其子为林姓。战国时林姓分西河堂、济南堂二系,后来济南堂的一支在福建上杭落户,九世祖彦英公迁往东石,建造丰泰堂的为十六世特秀公。据族人介绍及族谱记载,特秀公之父逢源公早年在江西开伙店,为人老实忠厚,曾一伙匪帮携金银住店,为官兵所剿,得大笔意外财。予银两长子特秀在家造屋;并为次子德秀捐官,从此四川世代繁衍。特秀公乐善好施、为乡邑称颂,清嘉庆七年(1803年)建造丰泰堂。
围龙屋的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围龙屋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列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1994年在梅州召开的世界客属联谊会中,该“丰泰堂”以其独特的古朴风韵、雄浑气魄被输入联谊会资料,以封面的形式展现于世界。 全镇常年耕地有2.29万亩。其中水田面积为1.57万亩,水洗地面积7.26万亩。25度以上坡地耕地面积7.39万亩。耕地面积广阔、地力优良,适宜种植南方各种果作、林材。
全年经作与粮作比例协调。粮经比例达到6:4格局,既保证了粮食生产,又富了农民的袋子。常年经济作物面积平均达1.8万亩。其中以花生尤为突出,全年种植7500多亩,总产达1500吨。
全镇果茶面积大、产量高、品质优。至2003年末,全镇果茶面积达8600亩,果茶总产达7000吨。其中碰柑、锅笃茶、梅州金柚、三华李更是出名,常年碰柑1000多亩,可产430吨产量;锅笃茶面积1500多亩,年产绿茶40吨,锅笃茶是梅州“八大名茶”之一;李类种植1800多亩,总产达1350吨。 长窝柚:“长窝柚”实为梅州金柚,只因其风味独特而众口谐碑为“长窝柚”。其品种为梅州金柚,“长窝”为一地名,位于东石镇太阳村扁坑子地域,处于铁山嶂峰脚,该山地背倚山峰,朝南坡。上有锅笃水库的水源灌溉。目前该地域种有梅州金柚1000多亩,年产梅州金柚200吨。由于该山坡地日夜温差大,果品中有机糖份累积多,吃起来香脆口感好,蜜味浓郁,实是月下品尝之佳品。
碰柑:(1)碰柑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宽皮柑桔类品种之一,有“远东柑王”之称,果实硕大,色泽鲜艳,味道芳香甘美,肉质细嫩,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大竞争力。(2)东石镇的碰柑栽培历史久,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优良,现有的1000亩碰柑面积,分布在我镇黄地村竹塘。竹塘碰柑是全市数一的碰柑产品,其果品大且匀称,色泽鲜艳橙黄,皮松易剥,肉质细嫩,汁多化渣,含糖量达13%,吃后有香甜浓蜜之感,是鲜食佳品,深受消费者喜爱。(3)东石镇实施县委、县政府“一乡一品”开发战略,在现有碰柑面积基础上,结合搞山地连片易地开发2000亩耕地实际,将碰柑生产列入调整优化东石镇果树品种结构,帮助群众致富奔康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计划在几年后,以东石镇中村、黄地、蕉留、洋背为中心,形成3000亩优质碰柑生产基地。
锅笃茶:茶叶是当前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东石镇锅笃村生产的锅笃茶素有“嘉应八大名茶”之称,味道甘纯、香气浓郁、品质上乘,畅销海内外。东石镇锅笃村地处铁山嶂峰谷,海拔1163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经常云雾弥漫,具有“高山云雾出名茶”的一切自然环境条件。锅笃村种茶历史悠久:有耕地面积991亩,山地13434亩。目前种有茶园面积1500亩,年产春茶量达40吨,总产值达120万元。由于种茶历史悠久,当地农户几乎都懂得管理茶叶生产和制作技术。优良的气候地理环境是锅笃茶的良好品质的前提,精致的制茶工艺是锅笃茶上乘品质的保障。进一步开发锅笃茶的生产,具有极大的潜力。
数字赋能农业发展
岩中玉兔茶生长在海拔1256米的西岩山麓岩缝中,传说每年清明时节,天上嫦娥仙女定派其宠物玉兔下凡采摘此茶,该茶品质超大型群,香味独特,可连续冲泡30多次。香、甘、清、滑、醇尽在其中,深受人们喜爱,属茶中珍品。2006年10月岩中玉兔茶叶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证书号:2006032)。2007年11月7日西竺牌岩中玉兔在梅州市现代农业招商暨农产品展销(订货)会上500g成功拍得42000元,是广东省茶业界卖得最好、最贵的茶叶。
品名:盒装岩中玉兔
规格: 200克 (100克x2罐)
价格:1248元/盒
村民“登门”寻找自家老人、致电喊话让孩子回家吃饭自应用了5G网络+智能监控平台+高清监控设备,这些日常小事常常在大埔县百侯镇雪亮工程指挥室上演。
5G+智能监控让村民的行踪有迹可查,保障了村民的安全生活。
5G浪潮翻涌而至,在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贡献出了全新的解题思路。
梅州大埔县紧跟发展趋势,加快5G建设和应用,将5G技术融合渗透进乡村治理、农业生产等领域中,让乡村治理更加有序、农业生产更有“科技范”。
●南方日报记者马吉池黄韬炜通讯员刘招迎余灏
乡村有序5G+智能监控赋能基层治理
“同志,我出门忘带手机了,能帮我看看我的孩子上哪儿去了吗?”一位村民匆忙跑进了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雪亮工程指挥室,请求工作人员通过“平安乡村”监控视频寻找其4岁的儿子。
