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生平简介
曹爽简介
曹爽(?-249年),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权臣,大司马曹真之子。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宫中,谨慎持重。曹叡即位后,即任他为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任武卫将军;曹叡卧病时,拜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齐王曹芳即位后,曹爽又被加为侍中,改封武安侯。曹爽原本谦虚谨慎,后来任用私人,专权乱政,侵吞财产,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国内虚耗死伤惨重,起居自比皇帝。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因谋反之罪,在朝议后被诛族。
曹爽怎么死的
公元249年(正始十年)正月甲午(初六)日(2月5日),曹芳与曹爽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司马懿在洛阳发动高平陵政变,入永宁宫向素来与曹爽不睦的郭太后上奏,称曹爽兄弟败乱国典、擅权营私,遂奉太后上奏天子请求意旨罢废曹爽,与蒋济等占据洛水浮桥,关闭洛阳城门。接着任命司徒高柔假节代理大将军事,接管曹爽的职权;王观行中领军事,接管曹羲的禁军。曹爽接到弹劾表后,一时惊慌失措,不敢告知曹芳。于是将天子车驾留在伊水之南,砍伐树木建成鹿角,征发屯兵数千人以自守。
与此同时大司农桓范与大将军司马鲁芝逃出洛阳,跑到高平陵会合曹爽。桓范力劝曹爽带皇帝到许昌,以皇帝之名号召全国兵马反击司马懿。见曹爽没有主见,于是又劝曹羲可以利用阙南别营和典农校尉的军队暂作抵抗,然后占据许昌,且表示自己可以用大司农的身份为他们的军队调运粮草。但曹爽兄弟始终犹豫未决。
司马懿怕曹爽会绝地反击,于是先后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以及曹爽所亲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诱劝曹爽放弃权力,并以洛水为誓允诺其只交出兵权,便可保留爵位。蒋济也写信给曹爽,称司马懿只想剥夺他们兄弟的兵权,不会伤害他们,可以保他们富贵。曹爽想了一夜,于是决定放弃抵抗,而请皇帝罢免自己曹爽简介,并向司马懿认罪投降。
当曹爽解下印绶时,主簿杨综劝道:“您挟持天子手握大权,难道要放弃这些权位而跑到东市去被砍头吗?”但曹爽不听从。桓范也大哭道:“曹子丹这样有才能的人,却生下你们这群如猪如牛的兄弟!没想到今日受你们的连累要灭族了!”
曹爽兄弟被免职后,以侯爵的身份回到府第,司马懿在曹爽府第四角起高楼,命人日夜监视。曹爽兄弟不安心曹爽简介,于是声称食物不足,向司马懿要求食物;后司马懿送来食物,曹爽兄弟十分高兴,自以为司马懿不会赶尽杀绝。
但不久后,与曹爽兄弟交情甚密的黄门张当在司马懿的严刑拷问之下,只得供称曹爽和何晏等人意图谋反。于是曹爽兄弟与其亲信党羽都被捕,正月戊戌(初十)日(2月9日)并一起被屠灭三族。嘉平年间,因着曹真的功勋封曹真族孙曹熙为新昌亭侯,作为曹真后嗣。
明明有能力和司马懿抗衡的曹爽,为什么却选择了投降?
曹爽和司马懿是魏明帝曹睿的两个主要托孤大臣,当时司马懿是太尉,曹爽是大将军。两人都有很大的权力,比如“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等等,而且都同领护卫军队三千人,共同执掌朝政。
(曹爽)
但是很快,曹爽就奏请把司马懿升职为没有实权的太傅,把原本担当领军将军的蒋济,升格为太尉。再让二弟曹羲接替蒋济,担任中领军(相当于原先的领军将军),然后再让曹训担任武卫将军,曹彦担任散骑常侍。
曹爽几个兄弟新担任的职位,究竟是干什么的呢?
中领军是管理所有将领的,武卫将军是掌管禁军的,散骑常侍是管理皇帝卫队的。也就是说,他这几个弟弟,把将领,把整个京城已经皇宫的军队都全部掌管完了。虽然太尉还在蒋济手里,掌管这全国兵马。但是其实不直接与军队接触。
从这个角度来说,曹爽基本上已经掌管了所有的兵马。
司马懿呢?他原先有三千护卫军,但是当升为太傅后,这些护卫军也都散了。也就是说,司马懿基本上是光杆司令一个。但是,为什么最后司马懿能发动高平陵事变,打败曹爽呢?
(曹芳)
第一,曹爽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哪些人曹爽不该得罪呢?
