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蔬菜方面的论文
我国蔬菜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甘肃省农科院蔬菜所(兰州 730070)赵广荣
摘要 在论述我国蔬菜遗传资源的分布、种类、食用组织器官及其它农艺性状的多样性的基础上, 探讨了多
样性的研究方法及保护体系。
关键词 蔬菜 遗传资源 多样性 保护
我国素称“园艺之母”, 是世界上最大的主要蔬
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和分化中心。长期的古代农业
文明和人工选择, 创造并遗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蔬菜
遗传资源, 它是极其珍贵的财富, 也是蔬菜产业的物
质基础。
1 蔬菜遗传资源的多样性
我国蔬菜资源的调查始于1957 年, 各省(区) 市
初步进行了搜集。1978 年以后在全国范围内第二次
广泛收集, 并连续在三个五年计划内都把资源研究
列为农业科研的首要项目。通过攻关研究, 目前已收
集入库(圃) 保存的蔬菜遗传资源达310 万份, 包括
21 科67 属132 种(含变种)。这些资源中, 地方品种
约占90% , 引进品种及野生资源占少数。它们包括我
国起源的25 种, 在我国分化的35 种, 表现了种、亚
(变) 种、生态型、类型等的丰富多样性。
111 地理分布的多样性
我国地域辽阔, 地形差异大, 气候类型复杂, 形
成了各种不同地理环境及生态条件。公元前, 人工栽
培蔬菜约16 种, 公元5 世纪约31 种。在历史进程
中, 有些种类继续栽培, 有的退出了菜园, 目前栽培
的约209 种(含亚种, 变种)〔1〕。每种蔬菜的分布与其
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不同地区其资源差异很大, 形
成了南方蔬菜与北方蔬菜, 城市蔬菜与乡村蔬菜, 资
源富集区和贫乏区。南方主要分布有小白菜(占该资
源总数7411% , 下同)、辣椒( 6517% )、菜薹
( 9813% )、芥菜( 7215% )、豇豆( 7016% )、毛豆
( 9715% )、苋菜(7117% )、蕹菜(9619% )、长茄及华
南型黄瓜, 还分布有大面积水生蔬菜及耐热夏季蔬
菜如冬瓜(6011% )、节瓜(9618% )、苦瓜(9510% )、
丝瓜(9718% ) 和瓠瓜(7511% ) 等; 北方主要分布有
大白菜( 8011% )、胡萝卜( 6514% )、西葫芦
( 8519% )、笋瓜( 8816% )、菜豆( 6414% )、韭菜
(7813% )、大葱(8918% )、洋葱(7913% )、冬萝卜、圆
茄及华北型黄瓜。这种地理位置分布的差异性, 一方
面反映了人们的食用习惯, 更主要反映了在特定条
件和季节里, 只有某些蔬菜得以生长发育。正是在这
种环境条件下, 由于自然进化和人工定向选择, 导致
了栽培种类的出现和新类型的分化。结球大白菜以
胶东半岛、辽东半岛为中心, 分化出了适合于海洋性
气候的卵圆型大白菜, 占大白菜总数的2514% , 集中
分布于山东省及辽东半岛; 以河南中部为中心, 分化
出了适于大陆性气候的平头型大白菜, 占总数的
2615% , 集中分布于河南省、山东西部、山西、陕西南
部、江苏、湖北北部; 以冀东为中心, 分化出了适合于
交叉气候类型的直筒型大白菜, 占总数的3415% , 集
中分布于华北, 东北大部及西北东部; 小白菜以江苏
扬州为中心, 形成了油菜、乌塌菜、菜薹、菜心; 芥菜
以四川盆地为中心, 形成了多种类型, 向周围呈递减
扩散, 且有新类型分化出现。8112% 的茎芥和6111%
的叶芥分布于西南地区。芥菜的16 个变种, 四川分
布有14 个, 近1 000份品种资源中四川有400 余
份〔2〕。起源于埃塞俄比亚的甜瓜引至我国西北干旱
沙漠绿洲的新疆、甘肃等地产生了厚皮甜瓜的网纹
甜瓜和硬皮甜瓜, 起源于印度的甜瓜在华南产生了
薄皮甜瓜系统的越瓜(V ar. Conom on)、香瓜(V ar.
