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三农热点话题
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八大要求,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基本要求是
( )
A.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B.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
改革开放
D.
公平正义
例
2
(
单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
( )
A.
公平正义
B.
改革开放
C.
社会和谐
D.
和平发展
答案
1.A
2.D
4
、三个不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
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四、经济建设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
化同步发展。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
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
“
三农
”
问题的
根本途径。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
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在“三农”一线打造育人新天地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一直在庐江县稻麦轮作科技小院忙个不停。
她和同学来到这里转身当上了“硕士农民”,每天和村民一样朝耕夕作。
小麦进入了灌浆期,很快就要成熟。虽然连续高温,但同学们觉得这是“风调雨顺”,因为麦子快要成熟,现在高温有利于小麦最后阶段的生长。
“每天戴上草帽,走进麦田,观察到麦粒一天天变硬,心里对丰收的期待也一天天丰盈起来!”
在科技小院待久了,她很享受这种感觉。这是一种在生产一线才能亲身感受到的力量。“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强化田间管理,能够做到在不打农药、大幅减少化肥用量的情况下确保不减产。”
在当前这个农业生产的关键期,安农大有一大批师生奔赴生产一线。该校提出“让主题教育走进田间地头”,引导师生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感悟思想伟力、践行初心担当。
畜牧学博士生长期驻扎在定远县农区草牧业科技小院,是远近闻名的“羊博士”。他所在的党支部在主题教育中开展了“争当服务乡村振兴‘领头羊’”活动,用服务养殖企业的行动来展现主题教育的成果。
除了在实验室做科研外,把全部时间都花在养殖一线搞服务。一次,附近一个羊场连续几天出现十几只羊死亡,企业负责人急得团团转,看了以后发现是传染性胸膜肺炎,给企业制定了治疗方案,一剂良方下去,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这就是科技小院的魅力,老百姓不看你的学历和论文,整天待在实验室,是写不出农户认可的论文的。”该校已在全省各地建立了38个科技小院,一大批党员师生服务在田间地头。
“对农业大学来说,主题教育的成果就是要看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果。”
该校组建了水稻、小麦、油菜、智慧农业等13个专家团队,针对当地农业生产现状,创新稻麦、稻油、稻渔及农旅融合等“3+1”模式,推进专用品种选用、产量品质协同、肥水药精量化、粮油精深加工、智能农业装备等关键领域协同攻关与成果转化。
不仅涉农专业的师生,文科专业的师生也在围绕“农”字做文章。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70余人的团队到寿县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农业文化寻根”“青年人在乡村中的精神追寻”“乡村社会治理”……师生们带着课题与问卷,深入农户农家,力求探寻“乡村振兴之间”。
在劳动教育中砥砺“三农”情怀,引导农业大学学子学农爱农、服务“三农”。
该校找准劳动教育与实践育人的切入点,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实践与思政课程、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丰富劳动教育的活动形式,从农业生产实践,到攻关农业创新成果,从学校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一线,学农爱农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60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