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养殖什么成本最低?(在农村一万块钱成本可以养殖什么)
在农村养殖什么成本最低?有哪些好的建议?针对这个问题,愿意与你分享一下个人看法。
在农村发展养殖,需要投入的地方很多,而且每天都有开支。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用来周转,很有可能会遇到资金断裂而无法继续,最终是功亏一篑。所以,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之下发展养殖业,选择成本投入较低的项目是最明智的。
这里建议两个成本投入较低的农村养殖行业,仅供参考,希望有更好的,大家一起分享出来。
蚯蚓在生活之中有广泛的用途,可做药,可用于环境污染的改善,可用于家畜养殖等。目前,蚯蚓也被广泛养殖,市场前景还是不错的。那么,养殖蚯蚓需要投入的地方,如下:
最后,合计一亩地需要投入5600元。
除了以上提及的蚯蚓之外,土鸡养殖的成本也很低。以养殖100只土鸡为例,分析如下:
最后,养殖100只土鸡总计需要投入5820元。
好了,以上是我个人看法,欢迎评论指正。另外,大家有关于三农方面的问题,可以一起探讨。
一般东西都只能在农村养殖,禽类、畜类、鱼类、特种养殖类。。。
谈到成本就不好说了,成本与管理水平、市场因素、养殖规模等关系密切。
1、管理水平高,科学化养殖,则成本下降,否则风险大,也许血本无归;
2、市场养殖原料供大于求,价格低,而养殖产品供不应求、好销售,则成本相比低、利门润空间大;
3、养殖成本与养殖规模成反比,即规模越小,综合管理成本加大,规模越大,摊耗费用越小,则成本低。
在农村搞养殖一要懂技术,不能盲目养殖;二要懂政策和相关规定,要有环境评估许可,不能随意上马;三是要有一定资金,建标准化养殖场,小打小闹无竞争力,很可能亏钱;四是懂市场,闭门造车,产品一旦滞销,亏损风险大。。。
当然,这些都是指通常情况和常规的养殖。目前农村少数人也在搞特种养殖,如豪猪、野生、七彩山鸡、林蛙、鸵鸟。。。等,特种养殖要注意到有关部门报批,办许可证。其养殖成本一般不低。
总之一句话,好养的难赚钱、难养的风险大。就看你养殖的目标企望值大小了,企望值大的话,就要敢于冒风险、勤于学技术、勇力投资金、多方筹划上规模。
农村养殖一定要有技术,如果没有技术的养殖什么都会亏本的。销路也是很关键的。其实到农村养殖什么都是可以的。没有那个养殖说成本底,成本底的收益也是不理想的,这个是成正比的。
在农村养殖鸡的成本最低,所以农村家家户户都养鸡,农村养鸡的成本低到什么程度,农村的一枚鸡蛋是多少钱,那么养一只鸡的最低成本就是多少钱,现在农村的一枚鸡蛋如果是1.5元的话,那么养一只鸡的最低成本就是1.5元,因为一枚1.5元的鸡蛋就能孵化出一只小鸡雏的,至于小鸡出壳后吃的饲料,那只能另行计算了,所以,农村养鸡的成本是最低的,农村养鸡的门槛也是最低的!现在生猪价格的上涨,小猪仔的价格也是步其猪氏家族上涨的脚步,气势汹汹的,毫无底线的,一个劲的上涨着,小猪仔的平方米价格已经涨到了每斤53元钱了,广东省有的地方小猪仔的价格高达每斤70元钱,以小猪仔30斤重量计算,平均每斤53元的小猪仔,一头小猪仔就是1590元钱;广东省每斤70元的小猪仔,每头小猪仔就是2100元钱,这么高的猪仔的成本,你说养殖猪的成本高不高?对于普通的农民来讲,谁能拿出这么多的钱去买小猪仔来养殖呀?说完了鸡,说完了猪,再说牛,猪的价格上涨,虽然对牛的价格上涨没有太大的影响,可是要养殖牛的话,牛犊子的平均价格每头没有2000元是买不下来的,牛犊子的价格与猪崽子的价格也不相上下了,这样看来,不但养猪的成本高,养牛的成本依然也是很高的,那么,现在在农村的话,要想搞养殖的话,那还是去养鸡,什么时候,养鸡的成本都是最低的!