m akuw a)、包瓜(V ar. ch ita)、香椽瓜(V ar. d ud ain) 及
菜瓜(V ar. f lex uosus)。这两个甜瓜系统形态不同, 对
气候适应性完全不同。一般而言, 厚皮甜瓜东移难,
西移容易; 薄皮甜瓜南移较难, 北移容易。自然资源
考察中发现, 云南分布野生茄子(性状变异范围大)、
野生黄瓜及辣椒新变种, 神农架地区有特殊的豇豆、
黄瓜、大蒜等资源分布, 充分表现了地理位置对资源
蔬菜保鲜技术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菜篮子工程的实施,蔬菜生产在新品种选育、育种技术、设施栽培技术、无公害生产新技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对蔬菜品种改良及其产业化方面都得到迅猛发展,并取得了长足进步。截止l999年底,我国蔬菜人均占有量已达到31lkg。另一方面,蔬菜生产面临的生态问题,如三废污染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和有机肥污染等而导致蔬菜质量下降,安全性受到威胁等,给绿色蔬菜的生产带来良好的市场空间。绿色蔬菜,是绿色食品中的一种,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蔬菜的统称。2001年4月,一项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的“无公害食品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菜篮子”为突破口,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自此,绿色蔬菜革命已在我国悄然兴起,正在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将会造福于整个社会。一、我国绿色蔬菜生产现状蔬菜是绿色食品产品中发展速度较快,整体水平较高的一类产品。从1990~1998年,我国共有95家企业的144个蔬菜产品注册绿色食品标志,占全国绿色食品产品总量的14.2%,绿色食品蔬菜实物产量达328.8亿kg,种植面积l9万hm2。但从总体上,绿色蔬菜的种植面积仅占全国蔬菜种植面积的1%,年绿色蔬菜产量仅占垒国蔬菜总产量的1%,且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北京、山东开发的绿色蔬菜产品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7.8%和25.7%,而在四川、甘肃、新疆、海南、宁夏等省(区)还没有开发。在我国蔬菜总量呈结构性、区域性和季节性明显过剩的情况下,发展绿色食品蔬菜潜力巨大。蔬菜产品是较为特殊的商品,多以鲜食为主,许多产品无包装而直接进行零售,消费者难以区分哪一种是绿色蔬菜。并且有些绿色食品蔬菜企业不能完全按照绿色食晶生产技术规程操作。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仍然是“重治轻防”,农药和亚硝酸盐残留量超标仍是我国蔬菜产品的瓶颈。二、发展绿色蔬菜的前景我国是蔬菜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发展绿色蔬菜有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和潜在的国内市场。一方面,随着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绿色蔬菜的呼声越来越高,在目前许多地区蔬菜总产量新趋饱和的形势下,以质取胜无疑是蔬菜业再上新台阶的出路。我国已具有发展绿色蔬菜的很多有利条件,在我国适度规模地发展绿色农业、开发绿色蔬菜产品是切实可行的。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存在着蔬菜产品需求量增加与弱化蔬菜生产之间的矛盾,发展绿色蔬菜,增加蔬菜出口,为使我国进一步成为蔬菜贸易强国提供了机会,也为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绿色蔬菜生产主要技术对策(一)合理布局,选择无污染的生意环境洁净的生态环境和安全无污染的生产过程是生产绿色蔬菜的基本保证。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应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选择大气环境、水体 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达国家标准的地区、远离工矿区、在远离城镇的乡村建立新的蔬菜生产基地城镇近郊以设施栽培 无土栽培 高度集约化经营种植为主一在远郊新建蔬菜基地以种植耐贮运的大路菜为主,形成一个以城市为中心,远近郊相结台,多层次、多类型、合理布局的蔬菜生产模式,加强城市附近菜田的基本建设,灌溉水要清洁,排灌分家,减少“三废”污染。