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手里有100多亩地,如果不想种庄稼还能做什么?

农村的土地用处很多,200亩地使用一年,我想说重的东西多了,一般自己家是没有两百亩地的,即使有也是承包的土地,一般承包的土地不可能是一年,一般承包20年,甚至更多,所以这个问题问得很纳闷。

手里有100多亩地,如果不想种庄稼还能做什么?

在我们家乡,有土地就是老板,我们这边的地全部已经包出去了,手上有两百亩土地,可以选择种植水果,药材,柠檬之类的,或者真的只有一年,那就得种子大豆,全部种大豆,大豆产量可以,价钱合适,下半年种子姜,子姜价钱高,而且价钱高,举个例子。

去年我老婆的舅舅在家,种了10亩的子姜,产量可以,赚了7万元,照这样计算,200亩不简单,总之一句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鼓励支持三农,扶持三农,蜀农三哥计划在农村包地,由于多方面原因,还没落实下来,

如果有二百亩地,不让种庄稼,而且还能使用一年,这太好了。

首先,无水源先打井,无电就购买发电设备,有水有电,就有作为了——用机械把地翻一遍,等着下雨过后不久,看看能长多少草,地力怎么样?

其次,根据具体情况,发展养鹅事业,这片地利用水电,安装节水喷灌设施,至少能养1万只;如果没有这方面经验,建议气温到20度以后,购买十日龄鹅苗(死亡率极小),直接放养,一点一点延长时间;同时喂一些小鹅饲料,提供充足饮用水;搭一个塑料冷棚,打成若干小格,每格控制在70~80只为宜;大约二十天以后,就不这么麻烦了,多建几个临时能防大雨的棚子就行了,小雨不算个事,因为鹅好水。(越下雨,草越好,越下雨,越来钱)。

最后,根据放牧鹅的长势以及草的长势,调配饲料供给量.,为争取出栏时间和效益,做到有的放矢。

综上所述,投资很小;一只鹅的纯效益能有2O~30元,那么一万只的效益不少吧?所耗时间也就一百天,如果经验丰富,能有三次收益,岂不乐乎?

200亩地面积上属于一块不小的地块,不让种庄稼,能干些什么?首先掰扯一下几个模糊概念,地是属于什么性质呢?耕地的话种一般庄稼年收入大概200亩×500元/年=10万元,也就是说按耕地说产值年收益10万元;如果是滩涂地就没有这么高的产值,只能适当搞些小规模养殖或者水产,如果是建设用地那就是比耕地翻一翻,但是没有连续性,也只是三分之二收益;有些朋友说养殖,我说规模养殖的基础设施当年回不了本钱滴,落个白忙活,种能储存牧草大概差不多,种小拱棚蔬菜也可以,但是只是季节性的,人工加拱棚也是费钱。这块200亩的地是在什么气候下呢,如果四季如春那就可以种鲜花,如果严寒之地新疆内蒙青海那就还得再拓展。如果在工业区那就租赁成临时停放车啊,露天仓库啊效益还是可以,不确定性太大,反正拥有200亩地,在现代形势下,千万不能让它闲着,人勤地生金,人懒长成草,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只能用一年200亩地吧。

可是为什么都是诸葛亮死了,如此无能的刘禅还能再立29年为帝?而且没有马上被废除掉?

扶不起的阿斗

称刘禅为“扶不起的阿斗”,主要是指他未能守住刘备苦心经营下的江山,即使有诸葛亮这样一位千百年才出一位的无双将军,在无能的刘禅手中,也只能无奈地迎来了蜀汉断代的结局。

刘禅是刘备的小儿子,小名叫阿斗。《三国演义》中只有一个智力低下。此后莫名还当过皇帝,为人不思进取,整天只会吃喝玩乐,这真是一种昏庸,就在蜀国灭亡之后,刘禅全家人被派往洛阳,封为安乐公,如今洛阳又有安乐窝,传说就是刘禅当年居住的地方。

刘禅死后继承了刘备的王位,在多数人看来,刘备其实是个大智若愚的人,知道自己做了皇帝开开心心,其他一些麻烦的事全由诸葛亮来负责,这样自己才能活到六十多岁,看起来真的很美好,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是一些大智若愚。