农村养鸡,都是散养的,也都是我们说的土鸡,笨鸡,或者是溜达鸡,吃虫鸡,农村养的鸡吃的也不多,在外边溜溜达达的就能吃个八分饱的,鸡回到家里,或者回到鸡舍里,再补饲一点饲料,鸡也就吃饱了,这样鸡雏的成本低,养鸡的成本也低,一只鸡弄好了,也能卖个百八十元钱的,养个百八十只鸡,也能卖个千八百元钱的,如果养他个三五千只鸡的话,也能卖个三五千元钱的,这只是卖鸡的钱,还没有算上卖鸡蛋的钱,算上卖鸡蛋的钱,赚的钱会更多的!我们算来算去的,养羊得有水草资源,养鱼还得有鱼塘,养鸭,养鹅也还得有小河沟,小水泡子的,而现在小河沟,小水泡子的也都干涸的没有水了,看来还是养鸡的成本最低,而且什么地方都能够养鸡,养鸡的成本低,压力当然也就会小的,甚至可以说,也没有什么压力的,现在养猪是赚钱,可是养猪的本钱太大,成本太高,压力也就更大,特别是处在现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养猪的风险也是非常大的,现在在农村养殖成本最低的,还是养鸡的成本最低,所以,也别养猪,也别养牛,也别养羊,也别养鸭养鹅的,就去养鸡还是最稳妥的,也是最合适的!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在农村养殖什么动物成本最低的?我说说我的所见所闻:
生活在农村的老一辈都是这样认为:吃草的动物养殖成本最低。
它吃进去的是草,长出来的是肉,
在农村,放眼望去,到处是草,
前提是养殖者要勤快。
养殖狗,与人争粮。
养殖鸡鸭鹅,鸽子,不紧需要饲料
,还需要粮食。
老一辈公认的,养狗,鸡鸭鹅,鸽子不划算。
但依然要喂养它们,是因为吃起来方便,
想吃,咱就杀一只。大型动物,如猪,牛,你不可能想吃了,去它们身上割点肉下来
养殖猪,是以前农民所喜爱的,因为它只吃极少量粮食,大部分是草。农民喂猪所用的粮食并不是大米,而是红著,土豆,玉米。
这是农民的喂养方式,并不适合养殖厂。
养殖牛,也是农民以前喜欢养殖的。
为什么都是农民以前喜欢养殖的,而不是现在?
我在来说说:
在农村,猪牛,养殖的不多,是因为国家规定:杀猪牛,必须的去镇上屠宰场
。去屠宰场杀猪牛,不紧要钱,更多的是麻烦。如运活猪去屠宰场的费用,屠宰场也要收费。宰杀好之后,在镇上也不能私自出售。
养殖兔子,黑豚,它们吃进去的虽然是草,但是累,每天需要割大量的草。
养殖羊,目前的农村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它吃进去的是草,成本低。可以放养,养殖者轻松。国家也没有规定宰羊要去屠宰场。
在农村养殖什么成本最低,有哪些好的建议?
最近一段时间看到有很多朋友和听到一些人都在说,在外面大城市闯荡了多年,却没有赚到什么钱,都准备回来搞农业养殖项目,也有朋友问过我,做什了更好点,因为我一直做养殖。我给过他们一些建议。
现在的农村养殖什么的都有,高投资的几十万的也有,小投资几千上万的也有,都是根据自身的条件来定的,当然也要选准市场才可以。
我建议过可以养殖几种动物,一,是青蛙养殖,投资小回报快,二,是土鸡,生长时间八个月左右,利润空间大,三,兔子养殖,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回收成本时间短。我拿兔子来举例说明一下。
兔子养殖
一只母兔一年可产8窝,一窝平均产8只,一年就可以有64只,100只可以产640只。我养的兔子一窝最高产16只。
种兔可以选择成年兔或是三个月左右的仔兔陪养成种兔,我建议是购进成年母兔,一只成母兔价格在80-100之间。购100只种兔在8000元左右。
100只兔笼可以自己做,成本大概在1000元。也可以在网上选购成本稍高一点在2000元。
饲料成年兔一只在3两就可以满足日常需求,按0.4元,三个月可以出栏成本在36元。100只成本3600,也可以利用青饲料喂养可以节省一半的饲料费用。
兔舍可以利用废旧房屋改造,可以说成本忽略不计算500。
总成本算下就是,种兔8000+兔笼1000+饲料3600+兔舍500=13100元。
兔子在3个可以生长至5-6斤,按市场价15-20元算平均100元一只,一年商品兔640×100=64000元,中间还可以留母兔再繁殖,这个数是远远大于64000元钱的。