(二)加强对优质、丰产、挽逆性好品种的选育。各地应该因地翎宜,加强对优质、丰产、抗逆性好品种的选育。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耕作制度、栽培制度,研究与之配套的绿色栽培和管理措施,做到良种和良法一一起推广。(三)科学施肥在绿色蔬菜生产过程中,通过深耕晒地熟化土壤、轮作换茬、间作套种、养地用地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控制化学肥料用量,通过增施优质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中多种养分的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满足蔬菜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条件。由于钾对改善蔬菜品质,减少硝酸盐积累有明显效果,因此应增施钾肥。冬季日照弱,应不施或少施氮肥。高肥菜地富含腐殖质,应以有机肥作基肥,生物菌肥作追肥。菠菜、油菜等叶菜类蔬菜对硝酸盐极敏感,分期施用氮肥可降低硝酸盐累积,要重视“攻头控尾”、“重基肥轻追肥,基肥比例为50%~70%时,有利于后期控制蔬菜硝酸盐积累和提高蔬菜的品质。施有机肥料是一项有效降低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农业措施,有机质能促进土壤反硝化过程,从而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硝态氮的吸收。此外,有机肥料中含有多种酶类和生长促进物质,对蔬菜生长有促进作用。有机肥使用时,最好经高温腐熟,并逐步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特别提倡施用经沼气池转化后的有机肥。(四)设施栽培设施栽培是在相对可控制条件下进行蔬菜生产的一种方式,可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以至工厂化生产,因此绿色蔬菜应成为设施农业的主导产品可采用的技术方法有选育专用的抗病虫和抗除草剂品种,根据蔬菜种类及季节的不同加盖不同类型的无纺布、遮阳网,采用轮作、间作、嫁接换根、光照抑制、秸秆和CO2,施肥、昆虫授粉等栽培管理技术,利用防虫网隔离、天敌、性诱、色板诱杀、紫外线和臭氧水杀菌、弱毒性病毒防治病毒病等综台防治病虫,创造有利于蔬菜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发展的生态环境,真正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收益。(五)病虫害的综合治理蔬菜种类多,生产周期短,生态系统不稳定,导致病虫害种类多,发生演替规律复杂,防治难度高,目前,尚无一种防治措施和技术是绝对安全、有效的。病虫害是蔬菜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作物管理的系统范畴,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预防和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走综台治理的道路。即要协调运用农业的、生物的、物理的防治技术,必要时科学台理地运用化学防治手段,经济、安全、有效地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农产品的保鲜和加工是农业生产的继续,是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二产经济",下面是由我整理的蔬菜保鲜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蔬菜保鲜技术论文篇一蔬菜的贮藏与保鲜技术
[摘 要] 近年来,随着 种植 技术的不断提高,农业种植得到快速的发展。给种植户带来了非常好的经济收入。本文中主要介绍了蔬菜种植中的贮藏和保鲜技术。
[关键词] 蔬菜 贮藏 保鲜
[中图分类号] TS205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003-1650 (2014)02-0157-01
常温贮藏
常温贮藏又称简易贮藏。不需要特殊的制冷或加温设备,是根据蔬菜的特点,利用昼、夜温度及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等自然的低气温调近代蔬菜贮藏温度,采取自让降温或保温 措施 ,创造适宜贮藏的温度条件,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常温贮藏设备工艺简单,投资少,贮藏费用低,但受自然气候条件的限制,不能是贮藏温度很好地满足不同蔬菜的要求,在温暖地区或高温季节难以应用。常温贮藏包括堆(垛)藏、沟(埋)藏和窖(库)藏三种基本形式,以及由此而衍生的冻藏、假植贮藏、挂藏和缸藏等。
1.堆(垛)贮藏