而他在邓艾大军攻下城池时,当断则断,直接开城投降,没有一丝反抗。有人认为,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早料到吴国终将被魏国击败,所以他并不急于反抗,只是想让蜀国的百姓免于战乱,这样看来,刘禅的确是个难得的仁义之君。

刘禅不是傻子

或是说他乐不思蜀,其实全是有意地演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安度余生。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刘备被描写得无能为力,看上去像个弱智,虽然是虚构出来的形象,但也是以真实的历史故事为基础的。虽然刘禅不是傻子,但如果真要用“聪明”来形容刘禅的话,他也的确配不上刘禅

刘禅出世后,刘备忙于建功立业,却没有精力教育刘禅,说起后天的教育,他的确不能比曹操教育曹丕,更不能比孙权教育孙登,这主要责任在刘备。但即使刘禅后天没受过什么教育,但凡自己有一颗上进心的话,相信还是可以学有所成的,毕竟蜀汉有那么多的才子,他随便拜一个为师,相信也不会如此碌碌无为。这也说明,他的确是个自食其力的人,而且很享受。

与孙权比起来,孙权在十六岁时就能掌管江东,独来独往,要知道在他掌管江东之前,孙权也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但他却是靠着自己的本领立国称帝。假如刘禅在刘备还活着的时候,跟蜀汉名人学了几年,然后正式接受了朝廷,相信也不会落下这样的下场。

此时也可能有人说,是诸葛亮太过专权,所以才导致了刘禅的无能为力,这种想法真是可笑,如果刘禅真想接班,或者说自己有能力接班朝廷,那么诸葛亮能不答应吗?归根结底蜀国还是刘氏江山。但历史上真实的故事却是,从公元二三三年开始,蜀国政权全由诸葛亮一人掌管,诸葛亮几乎事事亲为,而刘禅则在宫中安居,没有任何政绩,因此在史书上也没有关于刘禅这个时期究竟在做什么的明确记载,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细节中找到一二。

稳固皇帝地位的原因

诸葛亮死后,刘禅还要说刘禅还能稳操胜券,这也是有理由的,拿诸葛亮来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身为蜀汉的丞相,诸葛亮鞠躬尽瘁,不遗余力地劝导内休,实行军屯作战,兴修水利,蜀汉农业发达,人口增加,人民安居乐业。南征北伐,平定南中郡,消除顾虑,打击曹魏,巩固政权,巩固政权。

据说,经过诸葛亮的苦心经营,蜀国政权稳固,国力渐强。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念念不忘要恢复汉室,积攒一些钱粮来北伐,但于情于理刘禅都不能干涉,还有一个缺点,刘禅不是瞎了眼,乱了方寸,在他执政期间,没有发生过皇族欺压大臣的事件,这就是刘禅能够稳固皇帝地位的原因。

此时,刘禅沉溺于宫中的奢华生活中,并极易自暴自弃。《三国志》中也有记载,刘禅常常想要把民间的美貌女子选拔出来,充实自己的后宫,但这一想法一直受到董允的阻挠,因此只能作罢。另有一则故事与车骑将军刘琰有关。

胡氏夫人非常漂亮,有一次她入宫为太后庆祝新春,在宫中住了很久才回家,这使刘琰怀疑自己的妻子与后主刘禅有婚外情,便将自己的妻子打了一顿,结果刘琰被判死刑。从这里可以看出刘禅的私生活是多么的荒唐。

众所周知,诸葛亮在世时就一直主张北伐,但他去世后却一直未能完成这一重任。作为他的继承人,蒋琬和费祎自然知道自己的能力比诸葛亮要强,他们只能帮助刘禅继续治理国家,稳固朝廷,却无法开拓疆土。直到蒋琬下台,费祎继任诸葛亮为相,主张北伐,结果在军事上毫无建树,反而使国家力量遭到破坏。尽管这件事是费祎提出的,但归根结底,刘禅是一国之君,所以错误总是由他来负责。

虽然不傻,但刘禅的才干平庸,又无个人主见,又贪图享乐,心不在焉,他身上的这些缺点,也正是蜀汉灭亡的最主要原因,而作为一国之君,他既不称职,又不能承担应负的责任,所以他不是合格的君主。尽管蜀国最终被灭了,这一责任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刘禅,毕竟每一个朝代都要更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72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