我给出个人建议,希望能帮到你,我是满哥,欢迎留言评论,关注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我也是在农村搞养殖的,现在主要的就是蚯蚓,对于一些家禽家畜这些也是比较了解的,因为自己也养过一些。
其实说到养殖,真正想投资又少,管理又简单,而且又想赚大钱的项目,哪有那么好的啊,如果真的有这么好的项目也不会轮到普通人来做啊,早就被人做烂了。
在农村如果想投资养殖的话,那么首先就是把技术,销路,资本这几个考察好,其中销路,技术是最重要的。只要这两点有了,那么即使没有资本借钱贷款都可以做。但是真正有好的销路,而且自己的技术又很好,适合自己的项目可以说是很难找的。
就说蚯蚓吧,因为自己对这个很熟悉。很多人觉得就是一个骗人的项目,这个确实是一个小众项目,目前全国做的人据说也就几万人。对于北方的情况不是很熟悉,但是对于南方的来说,这几年绝对是可以做的。
其实一个项目说是骗人的,关键还是看自己做了,就像养殖竹鼠很多人是骗人的,但是还是有人前仆后继的进来,那些卖种的还不是赚大钱了吗?你说是骗人的,但是别人就是在赚钱。
就说养蚯蚓,很多人做了十几年的还在做,如果真的是不赚钱,骗人的,那么别人怎么会一直坚持下来呢?
养蚯蚓的话,技术很关键,蚯蚓养殖看起来很简单。觉得把牛粪,污泥堆一堆就可以了,但是想要把蚯蚓养大,产量提上来就比较难了。市场的话,目前来说南方市场的空间是非常大的,现在南方的蚯蚓其实大部分都是从北方过来的,南方雨水多所以养殖的困难多。市场是存在的,现在南方做这行的人还不是那么多的。所以还是有发展的空间的。
蚯蚓养殖的效益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养殖的风险不管干什么都是存在的,所以不能就说一定赚钱,但是这几年在南方来说只要你能够把蚯蚓养出来,说明白点就是自己有技术的话,绝对是不会亏的。
养殖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在农村养殖什么成本最低?
首先我个人觉得要看您的预算是多少?还要综合考虑您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地、市场等因素。养殖成本低的有很多啊,例如鸡、鸭、鹅、猪、羊、牛
我个人建议您养蛋鸡。以散养500只蛋鸡为例,需要投入棚舍、鸡苗、饲料、药品、人工等费用,合计差不多需要2万左右,而蛋鸡可以浮生鸡蛋,一天可以带来80元左右的利润!鸡生蛋,蛋生鸡。财源滚滚!希望的的建议能够帮到您
其实要说成本那肯定是单价低的成本低,比如兔子、鸡、狗、但是如果我们不单单只是物质的成本还有人工成本的话,牛兔子应该是比较低的
比如牛,可以干活,到最后也可以成肉,这是两个收入,还有兔子,毛发可以卖钱,肉也可以卖钱,所以我们在养殖的选定上一定要考虑多方面盈利。
如果用猪来说,如果碰上今年的猪瘟,也没有第二收入,那也就只有赔的份了
当然还要考虑到个人的优势,比如你自己在技术上有,那就看你能力了
还要环境也也不可放松
感谢观看
我是晓卫,请大家关系我
在农村养殖羊的成本最低,为什么呢?羊是以草为食,尤其是山羊,山羊不仅吃草,而且最喜欢吃树叶和灌木林柔嫩枝叶,山羊在一天的吃食中,灌木林枝叶就占90%。山羊什么都吃,别的家畜采食植物受到植物含有的单宁的限制,山羊能够分泌大量的唾液,对植物中的单宁酸有中和解毒作用,从而提高了山羊对单宁酸的忍耐力,保证了山羊大量采食富含蛋白质的树叶。
在养殖业中,生产成本最多的就是饲料,一般占生产成本的70%左右,羊一年到头都可以放牧,可以利用别的家畜不能利用的粗饲料,草地和灌木林地的资源是无偿的,不用花钱的,因此可以节省一笔可观的费用。羊在放牧的情况下每天可以增重100克左右,如果采用放牧加补料,每天补充精饲料0.5公斤左右,日增重可以在250克左右,生产成本是最低的。羊的销售价格是家畜中最高的,特别是山羊,每公斤已经价格已经达到近40元。
有哪些好的建议?
