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殖场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首先是选址和土地手续。 需要在国土局和农业局备案签订用地协议,保险起见大规模的还要通过规划局的选址意见,预留好发展用地,避免后期扩建时变成“违规建筑”;好消息是国土资源部力挺养殖户,制定了《全国土地分类》和《关于养殖占地如何处理的请示》规定,把养殖用地划归为农业用地,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从事养殖业不再需要审批。
也就是说现在办理养殖场,饲养栏舍和绿化隔离带属于农用地,不用再去办理繁琐的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了。要注意的是用来管理、生活用房、疫病防控设施、饲料储存间、硬化的路面属于永久性建筑物,还是需要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的。禁养区之内就别想再搞成规模的养殖了,现在建成的手续齐全的都要搬迁,还是去偏远地区发展吧,四川、贵州、云南,、东北三省、内蒙古是不错的选择。
除了土地手续之外还要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没有这个证件是不能从事养殖业的。 今后还会需要养殖场内有具备执业兽医资格证等国家认定的畜牧类技术职称的人员才可以 ,可以是老板,也可以外聘,有就行。
环评手续很重要,要通过环保局的审批拿到环境影响审批意见和排污许可证,环评通不过以后会很麻烦,可能会被禁养,养殖场被拆除的情况都会发生。
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审批下来后可以去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了,当然还要到畜牧局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的。
国家近年对三农问题非常关注,不少地区还可以立项备案,立项成功是有补贴的。
1. 选址和土地手续
需要在国土局和农业局备案签订用地协议,保险起见大规模的还要通过规划局的选址意见,预留好发展用地,避免后期扩建时变成“违规建筑”。
好消息是国土资源部力挺养殖户,制定了《全国土地分类》和《关于养殖占地如何处理的请示》规定,把养殖用地划归为农业用地,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从事养殖业不再需要审批。
也就是说现在办理养殖场,饲养栏舍和绿化隔离带属于农用地,不用再去办理繁琐的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了。
要注意的是用来管理、生活用房、疫病防控设施、饲料储存间、硬化的路面属于永久性建筑物,还是需要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的。
2. 注意是否禁养区
禁养区之内就别想再搞成规模的养殖了,现在建成的手续齐全的都要搬迁,还是去偏远地区发展吧,四川、贵州、云南、东北三省、内蒙古是不错的选择。
3. 动物防疫证明
除了土地手续之外还要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没有这个证件是不能从事养殖业的。
今后还会需要养殖场内有具备执业兽医资格证等国家认定的畜牧类技术职称的人员才可以,可以是老板,也可以外聘,有就行。
4. 环评手续
环评手续很重要,要通过环保局的审批拿到环境影响审批意见和排污许可证,环评通不过以后会很麻烦,可能会被禁养,养殖场被拆除的情况都会发生。
5. 营业执照
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审批下来后可以去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了,当然还要到畜牧局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的。
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需要提供材料:1、需要名称字号的,到当地工商所申请名称预先核准登记(携带本人身份证);2、设立申请书,(到当地工商所领取);3、经营者身份证明;4、经营场所证明。
“这地方原来种的全是小麦,一亩地能打上千斤,前几年不知道什么原因,被上级安排种上了绿化树,现在树苗半死不活,可惜这几百亩地了,到现在,还欠着两年的承包费没给我们兑现!"三农大喇叭在农村走访时,豫东平原地区的一位农民指着大片荒芜的林地,颇有怨言。
像这位农民反映的耕地“非粮化”的现象,在很多农村普遍存在。
由于粮食价格一直不高,农民种粮的收益较低,很多农民外出打工,就把土地流转了出去。但是,一些土地承包大户在流转土地后,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就不再种粮食,而是搞起了其他产业。有的发展苗木,有的种植果树,有的建起了大棚种蔬菜,还有的搞起了养殖、开发成农庄。
“这个上百亩地的生态农庄,占用的就是俺村的农田,老板是城里人,和村里的干部有关系,他们一合计,就把村民的土地强行流转了出去,一亩地每年给村民几百块钱。可气的是,土地到了他们手中,他们就种树、挖塘、盖房子,搞起了生态农庄,名义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每到周末,很多城里人来这儿钓鱼、吃饭、游玩,生意火爆!但是,好好的良田没有了,现在我们吃粮食还得花钱买,每年那一点租金能干啥? ”在某县城边上的一个村子,一位老汉对城里人下乡圈地搞开发非常反感。
一位包地的大户说,他前几年流转了五六百亩土地,种植玉米和小麦,除了租金、投资外,很难赚钱。后来,他就发展特色农业,建起了大棚种菜,还种植了上百亩地的葡萄,又办了一个养羊场,基本上很少种粮食了。“种粮食不赚钱,只能搞别的,要不然每年的租金都付不起!”他有些无奈地说。
在农村,农民自己种粮不赚钱,但又担心土地流转出去被改作它用。于是,就有外出务工的农民宁愿自己的土地闲置荒芜,也不愿低价流转出去。
还有农民说,现在一些城镇热衷于搞大开发,占用了很多“粮田”,很多耕地被占用后建成了厂房,还有很多地圈起来很多年杂草丛生,这样的资源浪费,真是太可惜了!
国家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有农民坦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是要保住耕地面积,保住种粮面积。没有那么多的地,不种那么多的粮食,怎么会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来,怎么能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光靠从国外进口能行吗?万一哪天人家不卖给你粮食了,咋办?在走访中,三农大喇叭从农民的口中,听到了他们的担忧。
不过,随着这一政策的出台,耕地“非粮化”现象将被有效遏制。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其中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
此外,《意见》还提出,要严格规范永久基本农田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从事林果业以及挖塘养鱼、非法取土等破坏耕作层的行为,禁止闲置、荒芜永久基本农田。
这一政策的出台,农民表示欢迎,认为早该这样了!另有农民说,防止耕地“非粮化”,还要适当提高粮价,增加直接对农补贴,让种粮的农民有钱赚、安心干,国家的粮食安全才更有保障,咱们的饭碗,才能牢牢地端在自己人的手中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66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