其一,不该得罪郭太后。曹爽为了自己能操控年幼的皇帝曹芳,不让郭太后与曹芳接触,把郭太后幽禁起来。要知道,郭太后是魏明帝曹睿最喜欢的后妃,而且本身又比较贤惠,曾经劝说曹睿与前皇后搞好关系。再加上曹爽在幽禁郭太后的时候,曹芳与郭太后相对而泣。郭太后并非曹芳生母,但是她与曹芳却这么有感情。可见,曹爽干这件事,不但郭太后很怨恨他,也让他充满负面形象。
其二,不该得罪蒋济。蒋济也是魏明帝很重视的人,而且蒋济正直无私。曹爽把蒋济的实际兵权给下了,让他担任一个虚职,这其实是把蒋济推到了司马懿身边。有人说蒋济是司马懿亲信,其实,要说成为司马懿亲信,还是曹爽把他推过去的。
其三,不该得罪曹家宗室和满朝文武。曹爽在朝廷中安插自己的兄弟,安插自己的亲信。这样一来,势必严重压缩其它曹家宗室和朝中文武的权力,这也让他树了不少敌人。
第二,曹爽做了不该做的事情。
曹爽为了树立自己在朝中的微信,率领八万军攻打蜀国。本来是想通过攻打蜀国,建功立业,巩固他在朝中的地位。没想到他是一个草包,一下把仗打败了。仗打败了,死了不少人,耗损了不少粮食。这样一来,他不但没有提高微信,而且反而严重降低了。
(司马懿)
第三,曹爽低估了不该低估的人。
曹爽严重低估了司马懿。司马懿示弱,司马懿装可怜,司马懿装病,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从曹操开始,他就已经这样做过了。但是曹爽没脑子,觉得司马懿不值一谈,严重放松对他的监视。
回过头,咱们看司马懿是怎么处置曹爽的。他抓到曹爽后,把曹爽软禁起来,四周修高楼严密监视。后来更是寻到曹爽的不是,把他杀害并灭三族。司马懿这种痛打落水狗的残酷政治斗争方式,才是古代皇权社会成熟政治家的做法。
第四,曹爽该听的话不听,不该听的话瞎听。
曹爽不该听什么?丁谧、何晏、邓飏这些所谓的谋士让他干的三件事:一是过早排挤司马懿,二是幽禁郭皇后,三是出兵打蜀国。这些话都不该听,这些事都不该干。
曹爽该听什么?大司农桓范让他占据许昌,并以此为根据地,与司马懿抗衡。并且桓范还表示,自己可以调集粮草相助。桓范的计策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因为曹爽手中有天子。有天子,以天子的名义讨伐司马懿,司马懿还能干什么?
可是,曹爽并没有听,最后坐以待毙,束手就擒。
在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多少能人异士为了争夺帝位频频挑起战争,斗的头破血流,不死方休。而三国时期魏国的曹爽带着一众兄弟姐妹去皇陵祭拜,而司马懿却趁这个时机发动高平陵政变。司马懿先控制住京城,然后派人通知曹爽让他投降并让出帝位。耿直的曹爽就这样被迫让出帝位投降,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要投降?原因一是因为曹爽觉得自己没有胜利的希望,原因二就是顾及京城中的家眷。
大司农桓范献策
桓范趁着司马懿控制京城的时候,偷偷溜出前去皇陵找曹爽并向曹爽献出可以打赢司马懿的四条计策。第一点是我们手里有帝王,而帝王下达的命令天下人都是要听的,与司马懿相比,我们这方属于正统。第二点是司马懿虽然控制住京城,但是我们还有大部分兵力在城南,可以与司马懿抗衡。第三点是许昌那里有充足的武器,我们可以先整理军队,再花两天去拿兵器。第四点是桓范手里有大司农印,可以调动天下的粮草。所以有以上四点,是完全可以打胜司马懿。
曹爽思考最终决定投降
在曹爽心中很在乎自己的家眷,如果他反抗,司马懿肯定会对她们下手。而且曹爽没有清楚的认识司马懿的打算,他以为只要把手里的权利给司马懿就会放过他,而且他以后的日子还是可以吃吃喝喝的。再来曹爽没有信心可以打赢司马懿,他认为司马懿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而自己什么都不懂,并且曹爽也打过仗,但是都失败了。所以在作战上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曹爽不想冒险
所以基于心中的忧虑跟侥幸心理,曹爽最终选择投降,但是他也低估司马懿的狠毒。对于司马懿而言,曹爽的存在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隐患。这样的人他怎么会留下来呢。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68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