1、养殖羊的品种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养殖条件的品种,如果是山区、有放牧条件的地区养殖山羊;如果是农业种植地区采用圈舍养殖,养殖品种最好是绵羊;在南方地区最好养殖黑山羊。
2、养殖的羊要注意春秋季节给羊驱虫健胃和药浴,预防与治疗内外寄生虫病。
3、加强疫病防治工作,注意春秋季给羊预防接种。
4、注意抓好春秋两个季节母羊的发情配种,减少空怀母羊,对没有怀胎的母羊要人工诱情。
5、选择双胞胎的母羔羊留作繁殖羊,这些具有良好遗传基础的公母羊留作种用,能提高母羊一胎多羔的机率。
6、放牧羊每天必须让羊吃3—4个饱。
7、在秋收季节利用收获玉米棒后的玉米秸秆制作青贮饲料,解决圈舍羊的饲料和冬春草枯季节羊的饲料供应问题。
2005年是我县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整体推进、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根据农村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转轨加快的新形势,面对农民增收难、财政运转难和乡村债务化解难等诸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各级组织必须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农村工作的指导。
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奋斗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攻方向,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切实抓好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基地培育、小康住宅示范、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和科技推广应用五大重点。
经济指标是:在2004年基础上,农业增加值增长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以上;力争农村乡镇财政收入稳中有增。
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制约农村发展的结症是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打破这一体制关键在于加快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发展。要着眼于以工带农,以城带乡,联动发展,坚持农业城乡统筹,产业化经营。
1、大力发展品牌农业
一是以提升棉花产业化水平为目标,主攻优质棉生产。坚持因地制宜,区域化布局的原则。棉花生产高风险区的东片乡镇要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控制棉花种植规模。高度重视棉花品种多、乱、杂问题。实行种子准入制度,严禁种子无序经营、无照经营和私自引种,对过时、质劣的品种必须坚决淘汰。农业技术和种子管理部门要加强引导,组织好主栽品种的统供服务。二是继续把发展草畜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针对养殖大场效益不高,品种改良步伐缓慢等突出问题,主攻草畜平衡,突出品种改良和舍饲精养,狠抓流通周转和疫病防治,促进草畜产业效益提升、快速发展,显著提高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县上将制定具体的扶持办法,多方筹措资金继续扶持草畜产业发展。各乡镇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巩固大场大户成果。对近两年建成的规模养殖大场,要有步骤地进行企业化经营方式的改造,积极探索推行统一管理、入股承包经营,切实加强技术指导、饲料配售和疫病防治服务,防止经营效益滑坡,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鼓励发展家庭适度经营和规模小区集约经营,重点扶持发展养殖专业村、专业组、专业户。按照“1881”养殖模式(每户养羊100只〈或30只多胎基础母羊〉,种草8亩,修建标准圈舍80m2,实现1万元家庭养殖收入),年内力争扶持发展1000户养羊大户。对养牛大户、养猪大户、养鸡大户以及特禽养殖大户都要给予扶持。要狠抓品种改良工作。坚持引种、改良和繁育结合,立足现有的大场大户和规模小区,健全牛羊改良服务体系,强化改良指导服务。技术业务部门要合理确定并大力推广优质饲料配方、饲草桔杆综合利用、舍饲科学喂养、畜禽杂交组合等技术规程。三是按照“因地制宜,优质高效”的原则,主攻新特产品品牌开发。要充分发挥西片乡镇食用瓜和优质葡萄的生产优势,努力在规模生产、病害攻关、储藏保鲜和宣传营销上求突破,尽快做大“瓜州蜜瓜”品牌,努力提升棉花生产水平、扩大瓜菜制种规模。突出东片乡镇酒花、甘草、大蒜和小麦、玉米制种优势,努力提高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围绕南线旅游开发,积极引导发展特禽、特产养殖,开辟新的增收渠道。
2、大办龙头加工企业
龙头加工企业是增强农业创新能力,做大做强农村支柱产业的关键,也是连接工业与农业,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纽带。按照大小项目一起抓,内外项目一起引和乡乡都有200万元以上的加工项目,各个部门都积极参与抓项目的要求,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开辟财政增税、农民就业增收的新渠道。通过招商引资、扶持能人和凝聚内力,加快棉仁蛋白、圣华棉纺、银狐棉业、50万头只牛羊肉加工等重点续建项目建设,争取新上蕃茄酱加工厂、织布厂等千万元以上的加工项目,力争建设一批与骨干企业配套的中间企业。引导关联性项目、上下游企业和与之配套的服务业尽可能向瓜州工业园区集中,培强做大产业集群。
3、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围绕发展品牌农业的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实行模式化耕作、规程化生产、系列化服务,建设一批标准化农产品示范基地。推行农产品原产地标记制度,开展农业投入品强制性产品认证试点,扩大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对具有传统优势的棉花等产品,要加强质量管理,杜绝掺杂使假,实行分类采摘、分级收购、分等加工、统一包装、优质优价。县上将制定出台《棉花收购加工市场监督管理办法》,切实规范采棉管理和原棉收购交易秩序。通过抓质量创品牌,打开农业走向市场的通道。
二、加强科技推广工作,挖掘农业增收潜力