伴随着几声鼠标点击声,一个画面在屏幕放大,孩子的身影清晰显现其中。
“在原地等着爸爸,现在过来接你回家。
”对着屏幕“云喊话”后,村民又匆忙奔向了目的地。
这样的情景,时常在指挥室上演。
大埔县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貌,受生活生产环境限制,辖区群众居住片区密集,返乡人口较多且来源复杂。
同时,今年天气异常干旱,进一步加剧了治安、疫情防控及森林防火等基层社会治理难度。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今年以来,大埔县委、县政府采取“政府搭台、企业担当、百姓受益”的模式,联合中国移动梅州分公司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以百侯镇为视频监控雪亮工程试点,在该镇率先安装了148条宽带和监控摄像头。
依托“5G网络+智能监控平台+高清监控设备”方式,实现了高清监控、远程视频查看、拍照录像、远程对话、红外夜视等应用。
“村民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看自家门口的监控画面,而村委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查看所在村域内的所有监控画面,镇政府则可查看所在镇域内的所有监控画面。
”百侯镇相关工作人员说,这样不仅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更解决了治理过程中人力紧缺的难题。
本月初,百侯镇侯南村的邱先生从视频监控手机端中,发现一名可疑男子进入自己无人居住的老屋,他马上拨打110报警。
接报后,百侯派出所快速反应,立即指挥附近巡逻警力前往查看处置。
同时,值班民警在合成作战室调阅事发地周边视频监控,指导巡逻警员实施抓捕工作。
仅仅用了3分钟,巡逻警员便发现该可疑男子,并成功将其抓获。
社会治理,智治为驱。
目前,大埔县已有14个镇与梅州移动签订共建协议,在全县新建设8000个视频监控点,预计于6月底全面建成使用。
届时,一张“资源整合统一共享、全面感知智能防范、快速响应精准治理、科学决策精准施策、高效服务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画卷将在大埔徐徐展开。
农业“有范”智慧农业实现好柚卖好价
扫码溯源柚果“身世”、手机一键智能灌溉、柚农看数据就知柚果销售趋势在大埔县,5G技术的运用,让大埔蜜柚在“种、管、采、卖”各方面有了“科技范”。
不仅有效提升了柚果品质和品牌影响力,也带动更多柚农的柚果卖得出、卖好价。
去年以来,大埔县积极建设5G+农业大数据平台项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立足大埔省级蜜柚现代农业行业园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打造涵盖大埔蜜柚行业种植、加工、物流、市场、销售等全行业链的5G+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大埔蜜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据悉,5G+农业大数据平台由大埔县人民政府和中国移动梅州分公司合作建设。
目前,该平台充分发挥5G和大数据能力,引进智能灌溉、智能采摘机器人、无人机、巡护机器人等智能化的设备,在“种、管、采、卖”方面实现智能化、精准化运作,有效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
2021年开局,大埔县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大埔县兴瑞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
“目前果园基地安装了数据监管系统。
打开手机端的大数据平台APP,种植基地的蜜柚生长情况、土壤、大气环境、水环境状况、病虫害均可实现实时观测,实现精准种植。
接下来还将引用5G遥感定位功能,监测全县蜜柚产地柚果的成熟度,在采摘阶段指导柚农科学采摘,实现智能化管理。
”该企业董事长刘国武说。
好的农业技术,一定能够在田间地头帮助农户做好产品。
而好的销售方式,更是助力市场互通,农民增收。
目前,5G+农业大数据平台采集了全国200多家较大型的水果批发市场,以及电商平台、物流企业的大数据,可以清晰看出大埔蜜柚各区域的销售情况。
“平台通过精确分析线上线下销售数据,为农产品的精准化销售提供科学依据。
有别于以往靠业务员收集数据的方法,这种形式更高效快捷。
”大埔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郭绍辉说。
“我们了解全国各地蜜柚市场的实时销售价格,知道哪些渠道蜜柚更好卖、价格高,就可以重点布局当地市场,方向性更明确,就能提高柚农的收入。
”刘国武说。
记者从大埔县农业农村局获悉,在大数据平台的引导下,去年大埔蜜柚成功打入欧美市场,入选为“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
在全省出口美国的6家企业中,大埔就占了2家,有力提升了梅州柚·大埔蜜柚的品牌形象。
此外,该平台助力大埔蜜柚2020年的销售价格平均增长0.14元/斤,全县销售量增长23.8%,有效推动大埔县实现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51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