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种田的农民的农作物如何打通销路?
今天又有学员向我们反馈,最近又遇到了产品滞销问题,产品卖不出价,没有稳定的客源和客户,一直很苦恼。我们今年在运营蜗牛小镇农场时,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去年刚接手农场时,也面临农场客户不足,农场的果蔬卖不出价格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大篇幅提到解决方向,都有些什么办法?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在国产农产品频频滞销之下,一些国外进口农产品高价却是不愁卖,比如来自智利的车厘子更是成了春节的水果爆款,价格昂贵却是不愁卖,相比前年春节,销量增长了几千倍。这反映一个什么问题?就是国内农产品质量比不上国外农产品,而非国产农产品没有市场。
所以,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要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要将过去一味追求产量,转变为在稳定产量的情况下,更注意品质的提升。同时,也要引导大家发展紧缺类的农产品,而不是一窝蜂的生产某一农产品。另外,还要引导大家绿色生产,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以往冬天,蜗牛小镇农场基本上都是淡季,蔬菜大棚都会大量空置,今年冬天调整了种植结构,专门安排了几个棚种比较好买的草莓,严格管控品质,就草莓一项就为农场带来了10多万的收入,还因为草莓的畅销,也为其他农产品带来了流量。
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什么要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什么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只有因地制宜,从各地的气候、资源、水质、土壤等实际出发,引导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避免大家都发展同类产业,这样才可能避免产品过剩。
只有从各自的优势出发,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避免大家都发展同一品类,这样才可能避免供过于求,价贱伤农。比如现在广西的沃柑,四川会理的石榴等等,都是做出了品质、品牌,在水果市场一直占据优势。
特色产品做好了,也容易形成订单农业,保证产品的销量。三、三产辅助,发展农产品加工以往,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多数都是集中在一些大城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
要将农产品加工的主力放在县域,由此形成的产业集群,可以吸纳农村人口就业。同时,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
文件明确,要将农产品加工业以县域为中心,同时支持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这样也可以吸纳一部分人就业。在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情况下,又解决了农产品滞销,拉长了农产品销售期,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真可谓一举几得。
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角度分析春节消费变化的原因
上午九点到晚上六点。
根据搜狐网资料,沈阳雨润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当地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春节期间是照常营业的。沈阳雨润农产品批发市场春节营业时间是上午九点到晚上六点。
沈阳雨润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位于沈阳沈北新区蒲昌路与天乾湖街交口。
春节是每年的第一个消费“黄金周”。今年春节期间,正值国家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精明的商家也趁机借节兴市,让利促销的力度大大超过往年。而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老百姓消费热情不减,用红红火火过大年的激情点燃了牛年消费的第一把火。春节消费市场的超常表现,让世界惊讶,表明我国民间购买力仍在,关键是如何“启动”消费。专家认为,今年春节消费最大的启示意义就是要“快乐消费”,让老百姓心甘情愿、兴高采烈地掏钱。各方都要在刺激百姓的消费欲望、让消费者真正得实惠上下功夫。
春节“黄金周”点燃牛年消费第一把火
□新华社记者雷敏张晓松徐博
今年春节“黄金周”,中国老百姓的消费热情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商务部1月31日发布的监测显示,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六,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0亿元,同比增长13.8%。
商家促销兴“牛”市
春节期间,各地精心组织购物节、展销会、庙会等各类促销活动,积极扩大节日消费。
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商家纷纷采取打折、买赠、幸运抽奖等促销措施,调动消费者购物热情,拉动节日市场销售。
黑龙江省开展“送货下乡、服务农民”活动,组织“万村千乡”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送货下乡,促进农村市场消费。陕西省11个市区联动,举办“新春年货购物节”,仅在西安主会场就汇集了全国3000多种年货。广州市举办“迎新年欢乐购物嘉年华”活动,全市近万家工商企业参与,优惠活动达200多项,向消费者让利约4亿元。
商务部的监测显示,春节期间,河北、黑龙江、陕西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1.4%、21.3%和18%,安徽、河南、湖南、重庆、甘肃、广西等地增长15%至17%。
年货销售依旧火
春节期间,食品、烟酒、烟花爆竹等传统年货销售红火,金银珠宝、服装、家电等商品销售也呈现较快增长。
全国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食品、饮料、烟酒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3%、17.5%和14.7%,放心肉、绿色蔬菜、时令水果、保健品、礼盒装酒等成为居民家庭消费和馈赠亲友的首选。
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增长17.2%,牛年金条、摆件、挂件、纪念币等尤其受到青睐。服装、鞋帽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4.2%和12.9%,一些商场销售额比平日增长两倍左右。家电、通信器材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7.8%和18.1%,液晶电视、厨房小家电、数码产品、电暖器等尤其旺销。
农村市场繁荣兴旺,“家电下乡”产品销量大幅增长,商务部重点监测的“万村千乡”龙头企业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25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70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