充分发挥科技对推动数量农业向质量农业转变的关键作用,集中全县农业技术力量投入科技推广工作。棉花生产积极落实“三改一加强”(改良品种、改良品质、改进耕作制度,加强田间管理)措施,大力推广矮、密、早、膜、匀综合技术,引导农民落实好以五大整枝、化促化控、“二虫两病”(棉铃虫、棉蚜虫、黄萎病、枯萎病)防治为重点的田间管理措施,努力实现“一增两提高”(增加单产、提高质量、提高效益);草畜产业重点狠抓温精授配、胚胎移植、舍饲精养、疫病防治、秸杆青贮氨化技术;瓜产业重点狠抓品种改良、病害攻关、储藏保鲜等技术的运用;葡萄、甘草、酒花、蔬菜等产品生产,重点抓好标准化、无公害种、管技术的操作应用。关键技术要同科研单位联合攻关,力争取得突破。要高度重视典型示范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新技术、新模式快速推广中的引导带动作用。按照科技培训经常化、技术示范园区化、成果转化市场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建立和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切实加强科技应用的'具体指导。立足推动新产业基地发展,选择一批种养经验丰富、经营效益较高的农户,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尽快培强扶大,使之发挥对周边农户的现身引导作用。高度重视疫病防治工作。坚持全民动员,预防为主,严把产地、运输、市场和屠宰检疫关,严防输入性动物疫病的传入;加大投入,认真落实强制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构建检、防、治一体的疫病防治体系。
三、引导农民进城镇从事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富裕,主要途径在于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要认真研究制定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紧紧围绕骨干企业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发展半成品加工、包装储运、流通经销业,培育吸纳农村劳动力的长效产业;加强县内矿资源探采、县外矿资源利用工作,大办各类矿资源采、选、冶项目,积极开发加工制造、工艺品、纪念品生产;抓住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机遇,积极组织季节性劳务输出;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扶持、引导力度,鼓励各种形式的流通贩运,对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免于工商登记和行政事业收费。立足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的环境,进一步简化各种进城务工手续,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探索建立无差别的户籍管理制度。督促用工单位落实劳动保障制度,重视解决好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工资兑付、子女入学等问题。加强就业指导服务,积极实施万名青年农民职业培训工程。对国家有关农民工的各项政策规定,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管理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进城就业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四、狠抓生态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增收条件
要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高度重视生态建设问题。重点抓好日协贷款石岗墩风沙口治理、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三北四期21万亩防护林建设、20万亩封滩育林续建、80万亩退牧还草续建和已垦草地还草等建设项目。围绕天然林草保护、风沙口治理、农田林网配套、绿色通道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集中抓好城东防护林、瓜州新区林网、瓜火路和双石路绿色通道、双塔镇和七墩乡林网配套、农村每组1公里防护林栽植等建设任务。要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逐步推广免耕播种、秸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切实减轻耕地沙尘对环境的危害。同时要健全完善林木栽植、管理、处罚和地下水开采等制度规定,严厉打击破坏林草植被和水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努力构建生态管理长效机制;要立足建立和发展节水型社会,重点抓好国家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县工程的实施,力争完成投资1528万元的日协贷款榆林河灌区改造续建、投资600万元的西湖北河口防洪引水枢纽、投资318万元的农村安全饮水、投资204万元的2360亩节水灌溉示范等工程项目;要着眼于不断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狠抓农田改造,重点抓好投资500万元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投资300万元的10万亩盐碱地改良、投资300万元的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投资230万元的移民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按照巩固成果,扩大示范的要求,继续推进小康住宅建设工程,引导小康住宅建设同农村集镇建设结合,同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结合,力争完成市上下达的各项任务。
五、深化农村配套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