堆(垛)贮藏是将蔬菜直接堆(垛)在田间地面或浅坑中,或在荫棚下堆成圆形或长条形的垛,表面用席子或作物秸秆等材料覆盖,利用低温季节的自然气温和覆盖材料的保温、保温性能,维持蔬菜适宜贮藏的温、湿度条件,防止受热、受冻和水分蒸腾。堆(垛)贮藏的常用形式有浅坑堆藏、地面堆藏、散堆贮藏等。
2.沟(埋)贮藏
沟(埋)贮藏是指将蔬菜堆放在事先挖好的沟或坑内,上面用土壤覆盖,利用低温和覆盖土维持贮藏蔬菜适宜的温、湿度。埋藏与浅坑堆藏的区别,在于覆盖物的不同,习惯上把覆土叫埋藏。沟(埋)藏实际上是一种封闭式的贮藏方式,保温性能比堆(垛)藏好。沟(埋)贮藏应用比较普遍的有土地上式埋藏、半地下式埋藏、地下室埋藏等几种形式。
3.窖(库)藏
窖(库)藏是利用比较稳定的地下温湿度和通风保温设备,创造一个比较稳定的贮藏环境。窖(库)藏可以自由进出检查产品,也便于调节温湿度,它保留自然降温这样一条最基本的适温创造方式,仍利用,空气对流原理,引进外界冷空气进行降温。窖(库)贮藏按结构形式不同分为棚窖,井窖,窖窟和通分库四种,除此之外,利用现成地下室,防空洞贮藏蔬菜,也算作窖藏。
4.冻藏与假植贮藏
冻藏与假植贮藏是沟藏或窖藏得特殊利用形式。冻藏又称为冻贮藏,是在入冬上冻时,把收获的蔬菜放在背阴处的浅沟内,并稍加覆盖,利用自然低温使蔬菜入沟后迅速冻结,在。整个贮藏期内始终保持微冻状态。食用前经过缓慢解冻,蔬菜仍能恢复信息新鲜状态,并能保持其品质。假植贮藏是将蔬菜连根收获,单株或成族簇密集假植在沟或窖内,使蔬菜处于极其微弱的生长状态。假植贮藏的蔬菜仍能继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以补充蒸腾的损失;同时还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使蔬菜外部叶片中的养分向内叶或食用部位转移,有的还有微弱的光合作用。假植贮藏多用于秋末季节气温降低到蔬菜生长的适温下限,而蔬菜食用器官尚未充分长成的一种补救措施,一般不作为越冬贮藏手段。
5.挂藏与缸藏
挂藏是将凉晒和预贮后的蔬菜绑把编辫挂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室内,或挂于室外防雨的荫棚下面,使蔬菜处于休眠状态,利用蔬菜休眠期易于贮藏的特点进行贮存。但蔬菜休眠期过后,将陆续发芽,适于短期贮藏或配合化学处理长期贮藏。缸藏是将蔬菜放入缸中贮藏,利用缸内密闭的环境条件,进行保湿,保温和调节气体成分贮藏。缸藏保水效果好,并能起到类似自然降氧的贮藏效果。
5.1化学贮藏
化学贮藏是利用化学物质处埋贮藏蔬菜,防止蔬菜腐烂,抑制蔬菜生长,达到保鲜的目的。化学处理可作为其他贮藏方式的辅助措施,在有的贮藏中起主导作用,成为蔬菜贮藏保鲜的一种独立方式。由于蔬菜收获后的水分蒸散,呼吸,老化和发芽等生理上的变化,以及因生理病害和病原菌引起的腐败等原因,是蔬菜的品质边变劣。为了抑制这种品质上的劣变,可采用多种化学物质,在贮藏前或贮藏期间对贮藏蔬菜进行处理。如利用蒸散控制防止蔬菜的凋萎;用老化抑制剂防止后熟和老化;用发芽抑制剂抑制块根,球茎等蔬菜的发芽;用杀菌防腐剂防治疏菜的感病腐烂等。合理使用化学物质,可有效地防止贮藏蔬菜品质劣变,达到贮藏保鲜的目的。用于化学贮藏的物质,按其成分,性能和作用不同,分为杀菌防腐剂,液膜保鲜剂和植物激素保鲜剂。
5.2辐射贮藏
辐射贮藏是一种物理贮藏法,它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Y射线去照射蔬菜,杀死蔬菜上的病菌和虫卵,抑制发芽,纯化蔬菜中的酶类的活性,抑制后熟衰老延长贮藏期,减少贮藏损耗。
Y射线是一种穿透力极强的电离射线,它不仅可杀死蔬菜表面的昆虫和微生物,而且能透过生物机体穿入蔬菜的内部,使机体中的水和 其它 物质发生电离作用,产生游离基或离子,导致蔬菜组织不能正常生活,从而影响到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
5.3减压贮藏
减压贮藏又称低压贮藏,真空贮藏,是把贮藏场所的气压降低,造成一定的真空度,一般降1/10大气压,甚至更低。降低气压,空气中各种气体组成的分压都相应降低,还能减少蔬菜组织内源乙稀的量。减少贮藏对对延缓蔬菜组织后熟衰老,保持绿色,防治组织软化,减轻冷害和某些贮藏生理病害有利。但蔬菜的减压条件下,组织内水分极易蒸散干萎,必须保持很高的空气湿度,一般在95%以上,高湿会加重微生物感染,要注意配合应用消毒防腐剂。刚从减压贮藏中取出的产品风味不好,不香,但放一段时间后有所恢复。减压贮藏基本上有两种方式:定期抽气式(静止式)和连续抽气式(气流式)。
参考文献
[1]李全忠,王发禄. 茄果类蔬菜的贮藏保鲜技术[J]. 青海农林科技,2007,01:57.
[2]单辉君. 蔬菜贮藏保鲜技术探讨[J]. 中国文房四宝,2013,05:223.
[3]__. 切分果蔬的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绿色科技,2013,03:252-25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蔬菜保鲜技术论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83462.html