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有利于激发活力、推进工作的原则,重点抓好六项改革。一是抓好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试点。鼓励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探索和实践,坚持土地所有权不变、承包权不变、农民权益不减,按照有偿、自愿、合法、规范的原则,积极引导鼓励各种形式的土地转包、转租、转让、入股、信托和招标拍卖,推动土地家庭适度规模经营、专业合作经营和工厂化集约经营。同时要高度重视解决好土地纠纷,确保不留隐患。二是深化乡镇事业单位和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乡镇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村组布局调整后的运行机制,全面推行乡镇事业单位干部聘用制、业绩考评制和岗位绩效工资制,促进农技(机)、农林、畜牧等技术事业单位经营业务与服务职能相分离,进一步强化技术示范、指导、培训等服务职能。逐步理顺布局调整后的村组管理体制,积极稳妥地解决村、组债务消化、基建投资等问题。非建制单位全部纳入村(组)建制。三是稳步推进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中小学以用人制度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行“双聘双制”改革;农村幼儿园和各类学校后勤工作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逐步实行社会化经营。四是全面完成农村小水产权改革。尚未进行小水产权制度改革的乡村,要加快进程,全面完成产权改革。同时,进一步完善用水协会运行机制,引导协会充分发挥自我服务、自我调控、自我约束功能。五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建立农村特困人口医疗保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六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以利益关系为纽带,以“企业+中介组织+农户”为主要模式,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引导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和流通经纪人牵头,组织成立各种形式的民间专业经济协会,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协会指导、利益联动、分工经营的产业化运作体系。要认真研究解决好协会与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问题,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办法,切实发挥协会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引导、优良品种引进推广、产品质量控制、价格协调以及行业自律等方面的自我服务作用。
六、高度重视乡村债务化解和财源培育工作,确保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
高度重视农业税降低后,乡镇财政运转、乡村债务化解困难加剧的问题,切实把财源培育和集体债务化解列入工作的重要日程。建立乡(镇)、村干部任期债务消化、财源培育目标责任制。对陈年债务当年化解不足15%和干部基本工资严重拖欠的乡镇,不得更换交通工具,不得修建和装修办公楼、更新办公设施。严禁任何单位向乡(镇)要款要物,不准向乡(镇)转嫁单位(或个人)负担的各项费用。进一步加强财经管理,切实做到财政年度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债务消化、干部工资发放及时率、工商税收进度要纳入乡(镇)年度综合目标责任书考核,财政和监察部门要加强经常性检查和监督。
七、改进农村工作方法,促进农民增收措施落实
1、狠抓政策法规的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和落实《农业法》、《土地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治乡、治村。对上级有关农业税降低、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灾情减免、退耕还林补助等政策和县上出台的农业扶持政策必须认真执行,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对政策执行中的问题要及时发现、认真研究、尽快解决,真正发挥政策在引导方向、调动积极性中的效力。
2、切实加强信息引导服务。各级要强化信息服务职能,县乡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依托公众网和政府网站及时发布国家产业政策、农产品供求信息,引导农民增强市场意识,提高依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的能力,推动产业产品结构实现优化调整。
3、重视解决农村热点问题。加强对乡村干部的管理教育和能力建设,全面推行一线工作制度,重视解决好干部工资拖欠、农民欠款兑付和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杜绝公益事业建设、水费、学费收缴以及报刊征订等工作中的“三乱”现象。切实加强民调信访工作,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及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稳定。
4、充分发挥典型对工作的引导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并及时总结科学种养、产业致富典型,招商引资、兴办项目典型,双培双带、协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先进典型,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典型宣讲、参观学习活动,靠典型示范,带动各方面工作的落实。
5、健全完善工作落实机制。把“三农”问题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首要位置。建立以重点产业为中心的工作机制,健全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全程包抓重点产业以及包抓项目述职制、重点建设项目一票否决、责任领导免职代职,乡镇领导拉订单、抓项目、部门参与实施项目的制度。全面推行“四定一挂”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进展实行定期督查,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明确、措施得力、考核严格。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6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